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4674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595712.4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10015、由其制备的菌剂及其应用。采用本发明的暹罗芽孢杆菌10015菌株制备的菌剂能够有效抑制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对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田间防治试验发现,在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发病初期施加本发明的菌剂能够得到较明显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可达70%以上。适合在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生防实践中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02261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268382.X
申请日:2017-04-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88 , C12Q1/6844 , C12Q253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松材线虫的LAMP引物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本发明首先以松材线虫种内保守的SYG‑2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获得一组对松材线虫特异性高的LAMP引物组,该LAMP引物组能够特异性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本发明利用所述LAMP引物组建立了一种松材线虫LAMP快速检测试剂盒。本发明进一步利用所述LAMP引物组建立了一种松材线虫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鉴别样品中是否携带有松材线虫。本发明所述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高,操作简便、耗时短,对于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以及松材线虫病的总体预警与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167831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808729.0
申请日:2016-09-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 , C12Q1/6844 , C12Q2531/119 , C12Q2563/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枣疯病、槐树丛枝病和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的LAMP引物组及其试剂盒和应用。本发明针对16SrV‑B组植原体tu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用于检测枣疯病、槐树丛枝病和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的LAMP引物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枣疯病、槐树丛枝病和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的LAMP检测试剂盒。本发明利用所述LAMP引物组建立一种枣疯病、槐树丛枝病和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的LAMP检测方法,对待测样品DNA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根据扩增结果判定待测样品是否感染植原体。本发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枣疯病、槐树丛枝和樱桃致死黄化植原体的检测,较好区分不同组间及组内的植原体,具有稳定性好、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8673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424889.7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虫卵寄生真菌和孢子萌发促进剂复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真菌和孢子萌发促进剂复配菌剂包括:淡紫拟青霉孢子粉或发酵液、孢子萌发促进剂。本发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能够促进淡紫拟青霉孢子萌发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佳组合,并通过室内生测实验验证了其促进淡紫拟青霉孢子萌发及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效果。本发明复配菌剂作用于根结线虫5天,对于根结线虫卵寄生率就可达80%以上,根结线虫卵孵化率几乎为零,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复配菌剂中所添加的孢子萌发促进剂能够有效促进孢子萌发从而提高了淡紫拟青霉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并缩短了作用时间,最终显著提高了对植物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328600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0438208.5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材取样器,包括手电钻、钻头、样品收集器、伸缩机构;钻头安装在手电钻的夹头上,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筒体,该筒体的后端与手电钻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样品收集器套装在筒体内,两者滑动配合;钻头位于筒体和样品收集器的轴线上;伸缩机构的螺旋弹簧位于收集器与手电钻之间。本发明木材取样器采取伸缩机构的筒体后端与手电钻的前端可拆卸连接,样品收集器套装在筒体内,两者滑动配合;钻头位于筒体和样品收集器的轴线上;伸缩机构的螺旋弹簧位于收集器与手电钻之间等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木材取样器存在的容易污染样品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597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538673.8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淡紫拟青霉山东航天诱变突变株Sd-m-9及其微生物制剂和应用。本发明将淡紫拟青霉20-7以及山东菌株搭载“神舟”8号飞船进行航天诱变,以未搭载的原始菌株为对照,比较航天搭载菌株在表形、色素变化、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变异性,以筛选获得生长性能有所改善以及对根结线虫卵致病力有显著提高的突变株。本发明对航天搭载菌株通过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筛选发现,航天诱变菌株Sd-m-9在生长特性和对根结线虫卵的致病力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正向变异,尤其是在致病力上相比于原始菌株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由突变株Sd-m-9制备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方面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595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538360.2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突变株Sd-m-26及其微生物制剂和应用。本发明将淡紫拟青霉菌株20-7、山东(Sd)菌株搭载“神舟”8号飞船进行航天诱变,以未搭载的原始菌株为对照,比较航天搭载菌株在表形、色素变化、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变异性,以筛选获得生长性能有所改善以及对根结线虫卵的致病能力有显著提高的突变株。本发明对航天搭载菌株通过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筛选发现,山东菌株航天诱变菌株Sd-m-26在生长特性和致病力方面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正向变异,特别是在对根结线虫卵的致病力上比原始菌株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894012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210425998.0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紫拟青霉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组分:淡紫拟青霉孢子粉或发酵液,载体,润湿剂和分散剂;所述润湿剂选自PEG、PVA或吐温-20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分散剂选自D1002、NNO或木钠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可湿性粉剂中还可含有紫外线保护剂或/和增效剂。本发明对现有的润湿剂和分散剂进行筛选和优化,获得对淡紫拟青霉生长影响较小的特定种类及用量。此外,本发明进一步筛选获得保护淡紫拟青霉孢子避免紫外伤害的紫外保护剂以及促进植物生根或者增加杀线效果的增效剂。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淡紫拟青霉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可湿性粉剂在防治植物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986648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210424884.4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IPC: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玻璃化冷冻保存及解冻复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松材线虫悬液与冷冻保护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平衡处理;(2)平衡处理后的混合物在液氮中冷冻保存;(3)解冻、复苏;其中,所述的冷冻保护剂是二甲基亚砜和卵黄。本发明对玻璃化冷冻保存方法中的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筛选到了最适宜于松材线虫玻璃化冷冻保存的保护剂的种类、浓度以及包括预处理、平衡和解冻复苏在内的最适宜的处理方式。采用本发明方法冷冻保存松材线虫,冷冻后的松材线虫存活率高、冻后繁殖率高,能适用于松材线虫不同株系的冷冻保存。
-
公开(公告)号:CN103602595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538360.2
申请日:2013-11-04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突变株Sd-m-26及其微生物制剂和应用。本发明将淡紫拟青霉菌株20-7、山东(Sd)菌株搭载“神舟”8号飞船进行航天诱变,以未搭载的原始菌株为对照,比较航天搭载菌株在表形、色素变化、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变异性,以筛选获得生长性能有所改善以及对根结线虫卵的致病能力有显著提高的突变株。本发明对航天搭载菌株通过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的筛选发现,山东菌株航天诱变菌株Sd-m-26在生长特性和致病力方面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正向变异,特别是在对根结线虫卵的致病力上比原始菌株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