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54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77415.9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04 , H01M10/0525 , H01M4/6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及位于硅基材料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硅基材料包括硅氧化物和锂硅酸盐,包覆层的材料包括碳材料;将20mg负极材料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形成浆料,采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对浆料进行Zeta电位测试,在浆料的Zeta电位测试分布图中,浆料在‑50mV~‑40mV的Zeta电位区间内的第一特征峰的强度为I1,在‑65mV~‑50mV的Zeta电位区间内的第二特征峰的强度为I2,在‑35mV~‑25mV的Zeta电位区间内的第三特征峰的强度为I3,且I1、I2、I3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0≤I2/I1≤2.0,0≤I3/I1≤1.0。本申请的负极材料,能够降低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提高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0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28402.2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多孔碳质材料和硅材料,负极材料具有位于多孔碳质材料内部中心区域的第一区域、分布在第一区域表面的第二区域以及分布在第二区域表面的第三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内的多孔碳质材料具有第一孔隙,位于第二区域内的多孔碳质材料具有第二孔隙,位于第三区域内的多孔碳质材料具有第三孔隙,至少部分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连通,至少部分第二孔隙与第三孔隙连通,至少部分第三孔隙与负极材料的表面连通,硅材料分布在第一孔隙、第二孔隙和第三孔隙中的至少一种中,第一孔隙的孔径为0.1nm~2.2nm,第二孔隙的孔径为1.8nm~5nm,第三孔隙的孔径为3nm~60nm,多孔碳质材料中孔隙的概率熵H满足:0.96>H>0.70。
-
公开(公告)号:CN1192308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809643.X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负极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内核以及形成于硅基材料内核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具有孔结构;所述负极材料的差异化孔结构比值ΔΦ满足:#imgabs0#其中,ΔS为负极材料的等温吸脱附曲线中回滞环的面积;s为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ΔP为回滞环所对应的相对压强P/P0的区间差值;Qmax为负极材料的最大等温吸附量。该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待包覆的硅基材料内核使用CVD气相沉积处理,得到包覆层具有孔结构的负极材料。本申请通过在负极材料上设置一种特殊孔结构的包覆层,提升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2307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784881.X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碳材料和硅基材料,所述碳材料具有孔,至少部分的孔的孔径自所述碳材料表面至内部逐渐缩小,至少部分的所述硅基材料填充在所述孔内,且所述复合负极材料中孔的开口孔隙率为2%~20%。本申请的复合负极材料中硅基材料填充在碳材料的孔内,可以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减少在嵌脱锂过程中由于体积膨胀而引起材料结构的坍塌,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926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1804698.8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电池,负极材料包括活性物质及位于活性物质至少部分表面的碳材料,活性物质包括硅粒子及石墨;在负极材料的拉曼面扫光谱图中,负极材料中的硅粒子在500cm‑1~520cm‑1范围内的特征峰强度为I1,在1345cm‑1~1355cm‑1范围内的特征峰强度为I2,在1570cm‑1~1610cm‑1范围内的特征峰强度为I3;负极材料中的石墨在1345cm‑1~1355cm‑1范围内的特征峰强度为I2’,在1570cm‑1~1610cm‑1范围内的特征峰强度为I3’;在负极材料中,#imgabs0#0.01≤K≤10。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电解液浸润性能,所制备的负极极片具有较低的电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550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1910411238.6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型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第一活性物质和第二活性物质形成的内核、以及作为第三活性物质的碳包覆层外壳,所述第一活性物质为片状硅基材料,所述第二活性物质为片状石墨材料,所述第三活性物质为碳包覆外壳。本发明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高比容量(容量>400mAh/g)和优异的循环寿命。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23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1778680.5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04 , H01M10/0525 , C01B33/025 , C01B32/05 , C01B32/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及及其制备方法、电池,负极材料包括二次颗粒,所述二次颗粒包括碳材料及一次颗粒,一次颗粒包括至少一个硅晶粒;负极材料在25℃条件下测得的硅晶粒的平均粒径为M0nm;负极材料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000℃后保温1h后,自然冷却至25℃条件下测得的硅晶粒的平均粒径为M1nm;负极材料的结晶不稳定度为F,F=(M1‑M0)/M0,M1>M0,0.01≤F≤500。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材料,可以减弱一次颗粒脱嵌锂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进而提高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降低材料的膨胀率,从而提升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5102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1911046596.8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48 , H01M10/0525 , C01B3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所述硅氧复合负极材料包括SiOx、Li2Si2O5和非Li2Si2O5含锂化合物,其中,所述Li2Si2O5包覆在非Li2Si2O5含锂化合物表面。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第一硅源SiOy与还原性锂源混合,进行焙烧,得到含有非Li2Si2O5含锂化合物的复合材料;2)将含有非Li2Si2O5含锂化合物的复合材料与第二硅源融合后进行热处理,得到所述硅氧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硅氧复合负极材料通过Li2Si2O5的包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极材料在预锂后产生强碱性或者易溶于水的副产物影响后续加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30176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00146.8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04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3/021 , C01B32/1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黏土矿物制备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方法为:将天然黏土矿物或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的黏土矿物、金属还原剂和无机盐按照比例混合,经高温反应和稀酸洗涤,获得硅/过渡金属硅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再将复合材料置于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炉中,引入气相沉积气体,形成硅‑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以天然矿物为原料,利用黏土矿物的纳米结构、硅和过渡金属元素属性,有效避免了使用高成本的纳米硅作为硅碳复合物的原料,解决了碳纳米管和硅负极复合不均匀问题,从而简化了制备流程、大大地降低了制备硅碳复合物的成本,制得的硅碳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745788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1605506.0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及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碳材料和活性物质,碳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活性物质至少部分分布在碳材料的孔内,所述负极材料的平均形状系数为F0,0.7≤F0<1;所述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S1 m2/g,所述负极材料的总孔体积为P1 cm3/g;C1=S1/(P1•100),8≤C1≤20。本申请的负极材料通过控制材料表面形貌和材料内部孔的分布,能够很好的缓解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从而提升负极材料的强度、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