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装体和连接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058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101699.0

    申请日:2024-08-12

    Inventor: 古本哲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安装于柔性安装对象物,并且能够同时进行电连接和流体流路的连接且容易制造。在第一连接器(11)的第一底部绝缘体(13)一体成形有筒状的流路连接口(13B),该流路连接口(13B)沿嵌合方向延伸,并且在内部具有沿嵌合方向延伸的中继流路(13C);在第二连接器(21)的第二底部绝缘体(23)一体成形有沿嵌合方向延伸的、用于容纳流路连接口(13B)的、凹状的流路连接口容纳部(23C);当第二连接器(21)与第一连接器(11)嵌合时,第一触头部件(15)与第二触头部件(25)电连接,通过流路连接口(13B)容纳在流路连接口容纳部(23C)中,第一流通口(R1)通过中继流路(13C)与流体流通管(P1)连通。

    连接器组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143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111288383.3

    申请日:2021-11-0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设置有止动件的第一壳体。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配合检测构件和移位机构。第二壳体可沿着前后方向与第一壳体配合。配合检测构件具有抵接部。通过移位机构的操作,抵接部可在与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移动。当在配合检测构件位于调节位置的状态下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配合时,抵接部抵接止动件,并且配合检测构件从调节位置向允许位置移动。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配合完成时,配合检测构件位于允许位置。

    连接器组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6928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110562910.9

    申请日:2021-05-24

    Inventor: 大坂纯士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壳体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在垂直方向贯穿所述壳体。吸盘包括:被吸附喷嘴吸附的吸板部分及复数个定位突出部分,当吸盘固持输入输出基板侧连接器及CPU基板侧连接器时,各定位突出部分插入输入输出基板侧连接器及CPU基板侧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一定位孔。当吸盘固持输入输出基板侧连接器及CPU基板侧连接器时,各定位突出部分插入各相应的第一定位孔,从而实现输入输出基板侧连接器及CPU基板侧连接器相对于吸盘的定位。

    端子单元
    4.
    发明公开
    端子单元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542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589286.5

    申请日:2024-05-13

    Inventor: 芦部健太

    Abstract: 提供电阻较小、即使流过大电流发热也少的端子单元。端子单元(10)具备: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21),与电线末端(42a)连接并组装连接于第一端子(11);和按压部件(31),使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21)相互按压而接触,第一端子(11)具有向与组装第二端子(21)的第一端子侧组装面(12)正交的方向突出的一个以上的突部接点(13),第二端子(21)具有从组装第一端子(11)的第二端子侧组装面(22)能够目视到电线末端(42a)的一个以上的贯通孔(24),在组装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21),通过按压部件(31)按压使其接触的状态下,第一端子(11)的突部接点(13)通过第二端子(21)的贯通孔(24)而与电线末端(42a)直接接触。

    连接器组件及车载用连接器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877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80047930.X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发明缓和使用时的姿态限制。连接器组件(100)具备:具有第一区域(30a)和第二区域(30b)的平板状的印刷线路板(30);具有非水密结构且安装在第一区域(30a)上的接口连接器(40);覆盖在边界(30c)上的防水密封部件(60);以及具有开口部(73)且收纳印刷线路板(30)、接口连接器(40)、防水密封部件(60)的壳体。防水密封部件(60)将壳体(70)内隔离为第一区域(30a)侧和第二区域(30b)侧。壳体(70)内的第二区域(30b)侧成为防水区域。

    同轴线缆连接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818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002086.1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案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对线缆进行中继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包含导体的接触件;包含绝缘体并支撑所述接触件的内壳体;以及一部分组入于所述内壳体中并且包含导体的阻抗调节器。所述阻抗调节器覆盖与所述接触件连接的线缆芯线的露出部分,所述露出部分从所述内壳体露出。

    浮动连接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4587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0378924.5

    申请日:2021-04-08

    Abstract: 一种浮动连接器,设置有多个触点、至少一个短柱构件和可移动壳体。可移动壳体具有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第一保持部保持触点的第一被保持部,第二保持部保持短柱构件的第二被保持部。至少一个短柱构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对应于触点中的至少一个。即使当可移动壳体在预定范围内移动时,短柱接触点也总是压靠在与短柱构件对应的触点的联接部上。

    连接器组装体
    8.
    发明公开
    连接器组装体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2312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0508251.4

    申请日:2024-04-25

    Inventor: 木村晃

    Abstract: 一种能够容易地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成为嵌合状态并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的连接器组装体。当第二连接器(21)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1)沿嵌合方向相对地移动到规定的嵌合开始位置时,第二保持部件(27)通过磁力沿嵌合方向被第一保持部件吸引,通过第二接触部(23C)与第一接触部(12B)接触,第二触头(23)与第一触头(12)电连接,当第二连接器(21)相对于第一连接器(11)从嵌合开始位置沿与嵌合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相对地滑动到规定的嵌合完成位置(P2)时,第二接触部(23C)以保持与第一接触部(12B)接触的状态相对于第一接触部(12B)在规定方向上相对滑动,通过锁定部嵌入到锁定承受部中,第二连接器(21)与第一连接器(11)嵌合。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539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0396545.2

    申请日:2024-04-02

    Inventor: 桥口徹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将电线的导体部可靠性良好地连接于片状导电部件的柔性导体,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第一绝缘体(14)具有形成于第一保持面(14B)的凹部(14C)、以及形成于凹部(14C)且比第一保持面(14B)更高地突出的突起(14D),第二绝缘体(15)具有形成于第二保持面(15B)的凸部(15C)、以及形成于凸部(15C)且比第二保持面(15B)深的凹状的突起容纳部(15D),通过突起(14D)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突起容纳部(15D)中,在突起(14D)的外侧面与突起容纳部(15D)的内侧面之间,电线(13)的导体部(13A)与片状导电部件(12)的柔性导体(12A)电连接。

    板对板连接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7194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110199042.2

    申请日:2021-02-22

    Inventor: 大坂纯士

    Abstract: 第一压件包括压件弹片,所述压件弹片呈悬臂梁状地受加强板部支撑。压件弹片包括:弹片本体及弯曲接触部,所述弹片本体自加强板部延伸,所述弯曲接触部形成于弹片本体的一端,并且朝向CPU基板突出超过CPU基板对置面。壳体通过以下的方式形成:当弯曲接触部朝向输入输出基板弹性位移,使得弯曲接触部不再朝向CPU基板突出超过CPU基板对置面时,弯曲接触部不与壳体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