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09677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31037.6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快速系数的铝合金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先确定影响铝合金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参数的取值,再将其代入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计算公式中计算得到铝合金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将其作为铝合金疲劳寿命;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i为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单位为次,A为应变疲劳抗力系数,E为弹性模量,单位为MPa,R为应力比,Kt为应力集中因子,Δσ'=Δσ+σT,Δσ为应力变化量,单位为MPa, α为线性弹性系数,单位为1/℃,ΔT为疲劳试验时铝合金的表面温度与室温下铝合金的表面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单位为℃,σf为断裂强度,单位为MPa,σf=σb[1-In(1-ψ)],σb为抗拉强度,单位为MPa,Δεth为临界应变范围,n为循环次数,单位为次,为快速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51585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774710.X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刚度退化的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估方法,先分别对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和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同时对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进行疲劳拉伸强度试验,得到试验数据,再将试验数据代入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计算公式中得到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计算公式为:式中,Nf为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n为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的循环次数;Q(n)为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第n次循环时的疲劳刚度;Q0为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初始循环时的疲劳刚度;r为循环应力水平;H和c为容差参数;k为缝合增强系数。本发明为缝合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51585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774710.X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刚度退化的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估方法,先分别对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和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同时对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进行疲劳拉伸强度试验,得到试验数据,再将试验数据代入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计算公式中得到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的计算公式为:式中,Nf为碳纤维缝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n为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的循环次数;Q(n)为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第n次循环时的疲劳刚度;Q0为碳纤维未缝合复合材料初始循环时的疲劳刚度;r为循环应力水平;H和c为容差参数;k为缝合增强系数。本发明为缝合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20967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031037.6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快速系数的铝合金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先确定影响铝合金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参数的取值,再将其代入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计算公式中计算得到铝合金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将其作为铝合金疲劳寿命;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计算公式如下:其中,N'i为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单位为次,A为应变疲劳抗力系数,E为弹性模量,单位为MPa,R为应力比,Kt为应力集中因子,Δσ'=Δσ+σT,Δσ为应力变化量,单位为MPa,α为线性弹性系数,单位为1/℃,ΔT为疲劳试验时铝合金的表面温度与室温下铝合金的表面温度差值的绝对值,单位为℃,σf为断裂强度,单位为MPa,σf=σb[1‑In(1‑ψ)],σb为抗拉强度,单位为MPa,Δεth为临界应变范围,n为循环次数,单位为次,为快速系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