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59692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114304.X
申请日:2016-03-0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D403/12 , A01N43/824 , A01P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03/12 , A01N43/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嘧啶、噻二唑环和酰胺结构的硫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杀菌活性测定,普筛浓度为50 mg/L从测定结果表明,苯环上H不被取代的化合物(I)对所有供试菌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Ia (Rn=邻氯)、Id (Rn=邻甲基)、Ie (Rn=间甲基)、If (Rn=对甲基)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Ie的抑制率为77.31%;化合物Id (Rn=邻甲基)、Ie (Rn=间甲基)、If (Rn=对甲基)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Ie的抑制率均大于60%;化合物Id (Rn=邻甲基)、Ie (Rn=间甲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859692B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610114304.X
申请日:2016-03-0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D403/12 , A01N43/824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嘧啶、噻二唑环和酰胺结构的硫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杀菌活性测定,普筛浓度为50 mg/L从测定结果表明,苯环上H不被取代的化合物(I)对所有供试菌种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Ia(Rn=邻氯)、Id(Rn=邻甲基)、Ie(Rn=间甲基)、If(Rn=对甲基)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Ie的抑制率为77.31%;化合物Id(Rn=邻甲基)、Ie(Rn=间甲基)、If(Rn=对甲基)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Ie的抑制率均大于60%;化合物Id(Rn=邻甲基)、Ie(Rn=间甲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均在4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13092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57002.2
申请日:2015-10-13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D277/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77/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IV)所示多取代2-亚氨基噻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式(I)所示伯胺、式(II)所示异硫氰酸酯和式(III)所示取代二溴丙烯在碱性物质的作用下,于反应温度为25~125℃条件下反应,TLC跟踪监测,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式(IV)所示多取代2-亚氨基噻唑类化合物;本发明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效率高,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2675838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032345.5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44 , B01J35/02 , C07C209/36 , C07C211/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硝基苯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钯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复合钯碳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以氧化钯与钯为复合活性剂,以氧化锆为辅助活性剂。本发明解决了钯碳催化剂活性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利用氧化锆的光线反射性与氧化钯的光催化特性,增加了复合钯的活性点,从而提升整个催化剂的活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7583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033130.5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44 , B01J35/02 , B01J35/10 , B01J27/24 , C07C209/36 , C07C211/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硝基苯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钯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多孔活性炭结构体,以钯粒子为催化活性,形成多孔钯碳催化剂,并提供了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钯碳催化剂分散度不高的问题,利用多孔活性炭的改性,在表面形成氨基牵引,有助于钯离子的固化,阻止钯离子的团聚,从而实现了分散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95808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159609.3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44 , B01J35/10 , B01J37/00 , C07C209/36 , C07C211/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孔型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硅酸乙酯和氯化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形成溶解液,然后加入乙基纤维素低温超声至完全分散,形成混合溶解液;将混合溶解液减压蒸馏30‑60min,得到粘稠液,然后加入至模具中恒温挤压30‑60min,得到预制颗粒;将预制颗粒放入恒温反应釜中静置反应20‑30min,升温反应60‑120min,得到预制颗粒;将甲基三氯硅烷加入至乙醚中搅拌均匀,得到喷涂液,然后将喷涂液均匀喷雾在预制颗粒表面,烘干并静置30‑60min,得到预制介孔催化剂,经还原后得到介孔型钯催化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催化剂易失活的问题,利用表面介孔结构的硅氧体系,达到通气阻液的效果,确保内部钯粒子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915998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195451.5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钌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氯化铝加入至乙醇中匀,然后缓慢加入至羟丙基纤维素,并减压蒸馏,得到球形颗粒;将球形颗粒外表面固定并放置在反应釜中静置,然后升温静置,吹扫并取出球形颗粒,得到多孔球形氧化铝;将钛酸正丁酯溶解在无水乙醚中,然后加入多孔球形氧化铝低温超声反应静置,并恒温处理,得到镀膜氧化铝;将氯化钌丙酮液浸泡镀膜氧化铝,得到二次镀膜氧化铝,然后将二次镀膜氧化铝静置处理,然后还原反应,得到氧化铝基缺氧型复合钌催化剂。本发明利用活性氧化铝的细孔结构,将活性中心的钌和辅助活性的二氧化钛固定,同时利用二氧化钛与钌粒子形成缺氧结构,大幅度提升了钌与二氧化钛的协同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293503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811312951.7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C63/70 , C07C51/08 , C07C205/12 , C07C201/08 , C07C25/13 , C07C17/093 , C07C211/52 , C07C209/36 , C07C255/50 , C07C2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4,5‑三氟‑3‑氯苯甲酸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药物中间体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利用1,2,4,‑三氟苯为原料,经硝化、氯代、再硝化、还原、重氮化、Sandmeyer氰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制备2,4,5‑三氟‑3‑氯苯甲酸。本发明方法,采用的原料相对廉价易得,工艺路线成熟,操作简单,收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工业化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369404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811422910.3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7C201/08 , C07C205/06 , C07B43/02 , B01J2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硝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以硝酸钠、硝酸铋为活性组元,以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作为修饰剂,以硅溶胶为载体,制得组分A;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修饰剂,以氯化钇作为活性组元,制得组分B,将组分A、组分B混合制得复合型硝化剂。该方法制得的硝化剂稳定性好,力学性能优异,用于钝化芳环的硝化时,硝化效果好,能有效改善硝化产物的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371878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811265166.0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牛顿流体的防碰撞型道路路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位置复位机构,四个所述位置复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圈,所述保护圈内部的腔体中灌注有非牛顿流体。本发明中保护圈受到撞击时,会让非牛顿流体在受力的瞬间,粘稠度大幅度提高,使得非牛顿流体瞬间变为坚硬的固体,保证了路障的防撞性能,防止撞击力造成路障损坏,同时在碰撞后通过位置复位机构会使得路障恢复原样,避免给维修人员带来不便和减小对车辆本身造成的危险,且非牛顿流体具有使用方便和成本低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