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结构的纳米流体蒸汽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3527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92685.8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管结构的纳米流体蒸汽发生装置,其包括热管、脉冲激光发射器、套管换热器、压缩空气源;热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绝热段和蒸发段呈一倾斜角度;热管的蒸发段内填充银纳米流体;脉冲激光发射器位于热管的蒸发段的顶部,用于向银纳米流体发射脉冲激光对银纳米流体加热;脉冲激光发射器发射的脉冲激光的入射频率与银纳米流体中的银纳米颗粒的固有频率相等;压缩空气源与热管的蒸发段连通,向位于热管的蒸发段的银纳米流体通入压缩空气;套管换热器位于热管的冷凝段,用于与水蒸气换热。本发明令气泡与纳米流体耦合,利用光的折射与反射,通过纳米流体的“场增强效应”和“增强光热效应”增加纳米流体对光能的二次利用。

    一种高温多换热管紧凑型相变换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32262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20911.3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温多换热管紧凑型相变换热装置,其包括箱体、换热管道组、联箱、保温层;换热管道组设置在箱体内部,包括两根独立的换热管道;每根换热管道均由U型弯头倾斜一定角度后与直管段连接,且多个直管段和U型弯头依次前后相接形成蛇形盘管;两根换热管道的进口同时连通一个联箱,两根换热管道的出口也同时连通一个联箱,从而将两根换热管道连接成一个管组,在联箱中实现两根换热管道中的蓄热或取热介质混合,降低蓄热或取热介质的温度不均匀性;箱体内盛装蓄热相变材料,蓄热相变材料与换热管道直接接触,充分与换热管道中的蓄热或取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箱体外设置保温层。该装置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且能够实现多种介质同时换热。

    熔融盐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导热性能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0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0456988.7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熔融盐纳米颗粒悬浮液的导热性能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恒温容器以及放置在恒温容器中的测试容器;恒温容器内装熔盐,外部缠绕螺旋铜管,测试容器用于盛装待测悬浮液,且内部设置热线;通过恒温系统为恒温容器保持恒温环境;并有多个传感器用于测试恒温容器、熔盐、待测悬浮液和热线的温度;通过外连气瓶,为恒温容器和测试容器提供惰性气体氛围。本发明选用熔盐为熔融盐纳米颗粒悬浮液提供恒温环境,温度上限较高,可以进行特定温度下熔融盐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性能测试。本发明的试验装置采用螺旋铜管作为感应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恒温容器,加热更均匀,降低了测试误差,提高了准确率。

    一种移动供热防晃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7774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55552.6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供热防晃装置,包括外箱体、内箱体、水平减震弹簧、底部支撑弹簧;内箱体和外箱体之间设置水平、竖直减震弹簧,内外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内箱体沿纵向方向的横截面为莱洛三角形,内箱体的底部四条边均与外箱体相接;内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由波形板与内箱体相交形成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用于防止内箱体中的液体形成驻波,并将外箱体沿前后方向的振动转换至左右方向,由水平减震弹簧吸收。本发明通过采用内外双箱体和位于双箱体之间的水平、竖直减震弹簧,且将内箱体设置为莱洛三角形的截面,并增加防止驻波的弧形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内箱体的晃动。

    一种分层式堆积床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9308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0592701.3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层式堆积床储能系统,该系统包括储罐;储罐包括上部圆锥形过渡段、中部圆柱体主体段和下部圆锥形过渡段;储罐外部设置保温层;顶部设置顶部外接口,用于连接传热流体管道;底部设置底部支撑器和底部外接口,底部支撑器位于下部圆锥形过渡段和底部外接口之间,底部支撑器上开设有小于堆积颗粒直径的孔,用于允许传热流体通过的同时防止颗粒掉落;储罐内堆积沿径向分层的储能材料,且堆积床的储能颗粒的直径和空隙度与储能颗粒所处的区域的径向直径为正相关,即最内层堆积床的储能颗粒的直径最小且堆积床空隙度最小,最外层堆积床的储能颗粒的直径最大且堆积床空隙度最大。该储能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储能容量,且能提高储能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