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50691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720253.4

    申请日:2018-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涉及蒸汽发生技术领域,包括外部的壳体、设于壳体内壁的保温层、包裹在保温层内的蒸汽发生腔、蓄热腔、循环风道,所述蒸汽发生腔还连接有连通壳体外部的进水管和出气管,所述蒸汽发生腔与出气管之间设有气液分离机构,所述蒸汽发生腔和蓄热腔连接在所述循环风道上,所述循环风道上设有用于吹扫蓄热腔内空气至蒸汽发生腔内的风机,所述蓄热腔内设有蓄热块。该蒸汽发生装置能够高效地进行蓄热和散热,保温保能效果好,可大大节约成本。

    一种蓄热蒸汽发生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0483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60711.4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李泽明

    Inventor: 李泽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蒸汽发生装置,属于蓄热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的蓄热蒸汽发生装置主要包括石墨块、包裹层、气凝胶层、保温层、外壳、进水管、出汽管、感温探头,所述的石墨块设置在蓄热蒸汽发生装置的中心,依次向外分别为包裹层、气凝胶层、保温层和外壳,进水管设置在蓄热蒸汽发生装置的下部,出汽管设置在蓄热蒸汽发生装置的上部,蓄热蒸汽发生装置内设有感温探头,石墨块上设有加热盘管插孔,每两排加热盘管插孔的中点位置设一排电加热棒插孔。本发明能开发利用低谷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在石墨块中,蓄热量大,蓄热效果好,能进行水-汽、汽-汽、水汽混合-汽的转化,能控制产出蒸汽的温度,满足不同工业生产对蒸汽温度的需求。

    低谷电蓄热过热度可调的自净化蒸汽发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58280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510130229.8

    申请日:2005-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谷电蓄热过热度可调的自净化蒸汽发生方法,属于电能利用技术领域。蓄热过程:利用电能加热蓄热池中的蓄热介质,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进行贮存。放热过程:将水通入蓄热系统的换热盘管中,水被加热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到直接接触换热器,部分过热蒸汽与水进行直接接触换热,产生所需的蒸汽。自净化过程:设置直接接触换热器和沉淀池对碳酸盐水垢实现沉淀分离。优点在于:所用的热源是低谷电,低谷电不但清洁无污染,而且价格低廉;采用简单的热力净化沉淀池实现自净化;通过调节液位高度来调节蒸汽出口过热度。产生的蒸汽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通过制冷机转换实现制冷,或者其它任何需要使用蒸汽的场合。

    饱和蒸汽发生装置、蒸汽灭菌装置及蒸汽灭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41888A

    公开(公告)日:2003-09-10

    申请号:CN01812547.6

    申请日:2001-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07 F22B1/10

    Abstract: 一种配备一个用来加热水以产生饱和蒸汽的加热源的小型的饱和蒸汽发生装置。一种通过由在一根插入一蓄热槽(10)中的传热管(16)中被过热而产生的过热蒸汽来加热水以产生饱和蒸汽的饱和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一个饱和蒸汽发生槽(12),其中,在所述蓄热槽(10)中,在一个由填充于其中的固体蓄热材料和液体蓄热材料构成的蓄热部分中设置一根传热管(16)和一个加热固体蓄热材料和液体蓄热材料的加热器(44),以及它布置成穿过所述传热管(16)所产生的过热蒸汽被用作加热存储的水(22)以产生饱和蒸汽的一个加热源。

    一种热管式蒸汽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12696650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079543.7

    申请日:2021-01-21

    Inventor: 王铄 严军华 李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式蒸汽发生器,包括:热库,内胆,热管,散热热管;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热库内;所述热库包括加热室,散热室,储热室;所述热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加热室内;所述热管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储热室内;所述散热热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储热室内;所述散热热管的上端设置在所述散热室内;所述热库内设置双层隔板;所述加热室,散热室,储热室通过所述双层隔板进行分离隔开。本发明通过变径热管的设计,既能保证加热效率,也减少了热阻层,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并且通过此设计,既能在谷电的时候进行储能,也能在峰电的时候释放热能,通过能量的交换传递,既降低了成本,又满足了工作需求,实用性强且节能效果更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