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7872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623142.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浙江清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209/72 , C07C209/88 , C07C211/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9/72 , C07B2200/07 , C07C209/88 , C07C2601/14 , C07C211/35
Abstract: 一种合成反式-4-甲基环己胺的方法,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以廉价的对甲基苯胺为原料,以负载型钌为催化剂,添加碱金属助剂,氢化得到4-甲基环己甲胺顺反混合物;将4-甲基环己甲胺顺反混合物通过酸化成盐、顺反分离、中和萃取、精馏得到反式-4-甲基环己胺产品;其中顺反分离得到的顺式体盐酸盐,再通过中和、萃取、精馏和转构步骤,重新进入顺反分离工序,实现了原料的循环利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催化剂多次套用,降低成本;顺反分离工序摩尔收率达到42.4%,且溶剂容易回收套用;反式-4-甲基环己胺摩尔收率达到65%以上,比文献报道的其他工艺高,且工艺简便可控,产品质量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64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885588.1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D307/52 , C07C209/62 , C07C211/27 , C07C211/28 , C07C211/08 , C07C211/35 , C07C213/02 , C07C2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07/52 , C07C209/62 , C07C213/02 , C07C231/08 , C07C2601/08 , C07C211/27 , C07C211/28 , C07C211/08 , C07C211/35 , C07C215/08 , C07C233/03 , C07C23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基胺化物的快速合成方法,包括:以甲酰胺为胺源,甲酸为氢源,生物质醛酮为原料,在微波辅助加热且在无溶剂和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快速加热促进甲酰胺与醛酮类化合物直接加成并经甲酸还原制备得到相应的甲酰胺衍生物;甲酰胺衍生物在碱作用下经醇解选择性转化为相应一级胺化物。本发明微波辅助加热反应体系,催化效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油浴体系,并且反应时间极大缩短,选择性得到显著提高,生物质醛或酮类化合物的转化率至少可达到99%,甲酰胺衍生物产率可达到85‑99%;甲酰胺衍生物经醇解合成一级胺化物,产率可达92‑99%。
-
公开(公告)号:CN107649001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1104052.3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晋城天成化工有限公司
IPC: B01D53/86 , B01D53/72 , B01D50/00 , C07C209/86 , C07C211/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8668 , B01D50/008 , B01D53/007 , B01D53/1431 , B01D53/1487 , B01D53/1493 , B01D2251/104 , B01D2252/10 , B01D2255/702 , B01D2256/22 , B01D2259/804 , C07C209/86 , C07C211/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尾气回收环已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塔、循环泵、冷凝器、除雾器、光氧催化氧化器、臭氧处理装置、鼓风机、烟囱;所述循环泵与喷淋塔底部连接,所述循环泵另一侧与冷凝器相连,所述冷凝器和喷淋塔上部连接,所述喷淋塔顶部与除雾器顶部相连,所述除雾器底部与光催化氧化器相连,所述光催化氧化器、臭氧处理装置、鼓风机与烟囱依次连接,最后处理合格的尾气经烟囱排入大气。本发明将环已胺尾气通过喷淋塔充分吸收,环已胺的吸收率高达95%以上,解决了环已胺吸收不完全的难题,同时通过安装环已胺检测器、控制器、三通阀和单向阀门来自动控制环已胺的排放,保证排放的尾气中环已胺浓度达标。
-
公开(公告)号:CN10627890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47696.6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IPC: C07C209/00 , C07C211/35 , B01J29/03 , B01J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9/00 , B01J29/005 , B01J29/0325 , B01J29/0341 , B01J29/0354 , B01J29/045 , C07C211/3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由苯一锅法制备环己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苯、羟胺盐、催化剂、溶剂置于高压釜中,通N2进行置换之后升温至70~90℃,反应2~3h,再升温到110~130℃,通入氢气压力为2.5~3.5MPa并保持,反应2~3h之后,停止通氢并停止反应;待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液中和,然后经萃取分离后得到产物环己胺;其中,所述催化剂为钒催化剂和钌催化剂,本发明以苯为原料一锅法制备环己胺,省去了繁琐的反应步骤,合成过程更为简捷,也减少了多步反应造成的能量损失,本发明的工艺路线减少了废酸如硝酸、盐酸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对设备造成的损害,更加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6232567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580020861.9
申请日:2015-03-05
Applicant: 卡利拉制药公司
Inventor: 凯文·杜安·邦克
IPC: C07C61/125 , C07C235/26 , C07C21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49/06 , C07C29/00 , C07C31/137 , C07C45/44 , C07C47/347 , C07C209/26 , C07C209/48 , C07C211/19 , C07C211/35 , C07C227/04 , C07C229/28 , C07C247/14 , C07C249/04 , C07C251/40 , C07C251/42 , C07C253/00 , C07C255/31 , C07C255/46 , C07C255/47 , C07C255/64 , C07C269/00 , C07C271/22 , C07C2602/38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通式(I)的化合物和合成取代的双环[1.1.1]戊烷的方法。本文描述的合成方法使用[1.1.1]螺桨烷、第VIII族过渡金属化合物、氢化物源和提供取代基以形成诸如通式(I)的化合物的取代的双环[1.1.1]戊烷。
-
公开(公告)号:CN101460445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0780020338.1
