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类农作物联合挖掘收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2197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246603.8

    申请日:2018-03-23

    Inventor: 徐晟 黄立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类农作物联合挖掘收割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顶部的上压藤板,用以提供固定和支撑;起耕拔藤单元:包括设置在底板前端下方的起耕犁、固定在上压藤板前端并设置在起耕犁上方的扶藤器以及固定在支架前端起耕犁后部的摘果刀;输送碎土单元:其入口与起耕犁的后部对应设置,包括碎土通道以及设置在碎土通道底部的多个碎土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好、彻底分离果藤,适应性好、碎土效果好、清洁等优点。

    一种基于椭圆原理的可变形机器人行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63068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19396.3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椭圆原理的可变形机器人行走装置,该行走装置包括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轮安装于第一椭圆的左焦点上,从动轮安装于第二椭圆的右焦点上,第一椭圆与第二椭圆相交,第一张紧轮位于第一椭圆的圆周上,第二张紧轮位于第二椭圆的圆周,第一张紧轮的中心通过第一摆臂张紧机构连接第一椭圆的中心,第二张紧轮的中心通过第二摆臂张紧机构连接第二椭圆的中心,第一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第二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运行稳定性好、较强的越障性能、结构简单紧凑和易维护保养等优点。

    一种基于椭圆原理的可变形机器人行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163068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711419396.3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椭圆原理的可变形机器人行走装置,该行走装置包括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驱动轮安装于第一椭圆的左焦点上,从动轮安装于第二椭圆的右焦点上,第一椭圆与第二椭圆相交,第一张紧轮位于第一椭圆的圆周上,第二张紧轮位于第二椭圆的圆周,第一张紧轮的中心通过第一摆臂张紧机构连接第一椭圆的中心,第二张紧轮的中心通过第二摆臂张紧机构连接第二椭圆的中心,第一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第二张紧轮、驱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履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运行稳定性好、较强的越障性能、结构简单紧凑和易维护保养等优点。

    基于并联机构的可变形水陆两栖清理船

    公开(公告)号:CN10611477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81615.4

    申请日:201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32 B25J9/0072 B60F3/00 B63H1/34 E02B1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域环保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可变形水陆两栖清理船,包括船体,在船体的两侧设置有浮体,浮体和船体之间通过外包柔性蒙皮实现密封,柔性蒙皮内部设置有多个柔性可伸缩杆,柔性可伸缩杆用于支撑所述柔性蒙皮的整体结构形态,并联机构设置在柔性蒙皮内部,浮体相对于船体的位置与姿态的工作空间要求通过并联机构来实现。柔性蒙皮采用基于十字蜂窝结构支撑、硅橡胶面板包覆的柔性可变形结构,其随船体与浮体之间的相对姿态而发生变形。本发明提高两栖船水域通过性,以适应不同河道宽度和不同深浅水域工作需求,尤其是提高两栖船水中工作时的单次载重量。

    一种履带式两栖行走装置用柔体填充式划板

    公开(公告)号:CN104442247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587402.6

    申请日:201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式两栖行走装置用柔体填充式划板,属于水陆两栖工程机械领域。一种履带式两栖行走装置用柔体填充式划板,包括划板本体和与其相配合的连接板;划板本体包括拱形的壳体,壳体的两侧面对称凸伸出呈弧形截面条状的涨紧连接部,壳体和涨紧连接部相通,内部填充有空心或实心的柔体填充物;连接板上表面沿其中心线对称突伸出相向的卡槽与壳体的涨紧连接部配合;划板本体通过涨紧连接部嵌入连接板的卡槽内与连接板连成一体,并通过对划板本体充气使划板本体和连接板涨紧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划板重量轻,水中浮力大,支撑刚性好,地形适应性高,适用于水陆两栖类设备的行走装置,满足其在多种环境下的高性能运动。

    新型河道清理船两栖行走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76068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822818.1

    申请日:2014-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河道清理船两栖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船身(7)下方设有四个摆腿机构(1),四个履带足(3);摆腿机构由液压马达驱动进行立面摆动;摆腿机构(1)上还设有第一履带机构(2),第一履带机构(2)由链轮驱动带动其下方的履带足(3)立面摆动;履带足(3)上设有第二履带机构(4),所述第二履带机构(4)由固定在履带足(3)上的链轮驱动进行转动,实现行走功能;所述船身(7)上设置与摆腿机构(1)、第一履带机构(2)、第二履带机构(4)相对应的位置传感器。本发明新型河道清理船两栖行走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两栖清理船对于非结构地形的适应性。

    一种多功能水生植物收集减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04428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83284.X

    申请日:2015-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水生植物收集减容装置,该收集减容装置设置在船体上,包括由船体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的前置收割单元、压缩滤水单元、打捆减容单元、中间存储单元及收集转移单元,工作时,前置收割单元对待处理的水生植物进行拨草、切割,并将收割的水生植物输送至压缩滤水单元,进行压缩平铺,并滤除水分,再将水生植物喂入打捆减容单元,进行旋转打捆,直至形成的圆捆的直径达到设定值,再输送至中间存储单元中,后经收集转移单元卸载到指定地点,即完成整个水生植物的收集减容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置结构紧凑,经济实用,各单元分段独立工作,衔接性好,工作效率高,能有效降低收集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直槽平底涂层盲孔单槽钻头

    公开(公告)号:CN103252520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210038655.9

    申请日:2012-02-20

    Inventor: 黄立新 蓝兴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槽平底涂层盲孔单槽钻头,钻头的后部为夹持部分,前部为切削部分,切削部分的后刀面上设置有排屑槽,切削部分的主体为大螺旋角,该大螺旋角的角度为25-30°,钻头的刃口通过钻头的中心,钻头的外部镀设有一层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了单排屑槽,使该钻头在钻削印刷电路板时,没有横刃但有和钻头同角度的钻尖;排屑槽大,容屑能力强,排屑好;刃长大于半径,即刃口过钻心,解决孔底不平问题;加之设有氮铝化钛(TiAlN)涂层,该涂层热传导系数比钻头基体和工件材料低得多,钻头吸收的热量较少,能承受较高的钻削温度,延长刀具寿命高达4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