-
公开(公告)号:CN11595996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693835.0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顺,顺,顺‑3,6,9‑十七碳三烯的合成方法,包括(1)在丁基锂作用下,正辛醛与(1‑丙醇基)三苯基溴化膦反应生成顺‑3‑十一碳烯醇;(2)顺‑3‑十一碳烯醇与戴斯马丁氧化剂/N,N‑二甲基环己胺生成顺式不饱和烯醛;(3)在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钠作用下,步骤(2)所得顺式不饱和烯醛与(顺‑3‑己烯基)三苯基碘化膦反应生成顺,顺,顺‑3,6,9‑十七碳三烯。本发明使用正辛醛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即可获得顺,顺,顺‑3,6,9‑十七碳三烯。本发明所提供的合成方法反应步骤少,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好,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95996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93835.0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顺,顺,顺‑3,6,9‑十七碳三烯的合成方法,包括(1)在丁基锂作用下,正辛醛与(1‑丙醇基)三苯基溴化膦反应生成顺‑3‑十一碳烯醇;(2)顺‑3‑十一碳烯醇与戴斯马丁氧化剂/N,N‑二甲基环己胺生成顺式不饱和烯醛;(3)在双(三甲基硅基)氨基钠作用下,步骤(2)所得顺式不饱和烯醛与(顺‑3‑己烯基)三苯基碘化膦反应生成顺,顺,顺‑3,6,9‑十七碳三烯。本发明使用正辛醛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即可获得顺,顺,顺‑3,6,9‑十七碳三烯。本发明所提供的合成方法反应步骤少,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好,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49147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04173.6
申请日:2023-05-06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松褐天牛中脊茧蜂交配率以此获得更多的雌性后代人工繁蜂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对交配环境空气流速和光照强度的调节,可显著提升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母蜂的交配受精率,提高其所产子代的雌性比例。本发明还确定了繁蜂时的最适寄主体重、接蜂比例以及适宜的寄生和发育环境温度,能够显著提升寄生率、获得更多的子代并缩短子代蜂发育周期,可在更短的时间内繁殖出更多的寄生蜂。本发明在保证松褐天牛中脊茧蜂成蜂成功交配的前提下,提升了人工繁蜂时母蜂的寄生率,繁殖获得更多的子代蜂,特别是雌性子代,且缩短了繁蜂周期,可应用于该寄生蜂的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11980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616811.9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绒寄甲繁育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用花绒寄甲繁育管限制繁育寄主的活动,将载有寄主的繁育管和花绒寄甲初孵幼虫共同放置在封闭的繁育盒中,有效的利用花绒寄甲自主搜寻寄生寄主特性,结合繁育过程中的方法控制,显著提升花绒寄甲繁育效率,降低繁育成本,操作简便快捷,可应用于花绒寄甲的大规模繁育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9374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1305638.8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 商河县自然资源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螯蜂的人工饲养方法。通过利用斑衣蜡蝉若虫作为中华螯蜂的寄主,筛选适宜条件后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繁育中华螯蜂,以便将该天敌用于防治斑衣蜡蝉2‑3龄若虫,在保证寄主专化性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该蜂寄生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8561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310038.0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饲养白蜡吉丁啮小蜂并将其应用于白蜡窄吉丁林间防治的方法。通过利用白蜡窄吉丁幼虫作为白蜡吉丁啮小蜂的寄主,筛选适宜条件后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繁育白蜡吉丁啮小蜂,之后将该天敌用于防治白蜡窄吉丁3‑4龄幼虫,在保证寄主专化性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该蜂寄生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3561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310036.1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繁育白蜡吉丁卵跳小蜂并将其应用于白蜡窄吉丁林间防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卵作为寄主,将白蜡吉丁卵跳小蜂雌蜂置于上述寄主同一空间;置于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为55‑75%、光周期为14‑16L:10‑8D的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内;最终将羽化出的卵跳小蜂用指形管收集起来。本发明在保证寄主专化性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该蜂繁育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2584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94230.5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利用多种天敌对松褐天牛实施绿色防治方法。通过人工设置诱木诱集松褐天牛成虫集中产卵,并在松褐天牛幼虫期和蛹期释放多种天敌实施联合防治。具体地,在松褐天牛1~2龄幼虫期释放松褐天牛肿腿蜂、在3~4龄幼虫期释放松褐天牛中脊茧蜂、在老熟幼虫及蛹期释放花绒寄甲,可系统和持续性地降低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该方法通过综合联用多种天敌,覆盖了更广的松褐天牛生活史周期,对松褐天牛有更好的防治作用,同时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71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21523.7
申请日:2023-05-29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繁育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并将其应用于光肩星天牛生物防治的方法。本发明确定了人工繁育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时最适的寄主大小、接蜂比例、繁育环境等条件,能够显著提升人工繁蜂的寄生率和在短期内繁殖获得大量的寄生蜂。同时,还明确了适合于储存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成蜂的条件,能够将成蜂货架期延长至2个月。通过本发明繁殖的光肩星天牛柄腹茧蜂在野外应用于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生物防治,按照蜂虫等比释放应用,可以获得最优的防控效果且兼顾了较低的成本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5119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616811.9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绒寄甲繁育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用花绒寄甲繁育管限制繁育寄主的活动,将载有寄主的繁育管和花绒寄甲初孵幼虫共同放置在封闭的繁育盒中,有效的利用花绒寄甲自主搜寻寄生寄主特性,结合繁育过程中的方法控制,显著提升花绒寄甲繁育效率,降低繁育成本,操作简便快捷,可应用于花绒寄甲的大规模繁育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