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1528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463733.7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态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光合细菌的培养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将培养后的光合细菌冷冻干燥制备成冻干粉菌剂,再与光合细菌培养基原料经过工艺优化,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包装制备为成品,即为生产光合细菌的培养菌剂。生产光合细菌时,将培养菌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自来水溶解在透明密闭容器或者PE塑料袋中,25~40度,2000-40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培养即可生产光合细菌。本发明制备的培养菌剂为粉末状,保存周期长,生产光合细菌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可一次性制备成需要的体积,解决了现有光合细菌生产,需要先多级培养大量制备种子液菌种的繁琐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358406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360644.7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WB‑attP和φC31‑attP整合酶介导的基因重组方法及在链霉菌中应用。具体地,本发明利用VWB‑attP整合酶和φC31‑attP整合酶系统介导的位点特异性整合机制将这两种整合酶模块构建在同一个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中,通过属间接合转移可快速将需要表达的目的基因以多拷贝的数量重组至链霉菌染色体的相应attB位点上。本发明的方法在阿维菌素,红霉素和林可霉素产生菌中进行了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834605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210477320.7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阿维菌素产生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对野生型的阿维菌素产生菌中的aveD基因进行失活,可以获得消除A组分,只产生B组分的菌株;对aveD基因和aveC基因同时失活,并在此基础上回补aveC的同源基因(优选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meiC基因),获得的突变体发酵产物中95wt%以上都为阿维菌素B2a。将产物阿维菌素B2a作为前体,可以直接用于大量合成高纯度的阿维菌素B1a和伊维菌素。
-
公开(公告)号:CN105566411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410625571.4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IPC: C07H15/207 , C07H17/02 , C07H5/10 , C07H13/10 , C07D207/16 , C07D233/84 , C07H1/00 , A61K31/7056 , A61K31/7034 , A61P31/04 , A61P31/10 , C12N1/20 , C12P19/64 , C12R1/5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林可霉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及其制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对林可霉素产生菌的遗传改造而获得林可霉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及其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02233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69193.0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具体地,所述发酵菌剂包括:(a)复合微生物,其中所述复合微生物包括至少二种微生物,且所述微生物选自下组:细菌、单细胞真菌、或其组合;(b)糖类成分,其中所述糖类成分包括(b1)单糖、二糖或其组合,和(b2)糖蜜粉;(c)蛋白胨;(d)酵母提取物;和(e)任选的盐类物质;其中,所述发酵菌剂为溶解型固体制剂,并且制剂中微生物活菌数为1亿‑100亿/克制剂。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菌种稳定性高、易于保存和运输、使用方便、制备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56641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625571.4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IPC: C07H15/207 , C07H17/02 , C07H5/10 , C07H13/10 , C07D207/16 , C07D233/84 , C07H1/00 , A61K31/7056 , A61K31/7034 , A61P31/04 , A61P31/10 , C12N1/20 , C12P19/64 , C12R1/5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林可霉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及其制法和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对林可霉素产生菌的遗传改造而获得林可霉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及其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31528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463733.7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态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光合细菌的培养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将培养后的光合细菌冷冻干燥制备成冻干粉菌剂,再与光合细菌培养基原料经过工艺优化,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包装制备为成品,即为生产光合细菌的培养菌剂。生产光合细菌时,将培养菌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自来水溶解在透明密闭容器或者PE塑料袋中,25~40度,2000‑4000勒克斯光照强度下培养即可生产光合细菌。本发明制备的培养菌剂为粉末状,保存周期长,生产光合细菌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可一次性制备成需要的体积,解决了现有光合细菌生产,需要先多级培养大量制备种子液菌种的繁琐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3834605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477320.7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湖州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阿维菌素产生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地,对野生型的阿维菌素产生菌中的aveD基因进行失活,可以获得消除A组分,只产生B组分的菌株;对aveD基因和aveC基因同时失活,并在此基础上回补aveC的同源基因(优选梅岭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meiC基因),获得的突变体发酵产物中95wt%以上都为阿维菌素B2a。将产物阿维菌素B2a作为前体,可以直接用于大量合成高纯度的阿维菌素B1a和伊维菌素。
-
公开(公告)号:CN11993050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464067.6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D213/30 , C07D213/40 , C07D213/32 , C07D233/61 , C07D217/10 , A61K31/4178 , A61K31/444 , A61K31/4725 , A61K31/727 , A61P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离子型四面体分子的制备和用途,具体为一类高效快速的肝素类抗凝血药的拮抗剂的制备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化学合成策略,设计构筑了一类高水溶性的正离子型四面体化合物。该类新型四面体化合物具有高水溶性、高生物安全性和高效拮抗效率,具有显著的潜在临床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525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355093.5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电解液添加剂、含其的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电解液添加剂包含由式(1)所示的物质,其中,R1、R3和R4各自独立地是氢、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卤素、C1‑6烷氧基或氰基;R2是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氢、C1‑10烷基、硅烷基、烷氧基、酯基或烷氧基亚烷基;条件是当R1、R3和R4均是氢时,R2不是苯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电解液添加剂,显著改善了电池循环性能,明显降低了电池的阻抗和产气。#imgabs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