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02514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480013932.8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兆科学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8/10 , B32B3/26 , B32B7/12 , B32B27/08 , B32B27/20 , B32B27/205 , B32B27/281 , B32B27/285 , B32B27/286 , B32B27/302 , B32B27/34 , B32B27/36 , B32B27/365 , B32B27/38 , B32B2255/10 , B32B2255/26 , B32B2264/0235 , B32B2264/025 , B32B2264/0257 , B32B2264/0264 , B32B2264/0292 , B32B2264/105 , B32B2270/00 , B32B2307/202 , B32B2307/714 , B32B2310/0843 , B32B2413/00 , C08J7/04 , H05K3/323 , Y10T428/249978 , Y10T428/24998 , Y10T428/31504 , Y10T428/31507 , Y10T428/31663 , Y10T428/31721 , Y10T428/31725 , Y10T428/31786 , Y10T428/31935 , Y10T428/31938 , Y10T428/31942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植入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器件或组件的载体带。该载体带包括具有牺牲性的图像增强层的基底。通过激光烧蚀经过图像增强层,在载体内形成微孔。在去除图像增强层之后,多个导电粒子被分配在载体带表面上通过激光烧蚀形成的微孔阵列内部,并转移到粘合剂层上。该图像增强层使得能形成具有细间距和的微孔和具有高长径比的间距和分区。
-
公开(公告)号:CN103357282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310101025.6
申请日:2013-03-27
Applicant: 帕尔公司
IPC: B01D71/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71/78 , B01D67/0013 , B01D67/0016 , B01D67/0018 , B01D69/02 , B01D71/28 , B01D71/52 , B01D2323/06 , B01D2323/08 , B01D2325/02 , B01D2325/022 , B01D2325/08 , Y10T428/249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孔聚合物膜。公开了多孔膜,其包括具有至少约20个个孔/50,000μm2的孔密度的第一微孔外皮表面,第二多孔表面,和在所述表面之间的主体,其中所述主体具有至少约120个个孔/mm2的孔密度,并公开了所述膜的使用方法和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844362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80016246.2
申请日:2011-04-04
Applicant: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1/24 , B01D67/0006 , B01D67/0093 , B01D71/64 , B01D2325/02 , B01D2325/025 , B29K2079/08 , B29K2105/04 , H01M2/1653 , H01M2/1686 , Y10T428/24149 , Y10T428/24975 , Y10T428/249961 , Y10T428/249978 , Y10T428/249979 , Y10T428/24998 , Y10T428/249981
Abstract: 一种多孔质聚酰亚胺膜,其是具有2个表面层(a)及(b)、和夹在该表面层(a)及(b)之间的大孔层的三层结构的多孔质聚酰亚胺膜,所述大孔层具有与所述表面层(a)及(b)结合的隔壁、和被该隔壁以及所述表面层(a)及(b)包围的且膜平面方向的平均孔径为10~500μm的多个大孔,所述大孔层的隔壁厚度为0.1~50μm,且具有平均孔径为0.01~50μm的多个细孔,所述表面层(a)及(b)的厚度分别为0.1~50μm,且其中至少一个的表面层具有平均孔径超过5μm且为200μm以下的多个细孔,另一个的表面层具有平均孔径为0.01~200μm的多个细孔,所述的大孔层的隔壁以及所述表面层(a)及(b)中的细孔彼此间连通、并进一步与所述大孔连通,所述多孔质聚酰亚胺膜的总膜厚为5~500μm,空孔率为60~95%。
-
公开(公告)号:CN101925450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0980103003.5
申请日:2009-01-15
Applicant: 特朗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伊兹德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3/3642 , B29C70/44 , B29C2043/3644 , Y10T428/24512 , Y10T428/24998
Abstract: 一种在制造由纤维复合半成品(1)构成的纤维增强的塑料构件时用于限定基质输入腔的多层的柔性的平面材料,其中此平面材料由多功能层压体(40)构成,此多功能层压体(40)具有薄膜(41)、层压在薄膜(41)上的纺织层(42)以及设置在纺织层(42)上的间隔保持层(43)。
-
公开(公告)号:CN10316837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80049986.6
申请日:2011-09-21
Applicant: 3M创新有限公司
Inventor: 大卫·斯科特·汤普森 , 马丁·B·沃克 , 谢尔盖·A·拉曼斯基 , 威廉·布雷克·科尔布 , 郝恩才 , 张俊颖 , 维维安·W·琼斯 , 凯文·R·谢弗 , 奥德蕾·A·舍曼 , 杨朝晖 , 莱斯莉·A·托代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 B32B27/08 , B32B2307/40 , B32B2457/206 , H01L51/5262 , Y10T428/249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增强从例如底部发射或顶部发射OLED的自发射光源的光提取的光学膜。所述提取膜通常包括柔性载体膜和由所述载体膜承载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或第二层具有纳米空隙形态,并且包含聚合物粘合剂,并且还可以具有小于1.35或1.3的折射率。光提取元件的嵌入结构化表面在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形成。所述光提取元件可以主要是适于设置在所述OLED的渐消区内的衍射元件,或它们可以主要是适于设置在所述渐消区外部的折射元件。提取膜还可以包括第三层,并且第二嵌入结构化表面可以在第三层与第一层之间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903335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266564.0
申请日:2012-07-30
