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11516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0122636.9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为具有大半径弧度内表面的双曲透镜,是针对光学超分辨成像日益增进的需求而设计的,本发明采用双层透镜结构,能够实现对亚波长尺寸物体的放大和成像,成像的分辨率低于光学衍射极限,具备超分辨成像的能力,并且成像物体不仅局限于非透明薄层上的一、二维狭缝组成的图案,同时允许亚波长物体直接成像;本发明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外透镜和内透镜,内透镜和外透镜的组成材料相同,都是由银薄膜/氧化铝薄膜交替堆叠而形成,但二者的形状有所不同,内透镜的外表面与外透镜的内表面进行贴合,二者具有相同的轮廓,内透镜的内表面为最终双曲透镜内表面,为接收面,外透镜的外表面即为最终双曲透镜的外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08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0068181.7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G01N21/552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石墨烯‑银光栅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包括:耦合棱镜、上金属薄膜层、金属光栅层、下金属薄膜层和石墨烯层;所述上金属薄膜层附于金属光栅层的上表面,所述下金属薄膜层附于金属光栅层的下表面,所述耦合棱镜设置于所述下金属薄膜层的下方;所述石墨烯层作为生物分子识别层覆盖在上金属薄膜层之上与待测介质接触。在角度调制的模式下检测待测物折射率的变化。与传统的单层金属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相比,引入了二维材料和金属光栅结构,显著地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311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122636.9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为具有大半径弧度内表面的双曲透镜,是针对光学超分辨成像日益增进的需求而设计的,本发明采用双层透镜结构,能够实现对亚波长尺寸物体的放大和成像,成像的分辨率低于光学衍射极限,具备超分辨成像的能力,并且成像物体不仅局限于非透明薄层上的一、二维狭缝组成的图案,同时允许亚波长物体直接成像;本发明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外透镜和内透镜,内透镜和外透镜的组成材料相同,都是由银薄膜/氧化铝薄膜交替堆叠而形成,但二者的形状有所不同,内透镜的外表面与外透镜的内表面进行贴合,二者具有相同的轮廓,内透镜的内表面为最终双曲透镜内表面,为接收面,外透镜的外表面即为最终双曲透镜的外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331152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122644.3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双波段分光锥形环阵列滤光器结构设计方法,针对现有的圆环形结构共振强度低,吸收波段少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锥形环阵列的纳米金属结构来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果,最终能够实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选频,从而为滤光器的制备提供一种技术手段;S1确定滤光器结构;S2滤光器所依赖的理论依据;S3参数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129005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26271.7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表面等离子激元定向高效耦合相位可调超表面形成方法,步骤为:在一种已有SPPs相位调节超表面原始结构的左侧刻蚀单个反射光栅,将左侧由原始结构激发的SPPs反射至右侧,其中反射光栅的刻蚀方式为不完全刻蚀,光源设置在整个超表面下方,即背部照明方式;调节反射光栅中心到已有结构中心的距离,使得反射至右侧的SPPs与原有激发的SPPs发生相长干涉,提高激发效率;将单个反射光栅扩展至多个即形成反射光栅阵列,获得更高的激发效率的同时实现定向耦合以及相位调控。本发明避免了对原有结构激发的SPPs的干扰,实现SPPs的定向传播和耦合增强,进一步提高SPPs的激发效率且不影响超表面原有的相位调节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31152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10122644.3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双波段分光锥形环阵列滤光器结构设计方法,针对现有的圆环形结构共振强度低,吸收波段少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锥形环阵列的纳米金属结构来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果,最终能够实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选频,从而为滤光器的制备提供一种技术手段;S1确定滤光器结构;S2滤光器所依赖的理论依据;S3参数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08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68181.7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IPC: G01N21/552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石墨烯-银光栅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包括:耦合棱镜、上金属薄膜层、金属光栅层、下金属薄膜层和石墨烯层;所述上金属薄膜层附于金属光栅层的上表面,所述下金属薄膜层附于金属光栅层的下表面,所述耦合棱镜设置于所述下金属薄膜层的下方;所述石墨烯层作为生物分子识别层覆盖在上金属薄膜层之上与待测介质接触。在角度调制的模式下检测待测物折射率的变化。与传统的单层金属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相比,引入了二维材料和金属光栅结构,显著地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