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7254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77415.9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及位于硅基材料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硅基材料包括硅氧化物和锂硅酸盐,包覆层的材料包括碳材料;将20mg负极材料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形成浆料,采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对浆料进行Zeta电位测试,在浆料的Zeta电位测试分布图中,浆料在‑50mV~‑40mV的Zeta电位区间内的第一特征峰的强度为I1,在‑65mV~‑50mV的Zeta电位区间内的第二特征峰的强度为I2,在‑35mV~‑25mV的Zeta电位区间内的第三特征峰的强度为I3,且I1、I2、I3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0≤I2/I1≤2.0,0≤I3/I1≤1.0。本申请的负极材料,能够降低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提高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6740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28402.2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多孔碳质材料和硅材料,负极材料具有位于多孔碳质材料内部中心区域的第一区域、分布在第一区域表面的第二区域以及分布在第二区域表面的第三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内的多孔碳质材料具有第一孔隙,位于第二区域内的多孔碳质材料具有第二孔隙,位于第三区域内的多孔碳质材料具有第三孔隙,至少部分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连通,至少部分第二孔隙与第三孔隙连通,至少部分第三孔隙与负极材料的表面连通,硅材料分布在第一孔隙、第二孔隙和第三孔隙中的至少一种中,第一孔隙的孔径为0.1nm~2.2nm,第二孔隙的孔径为1.8nm~5nm,第三孔隙的孔径为3nm~60nm,多孔碳质材料中孔隙的概率熵H满足:0.96>H>0.70。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2308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809643.X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负极材料包括:硅基材料内核以及形成于硅基材料内核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具有孔结构;所述负极材料的差异化孔结构比值ΔΦ满足:#imgabs0#其中,ΔS为负极材料的等温吸脱附曲线中回滞环的面积;s为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ΔP为回滞环所对应的相对压强P/P0的区间差值;Qmax为负极材料的最大等温吸附量。该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对待包覆的硅基材料内核使用CVD气相沉积处理,得到包覆层具有孔结构的负极材料。本申请通过在负极材料上设置一种特殊孔结构的包覆层,提升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