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5746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178277.8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固溶强化的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该无取向硅钢的化学成分是:Si 2.8~4.8wt.%,P 0~0.2wt.%,Mn 0~0.5wt.%,Al 0~0.5wt.%,(C+N+O+S)≤100ppm,其余为Fe。该无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包括:真空冶炼→浇铸锻造、热轧加工及常化热处理(或者薄带连铸)→酸洗与冷轧加工→再结晶退火。本发明制备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转子用高强无取向硅钢厚度为0.20~0.50mm,磁感应强度B50为1.65~1.75T,P10/400为10~30W/kg,屈服强度Rp0.2为450~620MPa,抗拉强度Rm为620~750MPa,延伸率A为12~24%,可以满足用户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657461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78277.8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固溶强化的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该无取向硅钢的化学成分是:Si 2.8~4.8wt.%,P 0~0.2wt.%,Mn 0~0.5wt.%,Al 0~0.5wt.%,(C+N+O+S)≤100ppm,其余为Fe。该无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包括:真空冶炼→浇铸锻造、热轧加工及常化热处理(或者薄带连铸)→酸洗与冷轧加工→再结晶退火。本发明制备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转子用高强无取向硅钢厚度为0.20~0.50mm,磁感应强度B50为1.65~1.75T,P10/400为10~30W/kg,屈服强度Rp0.2为450~620MPa,抗拉强度Rm为620~750MPa,延伸率A为12~24%,可以满足用户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96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424393.5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8 , C22C38/06 , C22C38/04 , C22C38/16 , C22C33/04 , C21D8/12 , C21D1/26 , C21D1/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析出强化制备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的方法。该无取向硅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Si 2.5~4.5wt.%,Ni 2.5~6.5wt.%,Al 1.0~3.0wt.%,Mn 0.1~1.0wt.%,Cu 0~1.0wt.%,(C+N+O+S)≤100ppm,其余为Fe;该无取向硅钢的制造方法包括:真空冶炼、浇铸锻造及热轧加工(或者薄带连铸)、常化热处理、酸洗与冷轧加工、再结晶退火、时效热处理。本发明制备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转子用高强无取向硅钢厚度为0.20~0.50mm,磁感应强度B50为1.60~1.70T,P10/400为10~31W/kg,屈服强度Rp0.2为700~1000MPa,抗拉强度Rm为740~1150MPa,延伸率A为8~20%,可以满足用户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性能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