申请日:2007-05-24
Applicant: 巴斯夫欧洲公司
IPC: C07C209/26 , C07D29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9/26 , C07C2601/14 , C07D295/023 , C07C211/07 , C07C211/08 , C07C211/35
Abstract: 一种通过使醛和/或酮与氢气和选自伯胺和仲胺的氮化合物在非均相催化剂上反应而制备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反应使用悬浮催化剂作为非均相催化剂进行且以半分批模式进行,其中氮化合物作为反应物在反应容器中提供并在反应过程中加入作为另一反应物的醛和/或酮,且醛和/或酮在反应过程中取决于氮化合物所要达到的转化率而分批或连续加入反应混合物中,直到氮化合物的转化率为至少95%,并且在该反应批次之后所有或部分催化剂保留在反应容器中以再用于下一反应批次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762532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80008611.5
申请日:2011-02-10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C253/34 , C07C25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53/34 , C07B2200/09 , C07C211/07 , C07C211/35 , C07C253/30 , C07C255/31 , C07C2601/02 , C07C2601/08 , C07C2601/14
Abstract: 一种胺与氰基链烯基环丙甲酸的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式(2C)表示的羧酸化合物与选自伯胺和仲胺中的至少一种胺在有机溶剂中混合的第1工序;从第1工序中得到的混合物中使所述胺与式(2)表示的氰基链烯基环丙甲酸的盐析出的第2工序;回收第2工序中析出的所述盐的第3工序。(式中,R表示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者卤素原子)。
-
公开(公告)号:CN101970394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880121564.3
申请日:2008-11-20
Applicant: 利奥制药有限公司
IPC: C07C211/35 , C07C211/36 , C07C211/48 , C07C215/28 , C07C217/52 , C07C217/74 , C07C233/05 , C07C233/41 , C07C237/24 , C07C237/30 , C07C237/32 , C07C237/34 , C07C237/36 , C07C237/40 , C07C23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95/182 , C07C211/35 , C07C211/36 , C07C211/48 , C07C215/28 , C07C217/52 , C07C217/74 , C07C233/05 , C07C233/41 , C07C237/24 , C07C237/30 , C07C237/32 , C07C237/34 , C07C237/36 , C07C237/40 , C07C239/14 , C07C255/03 , C07C255/32 , C07C255/50 , C07C257/18 , C07C259/10 , C07C259/18 , C07C271/44 , C07C309/15 , C07C311/05 , C07C311/08 , C07C311/37 , C07C311/51 , C07C317/32 , C07C2601/08 , C07C2601/14 , C07C2601/18 , C07D205/04 , C07D207/08 , C07D207/12 , C07D207/16 , C07D207/27 , C07D209/08 , C07D209/12 , C07D209/20 , C07D211/46 , C07D211/60 , C07D211/62 , C07D213/30 , C07D213/38 , C07D213/40 , C07D213/80 , C07D231/12 , C07D231/40 , C07D233/61 , C07D233/90 , C07D263/22 , C07D271/06 , C07D295/088 , C07D295/13 , C07D295/135 , C07D295/192 , C07D295/195 , C07D295/26 , C07D305/08 , C07D307/12 , C07D307/52 , C07D307/68 , C07D307/79 , C07D309/10 , C07D319/18 , C07D333/38 , C07D333/40 , C07D333/58 , C07D413/04 , C07D413/06 , C07D41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的环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涉及所述化合物作为药物的用途,涉及所述化合物在治疗中的用途,涉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涉及采用所述化合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涉及所述化合物在生产药物中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1460445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80020338.1
申请日:2007-05-24
Applicant: 巴斯夫欧洲公司
IPC: C07C209/26 , C07D29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9/26 , C07C2601/14 , C07D295/023 , C07C211/07 , C07C211/08 , C07C211/35
Abstract: 一种通过使醛和/或酮与氢气和选自伯胺和仲胺的氮化合物在非均相催化剂上反应而制备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反应使用悬浮催化剂作为非均相催化剂进行且以半分批模式进行,其中氮化合物作为反应物在反应容器中提供并在反应过程中加入作为另一反应物的醛和/或酮,且醛和/或酮在反应过程中取决于氮化合物所要达到的转化率而分批或连续加入反应混合物中,直到氮化合物的转化率为至少95%,并且在该反应批次之后所有或部分催化剂保留在反应容器中以再用于下一反应批次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084184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580043623.6
申请日:2005-12-14
Applicant: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IPC: C07C211/35 , C07D207/26 , C07D207/32 , A61K31/135 , A61K31/4015 , A61K31/4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11/35 , C07D207/27 , C07D207/3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式(I)化合物及其药用盐,其中R1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定义。上述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与DPP-IV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特别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葡萄糖耐量减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