Applicant: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Inventor: L.M.博滕 , M.A.J.H.J.谢勒肯斯 , E.范维南达尔 , H.E.A.休伊特马
IPC: G09G3/34 , H01L31/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27/065 , B32B27/40 , H01L31/0481 , H01L31/1876 , H02S30/20 , Y02E10/50 , Y02P70/521 , Y10T29/49826 , Y10T428/24942 , Y10T428/24998 , Y10T428/31551
Abstract: 一种具有光学层的耐冲击装置。该耐冲击装置包括一光学层及一电子层。一可挠薄片构件包括前述光学层及电子层,以及一背板构件利用机械式接触的方式设置于可挠薄片构件的背面。背板构件包括一可变型材料,具有一临界范围内的粘滞响应,其中临界范围是由来自正面的一冲击造成可挠薄片构件的压力临界值以及拉力临界值所定义,当未达到压力临界值及拉力临界值时,前述光学层与电子层不会发生破损。
-
公开(公告)号:CN102686843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080044976.9
申请日:2010-08-12
Applicant: 尤尼弗瑞克斯I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A·库马 , S·D·小埃尔南德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5/26 , B01D46/2422 , B32B1/08 , B32B3/04 , B32B3/06 , B32B5/02 , B32B5/028 , B32B5/08 , B32B5/16 , B32B5/22 , B32B5/30 , B32B7/12 , B32B17/02 , B32B27/12 , B32B27/14 , B32B27/32 , B32B2260/025 , B32B2260/046 , B32B2262/02 , B32B2262/062 , B32B2262/10 , B32B2262/101 , B32B2262/103 , B32B2262/105 , B32B2262/14 , B32B2264/02 , B32B2307/30 , B32B2307/302 , B32B2307/304 , B32B2307/50 , B32B2307/546 , B32B2307/558 , B32B2307/72 , B32B2597/00 , B32B2605/00 , C04B30/02 , C04B2111/00612 , C04B2111/00793 , C04B2111/0081 , C04B2111/28 , C04B2111/285 , F01N3/0211 , F01N3/2853 , F01N3/2857 , F01N3/2864 , F01N2310/00 , F01N2310/02 , F01N2350/04 , Y02T10/20 , Y10T428/239 , Y10T428/24998 , Y10T442/10 , C04B14/062 , C04B14/305 , C04B14/308 , C04B14/42 , C04B14/46 , C04B14/4631 , C04B24/26 , C04B14/4637 , C04B2103/56 , C04B14/024 , C04B14/202
Abstract: 一种用于排气处理装置(例如用于汽车排气系统中的催化转化器和柴油机颗粒分离器)中的垫或垫预成型件混合件。所述垫或混合件可用作将易碎整体件安装在排气处理装置的外部壳体内的安装垫或用作排气处理装置的端锥中的绝热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049200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33779.5
申请日:2010-10-22
Applicant: BHA控股公司
IPC: B01D71/06 , B01D69/12 , B01D67/00 , C08L27/12 , C08L75/04 , C08L1/02 , C08L77/00 , C08L79/08 , C08L69/00 , C08L81/06 , C09D175/04 , C09D4/02 , C09D183/04 , C09D133/02 , C09D13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7/042 , B01D2323/225 , B32B38/0008 , B32B38/145 , B32B2037/243 , B32B2037/246 , B32B2310/14 , B32B2459/00 , Y02P20/544 , Y10T428/24998
Abstract: 通过相关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多孔性复合膜(10),所述多孔性复合膜包括第一材料的第一微孔性基材(12)。第二涂料(14)与所述第一微孔性基材连接,以与所述第一微孔性基材一起形成双组份安排。所述第二材料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将第三涂料(16)施用于所述双组份安排。所述第三材料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所述第三材料延伸超过限定所述微孔的双组份安排的至少一部分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646483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880010112.8
申请日:2008-02-22
Applicant: 3M创新有限公司
Inventor: 伊利耶斯·H·罗姆哈恩 , 斯科特·L·斯利斯科
IPC: B01D6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7/0013 , B01D67/0016 , B01D69/12 , B01D2323/22 , B01D2323/42 , B01D2325/022 , Y10T428/24998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形成具有微结构的微孔膜片的方法。将掺杂剂制剂与凝结剂制剂同时浇注,其中所述凝结剂制剂穿过界面扩散到所述掺杂剂制剂中,引发相转化,形成微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0587289C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710186593.5
申请日:2007-12-11
Applicant: 尤洛考普特公司
Inventor: T·曼夫雷多蒂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1/40 , B64C27/001 , B64C2027/004 , F16F1/3737 , F16F1/377 , F16F3/12 , F16F15/085 , Y10T428/24322 , Y10T428/24661 , Y10T428/249965 , Y10T428/249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阻尼能力的吸收覆盖物(1),该覆盖物固定在结构(2)上,并包括耗散器网格,该网格由多个耗散元件(3)和节点(4)构成,每个节点具有固定在所述结构(2)上的底端(4’)。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节点(4)的所述底端(4’)从所述耗散元件(3)突出而在耗散元件(3)和所述结构(2)之间形成空间(5),所述吸收覆盖物(1)包括布置在所述空间(5)内的主吸收元件(6),每个所述主吸收元件(6)首先固定到所述耗散元件(3)的底面(3’)上,其次固定到所述结构(2)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