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27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60534.3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瑞博(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D333/40 , B01J31/22 , C07C231/02 , C07C233/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酰胺配体及铜催化剂在氨基噻吩类化合物制备中的应用。由噻吩类化合物与氨试剂反应制备,所述反应在酰胺配体及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其中,酰胺配体的结构式为: 所述催化剂为亚铜类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843862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780063781.0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田辰德
IPC: C07D333/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3‑甲基‑2‑噻吩羧酸的制造方法。一种3‑甲基‑2‑噻吩羧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3‑甲基噻吩与氯磺酰异氰酸酯反应,将所得的反应生成物水解。
-
公开(公告)号:CN11346151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892070.2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湖南工学院
IPC: C07C51/235 , C07C63/06 , C07C63/04 , C07C65/21 , C07C63/70 , C07C253/30 , C07C255/57 , C07D307/68 , C07D333/40 , C07C67/313 , C07C69/78
Abstract: 一种芳香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其结构式为:。其中,R1、R2、R3、R4、R5为甲基、甲氧基、溴基、氯基、氟基、酯基、氰基、甲硫基、氢原子中的一种,其制备方法是将芳香醇、芳香醛类化合物溶于反应溶剂,在室温360‑450 nm光源照射下,敞开搅拌反应2‑8 h,反应结束后,减压抽出溶剂,对所得粗产品重结晶即可得到芳香酸类化合物,反应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丙酮、乙醚、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甲醚、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可简化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且其原子经济性高、反应工艺条件稳定、无需使用有机金属催化剂、产品易于纯化,极为适宜工业化放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552312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38877.0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杭州科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D495/04 , C07D333/38 , C07D333/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瑞卢戈利或与其盐的合成方法包括以1‑(二甲基氨基)‑3‑(4‑硝基苯基)‑2‑丙酮和氰基乙酸酯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化、烷基化反应、乌尔曼反应、偶联反应后得到瑞卢戈利4游离碱形式或盐形式:该合成路线优化了工艺,缩短了路线步骤,提高了路线效率,并且可以减少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极大地降低了工艺成本。该路线操作简单,不仅总收率较高,得到的产品纯度也较高,适合放大生产。我们还发现了瑞卢戈利的三种盐的形式,结晶性较好,易于纯化,利于提高产品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11654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279670.6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D333/22 , C07D333/40 , H01L51/50 , H01L51/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有机空穴传输材料为三芳胺-噻吩体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结构如式Ⅰ为其中,R1、R2、R3、R4、R5、R6、R7、R8、R9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甲酰基、羧基、C1~C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C2~C5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链烯基、C3~C1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或者C6~C10的芳基。通过采用上述有机空穴传输材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穴传输材料空穴传输能力差、玻璃化转移温度低以及成膜性能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265437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24516.9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D333/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羟基噻吩-2-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使 与E-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形成3-羟基噻吩-2-羧酸酯类化合物,其中R选自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中的任意一种。采用 与E-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使二者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形成噻吩环,上述反应容易进行,反应条件容易控制,适当条件下的产品收率较高。上述E-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相对于2-氯丙烯酸甲酯或者丙炔酸甲酯的成本较低,因此降低了3-羟基噻吩-2-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168958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280063423.7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坎塞拉有限公司
IPC: C07D405/04 , C07D213/34 , C07D213/71 , C07D285/15 , C07D333/62 , C07D307/64 , C07D295/192 , C07D333/34 , C07D409/12 , C07D213/74 , C07D295/096 , C07D307/82 , C07D333/22 , C07C311/21 , C07D231/38 , C07D277/26 , C07D215/12 , C07D261/14 , C07D295/088 , C07D409/14 , C07D307/79 , C07D409/04 , C07C311/13 , C07C311/27 , C07D285/10 , C07D333/28 , C07C323/67 , C07D333/18 , C07C311/44 , C07D333/40 , C07C311/39 , C07C317/14 , C07D213/70 , C07D295/18 , C07C311/29 , C07D409/10 , C07D295/08 , C07C311/46 , C07D307/20 , A61K31/427 , A61K31/4436 , A61K31/4025 , A61K31/4178 , A61K31/44 , A61K31/506 , A61K31/625 , A61K31/381 , A61K31/433 , A61K31/343 , A61K31/618 , A61K31/24 , A61K31/41 , A61K31/18 , A61P35/00 , A61P29/00 , A61P4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09/14 , C07C311/21 , C07C2601/16 , C07D213/34 , C07D213/71 , C07D213/74 , C07D215/12 , C07D231/38 , C07D261/14 , C07D277/26 , C07D285/15 , C07D295/088 , C07D295/096 , C07D295/192 , C07D307/64 , C07D307/79 , C07D307/82 , C07D333/22 , C07D333/34 , C07D333/62 , C07D405/04 , C07D409/04 , C07D409/12
Abstract: 可用于治疗癌症、炎症和炎症性障碍的式(I)的化合物和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38295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04149.7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湖南理工学院
IPC: C07D33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双氧水绿色催化氧化体系合成2-噻吩甲酸的工艺,其工艺为:采用2-噻吩甲醛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温度为20~100℃,反应时间1~24 h;反应后的产物经过提纯,得高纯度2-噻吩甲酸。2-噻吩甲醛的转化率可达到92.2%,其选择性在98.0%以上。本发明利用双氧水绿色催化氧化体系合成2-噻吩甲酸的工艺,该工艺过程简单、高效、安全、经济,尤其适合大规模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45896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13071.8
申请日:2015-03-11
Applicant: EA制药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下隆太
IPC: C07D333/40 , C07D33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33/38 , C07D333/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有用的化合物(9)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中间体。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通过化合物(1)与化合物保护,合成酯(4)(或者通过化合物(5)与化合物(2)的反应合成酯(4));(c)将酯(4)转化为酰卤;(d)使酰卤与脒基苯酚衍生物反应;(e)在酸性条件下对得到的二酯衍生物进行脱保护,转化为化合物(9)。式中,R1表示卤素原子,R4表示低级烷基,R5表示低级烷基,R12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2)的反应,合成二酯(3);(b)通过二酯(3)的脱
-
公开(公告)号:CN106220503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86515.3
申请日:2016-07-25
Applicant: 河南师范大学
IPC: C07C67/44 , C07C69/92 , C07C69/78 , C07C69/76 , C07C69/618 , C07C69/24 , C07C201/12 , C07C205/57 , C07C253/30 , C07C255/57 , C07D333/40 , C07D307/68 , C07D213/807 , C07B4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7/44 , C07B41/12 , C07C201/12 , C07C253/30 , C07D213/807 , C07D307/68 , C07D333/40 , C07C69/92 , C07C69/78 , C07C69/76 , C07C69/618 , C07C69/24 , C07C205/57 , C07C255/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将醛类化合物1和卤代烃类化合物2溶于溶剂中,加入氧化剂和催化剂,于60-100℃反应制得目标产物酯类化合物3,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原料廉价易得;(2)反应条件相对温和,操作简便,反应时间较短;(3)底物的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