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8984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84624.7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固体燃料热转化高效热感除焦装置及方法,所述固体燃料热转化高效热感除焦装置,包括,所述除焦罐本体,用于将热解气中大分子焦油进行冷凝,得到的焦油通过底部排出至焦油罐中储存;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除焦罐本体的外壁面,用于为除焦罐本体外壁面的加热;所述超声振动除焦系统,设置在所述除焦罐本体上,通过超声波使所述除焦罐本体震动,加速焦油流动。本发明的固体燃料热转化高效热感除焦装置及方法,解决了机械式除焦设备功耗大、配置复杂、对管道的磨损性强的问题,大幅减少系统初投资并延长使用寿命,可有效提高系统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84213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168746.2
申请日:2016-03-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1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6 , G01N2015/06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显微内窥式燃煤源超低排放烟尘浓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图像采集部分、图像处理部分和防尘装置;图像采集部分包括组合式拍摄单元(1)、传输光纤束(3)、金属套管(4)、内窥镜目镜(6)、耦合部件(7)和高速相机(8),传输光纤束(3)布置于中空结构的金属套管(4)内,分别连接组合式拍摄单元(1)和内窥镜目镜(6),内窥镜目镜(6)通过耦合部件(7)与高速相机(8)连接;图像处理部分,包括光缆(9)、采集卡(10)和计算机(11)本发明将高速摄像技术、光纤内窥技术、显微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集合于一体,能够对燃煤电厂固定污染源烟气中超低浓度细微颗粒的浓度进行在线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841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0584624.7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固体燃料热转化高效热感除焦装置及方法,所述固体燃料热转化高效热感除焦装置,包括,所述除焦罐本体,用于将热解气中大分子焦油进行冷凝,得到的焦油通过底部排出至焦油罐中储存;所述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除焦罐本体的外壁面,用于为除焦罐本体外壁面的加热;所述超声振动除焦系统,设置在所述除焦罐本体上,通过超声波使所述除焦罐本体震动,加速焦油流动。本发明的固体燃料热转化高效热感除焦装置及方法,解决了机械式除焦设备功耗大、配置复杂、对管道的磨损性强的问题,大幅减少系统初投资并延长使用寿命,可有效提高系统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952596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263957.4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热低温蒸汽动力发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蒸汽发生装置及发电装置,所述壳体顶部设有透镜,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和发电装置位于透镜下方,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用于接收透过透镜的光,蒸汽发生装置内装有低沸点工质,用于驱动发电装置。本发明可实现太阳能低温发电,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综合转换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48774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178334.9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1J3/04 , B01J6/00 , B01J8/02 , B01J8/10 , B01D3/00 , B01D3/14 , B01D3/40 , C07C15/04 , C07C15/06 , C07C15/073 , C07C15/08 , C07C4/06 , C07C7/08 , C07C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废脱氯、脱硅及催化热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塑料水热耦合串级催化制备单环芳烃系统及方法,包括水热批处理装置;原位催化热解装置,用于对预处理后的物料进行连续原位预裂解;催化剂循环再生装置,用于再生并回收原位催化所需的介孔碳基催化剂;非原位催化提质装置,用于对催化热解气深度重整以制备单环芳烃;产物收集利用装置,用于分离得到纯净的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残余气态产物通过燃烧将热量供给至原位及非原位催化热解装置。本发明形成了混合塑料废弃物一步脱氯/脱硅、清洁高产率制备单环芳烃的系统,解决了传统催化热解方法产物收率低、污染物脱除难的技术问题,极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8774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78334.9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1J3/04 , B01J6/00 , B01J8/02 , B01J8/10 , B01D3/00 , B01D3/14 , B01D3/40 , C07C15/04 , C07C15/06 , C07C15/073 , C07C15/08 , C07C4/06 , C07C7/08 , C07C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废脱氯、脱硅及催化热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塑料水热耦合串级催化制备单环芳烃系统及方法,包括水热批处理装置;原位催化热解装置,用于对预处理后的物料进行连续原位预裂解;催化剂循环再生装置,用于再生并回收原位催化所需的介孔碳基催化剂;非原位催化提质装置,用于对催化热解气深度重整以制备单环芳烃;产物收集利用装置,用于分离得到纯净的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残余气态产物通过燃烧将热量供给至原位及非原位催化热解装置。本发明形成了混合塑料废弃物一步脱氯/脱硅、清洁高产率制备单环芳烃的系统,解决了传统催化热解方法产物收率低、污染物脱除难的技术问题,极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489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710636233.4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固混合物中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称重装置、第一鼓泡装置、第二鼓泡装置、弹簧拉力装置和补重装置组成;称重装置为杠杆结构,杠杆结构的两侧分别为受重杆和测量杆,第一鼓泡装置和第二鼓泡装置分别设置在受重杆和测量杆上,补重装置设置在测量杆上,第一鼓泡装置和第二鼓泡装置为装有液体的封闭式容器,第一鼓泡装置上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第二鼓泡装置上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优点是:首先,本测量装置简单,不受颗粒物理性质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曝气头数目减少操作时间;其次,通过微小放大原则,将固体颗粒物的质量累积量放大成较明显的弹簧拉力装置的受力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940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10559939.6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介质自循环再生的油气出口防结焦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颗粒流吸附系统和介质燃烧再生循环系统;所述颗粒流吸附系统,用于使易结焦的组分吸附在吸附介质外表面上形成结焦层,并将结焦吸附介质送入介质燃烧再生循环系统;所述介质燃烧再生循环系统,用于使吸附介质外表面的结焦层快速燃烧,实现吸附介质的再生,并将再生的吸附介质送入颗粒流吸附系统中循环使用。本发明装置可根据前级反应器的油气管道灵便设置,适应性广,可直接嫁接于现有的热工设备,而无需对其进行大幅改动;其中吸附介质可以实现自动吸附、再生与循环,无需频繁拆卸管路除焦,保障热工设备的长时间连续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940917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559939.6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介质自循环再生的油气出口防结焦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颗粒流吸附系统和介质燃烧再生循环系统;所述颗粒流吸附系统,用于使易结焦的组分吸附在吸附介质外表面上形成结焦层,并将结焦吸附介质送入介质燃烧再生循环系统;所述介质燃烧再生循环系统,用于使吸附介质外表面的结焦层快速燃烧,实现吸附介质的再生,并将再生的吸附介质送入颗粒流吸附系统中循环使用。本发明装置可根据前级反应器的油气管道灵便设置,适应性广,可直接嫁接于现有的热工设备,而无需对其进行大幅改动;其中吸附介质可以实现自动吸附、再生与循环,无需频繁拆卸管路除焦,保障热工设备的长时间连续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48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636233.4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固混合物中颗粒物浓度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称重装置、第一鼓泡装置、第二鼓泡装置、弹簧拉力装置和补重装置组成;称重装置为杠杆结构,杠杆结构的两侧分别为受重杆和测量杆,第一鼓泡装置和第二鼓泡装置分别设置在受重杆和测量杆上,补重装置设置在测量杆上,第一鼓泡装置和第二鼓泡装置为装有液体的封闭式容器,第一鼓泡装置上设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第二鼓泡装置上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优点是:首先,本测量装置简单,不受颗粒物理性质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曝气头数目减少操作时间;其次,通过微小放大原则,将固体颗粒物的质量累积量放大成较明显的弹簧拉力装置的受力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