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47904C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480001535.5
申请日:2004-06-03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525 , H01M4/661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该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通过使完全或主要由硅构成的非晶体薄膜在集电器上沉积而制得的负电极、正电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质含有溶解于其中的二氧化碳。
-
公开(公告)号:CN1257565C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02124584.3
申请日:2002-06-2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0404 , H01M4/0419 , H01M4/0421 , H01M4/0426 , H01M4/0428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405 , H01M6/40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在集电体的两面形成由多层组成的活性物质层时,通过适当控制集电体成分向活性物质层扩散的状态,从而能得到高放电容量以及良好的充放电特性。这一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具备采用将原料在气相中释放供给的方法在集电体第1面上形成由多层组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的工序、以及采用将原料在气相中释放供给的方法,在集电体第2面上形成由多层组成的第2活性物质层的工序,在形成构成第1活性物质层的所有的层之前,至少形成构成第2活性物质层的1层。以此能防止在至少形成第2活性物质层的1层时的热量对第1活性物质层的所有的层产生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219335C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02803157.1
申请日:2002-03-0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040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58 , H01M4/661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包括集电器和沉积于其上的以硅为主要成分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薄膜的表面含有至少一种元素周期表内IIIa族、Iv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Ⅷ族、Ⅰb族和Ⅱb族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周期元素,但是铜(Cu)除外。
-
公开(公告)号:CN100359748C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480001815.6
申请日:2004-06-0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4 , H01M4/139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该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负电极、正电极和非水电解质,其中该负电极通过在作为集电器的导电金属箔表面,烧结含硅和/或硅合金的活性材料颗粒和粘合剂的混合物层而制造,其特征在于该非水电解质含有溶解于其中的二氧化碳。
-
公开(公告)号:CN1717835A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200480001535.5
申请日:2004-06-03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525 , H01M4/661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该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通过使完全或主要由硅构成的非晶体薄膜在集电器上沉积而制得的负电极、正电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电解质含有溶解于其中的二氧化碳。
-
公开(公告)号:CN1476645A
公开(公告)日:2004-02-18
申请号:CN02803157.1
申请日:2002-03-0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040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58 , H01M4/661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电极,包括集电器和沉积于其上的以硅为主要成分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薄膜的表面含有至少一种元素周期表内IIIa族、Iva族、Va族、VIa族、VIIa族、VIII族、Ib族和IIb族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周期元素,但是铜(Cu)除外。
-
公开(公告)号:CN1723584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480001815.6
申请日:2004-06-04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4 , H01M4/139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该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负电极、正电极和非水电解质,其中该负电极通过在作为集电器的导电金属箔表面,烧结含硅和/或硅合金的活性材料颗粒和粘合剂的混合物层而制造,其特征在于该非水电解质含有溶解于其中的二氧化碳。
-
公开(公告)号:CN1392620A
公开(公告)日:2003-01-22
申请号:CN02124584.3
申请日:2002-06-20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0404 , H01M4/0419 , H01M4/0421 , H01M4/0426 , H01M4/0428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405 , H01M6/40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在集电体的两面形成由多层组成的活性物质层时,通过适当控制集电体成分向活性物质层扩散的状态,从而能得到高放电容量以及良好的充放电特性。这一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具备采用将原料在气相中释放供给的方法在集电体第1面上形成由多层组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的工序、以及采用将原料在气相中释放供给的方法,在集电体第2面上形成由多层组成的第2活性物质层的工序,在形成构成第1活性物质层的所有的层之前,至少形成构成第2活性物质层的1层。以此能防止在至少形成第2活性物质层的1层时的热量对第1活性物质层的所有的层产生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