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管组件及模具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95157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1003637.0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推管组件及模具。推管组件包括:推管本体,所述推管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孔;推管针,所述推管针安装在所述台阶孔内;热交换结构,所述热交换结构贯穿所述推管针和所述推管本体。由于本发明中的推管针安装在推管本体的台阶孔内,便于推动推管本体运动,热交换结构贯穿推管针和推管本体,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热交换结构能够将靠近产品一侧的热量输送至远离产品的一侧进行热交换,防止推管针发生热膨胀,进而防止推管本体发生卡死,降低模具的安全隐患,保证产品的快速稳定生产。

    一种控制开合模先后顺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0343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89185.X

    申请日:2019-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开合模先后顺序的装置,所述模板包括定模固定板、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装置包括拉杆、第一弹块、第二弹块和固定块,所述拉杆与定模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动模板固定连接并可随动模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弹块和第二弹块设置在定模板中,所述第一弹块和第二弹块尾部设有弹簧并通过弹簧与定模板连接,当弹簧未压缩时,第一弹块和第二弹块部分露出定模板,当弹簧压缩时,第一弹块和第二弹块全部进入定模板内。本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使用一个机构实现两次以上先后开合模顺序的行业难题,实现了一个装置控制分合模顺序的注塑过程,且成本低,装置稳定性高。

    推管组件及模具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9515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03637.0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推管组件及模具。推管组件包括:推管本体,所述推管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台阶孔;推管针,所述推管针安装在所述台阶孔内;热交换结构,所述热交换结构贯穿所述推管针和所述推管本体。由于本发明中的推管针安装在推管本体的台阶孔内,便于推动推管本体运动,热交换结构贯穿推管针和推管本体,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热交换结构能够将靠近产品一侧的热量输送至远离产品的一侧进行热交换,防止推管针发生热膨胀,进而防止推管本体发生卡死,降低模具的安全隐患,保证产品的快速稳定生产。

    顶出机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

    公开(公告)号:CN10904956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1014317.5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出机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该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组件、连接部、第二顶针板组件和推出部,第一顶针板组件与注塑机顶杆相连接,连接部与第一顶针板组件相连接,第二顶针板组件通过连接部与第一顶针板组件相连接,第一顶针板组件与第二顶针板组件具有距离地设置,第二顶针板组件与模具相邻地设置,推出部与第二顶针板组件相连接,其中,注塑机顶杆可带动第一顶针板组件移动,以使第二顶针板组件带动推出部移动以将模具内的产品顶出。这样设置缩短了推出部的长度,提高了推出部将产品从模具内顶出时的平衡性。

    顶出机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

    公开(公告)号:CN10904956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14317.5

    申请日:2018-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401 B29C2045/4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出机构及具有其的注塑机。该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组件、连接部、第二顶针板组件和推出部,第一顶针板组件与注塑机顶杆相连接,连接部与第一顶针板组件相连接,第二顶针板组件通过连接部与第一顶针板组件相连接,第一顶针板组件与第二顶针板组件具有距离地设置,第二顶针板组件与模具相邻地设置,推出部与第二顶针板组件相连接,其中,注塑机顶杆可带动第一顶针板组件移动,以使第二顶针板组件带动推出部移动以将模具内的产品顶出。这样设置缩短了推出部的长度,提高了推出部将产品从模具内顶出时的平衡性。

    模具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950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94496.8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结构,包括加工单元,加工单元包括:第一支撑工件,第一支撑工件具有第一容纳槽;第二支撑工件,第二支撑工件具有第二容纳槽,第二支撑工件与第一支撑工件相对地设置,以使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相配合以形成容纳腔;第一成型件,第一成型件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二成型件,第二成型件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容纳槽内,部分的第一成型件可穿设于第二成型件内,第一成型件与第二成型件相配合以用来加工成型产品;限位部,限位部与第二成型件相连接并位于第二容纳槽的槽口处,限位部用于防止第二成型件从容纳腔内退出。采用该结构的模具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模具维修难度,有效地提高了模具维修效率。

    密封圈及储物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23410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76959.1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及储物装置,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解决了储物装置的密封圈密封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该密封圈设置于盖体内的固定部上,密封圈包括相连接的包覆部和密封部,其中:包覆部抵接固定部的底端并与固定部配合形成水平密封结构;密封部用于盖体固定于容置体上时与容置体的内壁过盈配合形成竖直密封结构;上述储物装置包含有上述密封圈;本发明包覆部抵接固定部形成的水平密封结构能够防止容置体的内容物进入固定部与盖体内部之间造成渗漏,密封部与容置体内壁过盈配合防止内容物沿内壁泄露和外界气液进入;上述密封圈的包覆部和密封部能分别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形成双重密封的结构,对容置体内物体多重保护,密封效果好。

    密封圈及储物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076989U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21732461.2

    申请日:2019-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及储物装置,涉及密封圈领域,解决了储物装置的密封圈密封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该密封圈设置于盖体内的固定部上,密封圈包括相连接的包覆部和密封部,其中:包覆部抵接固定部的底端并与固定部配合形成水平密封结构;密封部用于盖体固定于容置体上时与容置体的内壁过盈配合形成竖直密封结构;上述储物装置包含有上述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包覆部抵接固定部形成的水平密封结构能够防止容置体的内容物进入固定部与盖体内部之间造成渗漏,密封部与容置体内壁过盈配合防止内容物沿内壁泄露和外界气液进入;上述密封圈的包覆部和密封部能分别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上形成双重密封的结构,对容置体内物体多重保护,密封效果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