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97361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310454871.6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基于非粮木本植物油脂的热塑性淀粉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搅拌加热并控温至140~160℃,然后按与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羧基摩尔比为1.1~1.4:1的比例滴加小分子多元胺,再加入占总反应体系质量0.25%~2.5%的催化剂,升温至180~220℃,反应1~4h,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小分子多元胺即制得脂肪族酰胺增塑剂;将制得的脂肪族酰胺增塑剂与丙三醇、淀粉按照(10~50):(10~30):70质量比例混合均匀,收料并室温密封保存12~36h,最后采用捏合法在100~160℃条件下加工得到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497361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54871.6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基于非粮木本植物油脂的热塑性淀粉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搅拌加热并控温至140~160℃,然后按与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羧基摩尔比为1.1~1.4:1的比例滴加小分子多元胺,再加入占总反应体系质量0.25%~2.5%的催化剂,升温至180~220℃,反应1~4h,减压蒸馏除去未反应的小分子多元胺即制得脂肪族酰胺增塑剂;将制得的脂肪族酰胺增塑剂与丙三醇、淀粉按照(10~50):(10~30):70质量比例混合均匀,收料并室温密封保存12~36h,最后采用捏合法在100~160℃条件下加工得到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3467510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56053.X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C07F7/18 , C08L67/04 , C08L3/02 , C08K5/5419
Abstract: 兼具增韧功能的油脂源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脂肪族多元羧酸搅拌加热控温至80~100℃,然后按与脂肪族多元羧酸羧基摩尔比为1:1的比例滴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再加入占总反应体系质量0.25%~2.5%的催化剂和0.05%~0.25%的阻聚剂,升温至110~130℃,反应2~4h得到中间产物油脂源多元乙烯基单体,然后将制得的油脂源多元乙烯基单体控温至30~80℃,然后按与油脂源多元乙烯基单体中所含不饱和双键摩尔比为0.75~1:1的比例滴加小分子硅氧烷,反应2~4h降温至室温即制得兼具增韧功能的油脂源硅烷偶联剂。制备的材料用途广泛、性能优异、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03467510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10456053.X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IPC: C07F7/18 , C08L67/04 , C08L3/02 , C08K5/5419
Abstract: 兼具增韧功能的油脂源硅烷偶联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脂肪族多元羧酸搅拌加热控温至80~100℃,然后按与脂肪族多元羧酸羧基摩尔比为1:1的比例滴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再加入占总反应体系质量0.25%~2.5%的催化剂和0.05%~0.25%的阻聚剂,升温至110~130℃,反应2~4h得到中间产物油脂源多元乙烯基单体,然后将制得的油脂源多元乙烯基单体控温至30~80℃,然后按与油脂源多元乙烯基单体中所含不饱和双键摩尔比为0.75~1:1的比例滴加小分子硅氧烷,反应2~4h降温至室温即制得兼具增韧功能的油脂源硅烷偶联剂。制备的材料用途广泛、性能优异、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02964552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441520.7
申请日:2012-11-0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G12/40 , C08G12/36 , C08H7/00 , C09J161/32
Abstract: 一种改性酚醛树脂木材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树皮粉进行活化:将树皮粉、苯酚、碱性催化活化剂与水加入反应器;之后加入第一批甲醛溶液和尿素;向反应器中加入第二批甲醛溶液和尿素;向反应器中加入第三批甲醛溶液和第一批碱性溶液;向反应器中加入第三批尿素和第二批碱性溶液。本发明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综合手段对树皮粉组成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合成工艺和配方。与已有专利方法相比,不需要对树皮粉经过抽提和预处理,实现了低成本生物质原料的全质化使用,制备工艺更加简单可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838771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10346912.5
申请日:2012-09-18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无卤环保协同阻燃酚醛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可发性低粘度酚醛树脂的合成:配方为苯酚、甲醛溶液、多聚甲醛、氧化钙和碱催化剂;第一步,将苯酚、甲醛溶液和氧化钙加入反应容器中;第二步,在上述反应液中加入第一批多聚甲醛和碱催化剂;第三步,加入剩余的多聚甲醛和第二批碱催化剂;第四步,加入剩余的碱催化剂,冷却后出料得可发性低粘度酚醛树脂;无卤环保协同阻燃酚醛泡沫复合材料制备:取可发性低粘度酚醛树脂,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复合固化剂、无卤环保阻燃剂、成碳剂和协效剂,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物理发泡剂,搅拌均匀发泡固化成型,得产品。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产品稳定性好、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2120810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110026744.7
申请日:2011-01-2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G1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固含可发性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采用不脱水制备工艺,通过多聚甲醛在碱性条件下解聚,得到高浓度甲醛溶液,与尿素、三聚氰胺反应,直接制备出高固含可发性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制备得到高固含可发性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固含量为70%~80%,粘度为800~1200MPa.s,游离甲醛含量为0.1%~0.25%。经发泡得到的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泡沫材料表观密度达到0.03g/cm3~0.05g/cm3,氧指数为50%~70%,达到了轻质、阻燃的新型建材的要求,为阻燃环保型脲醛树脂泡沫保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0734740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1009267.6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9J189/00 , C09J197/00 , C09J163/00 , C09J177/00 , C09J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各组分按质量份计,配比如下:豆粕粉25~35份;改性胶液50~70份;木质素胺固化剂:3~10份。常温下将一定质量份木质素胺固化剂溶于水,调节pH值至酸性,再将一定质量份的改性胶液加入,不断搅拌使其相互混溶,最后加入豆粕粉搅拌均匀即制得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本方法操作简单,原料价廉易得,且制备的木质素胺改性豆粕胶黏剂具有较高固体含量,良好耐水性,能够满足国家II类胶合板使用要求,有利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086731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290972.9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G12/40 , C09J161/32 , C09J11/04 , C09J11/08
Abstract: 秸秆乙醇副产物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第一步:将甲醛溶液、水、预压改性剂、第一批尿素、第一批三聚氰胺及第一批秸秆乙醇副产物加入反应器,调pH值升温反应;第二步:调pH控温反应到浊点;第三步:加入第二批尿素、第二批三聚氰胺及第二批秸秆乙醇副产物,调pH控温反应;第四步:加入第三批三聚氰胺和第三批秸秆乙醇副产物,调pH控温反应;第五步:降温加入第三批尿素反应,冷却出料。本发明所用的秸秆乙醇副产物,灰分较低、糖分较低,且木质素分子结构中保留了较多的酚羟基、醇羟基及可被取代的活泼氢。利用秸秆乙醇副产物来替代部分尿素或苯酚制备胶黏剂,能节约石油资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48359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375559.8
申请日:2013-08-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H7/00
Abstract: 一种碱活化改性酶解木质素的方法,按照质量比酶解木质素∶碱催化剂∶蒸馏水为1.0∶(0.1-2.0)∶(5.0-10.0)的比例,将木质素完全溶解于碱性溶液中,然后倒入水热反应釜中,反应完成后用HCl调节pH=1.0,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活化酶解木质素。本发明选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生物质精炼木质素即酶解木质素为原料,对其进行碱活化改性,活化后的木质素会暴露出更多的酚羟基等活性官能团,增加其水溶性。同时分子量降低,这都有利于提高与甲醛的反应活性,更高比例的替代苯酚。对实现木质素这一巨大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