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组装系统
    2.
    发明公开
    模内组装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8493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29972.5

    申请日:2024-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内组装系统,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其中,模内组装系统包括:静模机构,包括第一静模仁和第二静模仁;动模机构,与静模机构相对设置,动模机构包括第一动模仁和第二动模仁;以及组装机构,与静模机构和动模机构其中至少一者驱动连接;模内组装系统具有注塑状态和组装状态;在模内组装系统处于注塑状态时,静模机构与动模机构合模,第一动模仁与第一静模仁配合以注塑第一注塑件,第二动模仁与第二静模仁配合以注塑第二注塑件;在所述模内组装系统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静模机构与所述动模机构合模,所述第二动模仁与所述第一静模仁配合,本发明提升了塑料件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

    用于空调器的电控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82535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1810207744.9

    申请日:2018-03-14

    Inventor: 张伟 胡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电控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电控盒组件包括:底板;电控板组件,所述电控板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电控板组件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多个功率元器件和导电体;接地导电结构,所述接地导电结构与所述PCB板相对设置;连接桥,所述连接桥分别与所述导电体和所述接地导电结构连接,从而实现功率元器件对外接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电控盒组件,PCB板上的功率元器件通过连接桥和导电体连接于接地导电结构,由接地导电结构统一对外接地,使得电控盒组件内部结构简单、对外接地方便,无明显的电磁干扰效应。

    模内组装系统
    7.
    发明公开
    模内组装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18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711878.X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内组装系统,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包括:模仁组件,包括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之间具有合模状态和分模状态,第一模仁设有第一注塑位,第二模仁设有第二注塑位;第一转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模仁,第一转芯具有第一工位;以及第二转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模仁,第二转芯具有第三工位;在第一转芯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进行合模,以使第一工位与第二注塑位对接,用于注塑第一注塑件;在第二转芯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进行合模,以使第三工位与第一注塑位对接,用于注塑第二注塑件;本发明可提升注塑件生产装配效率。

    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和注塑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1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73283.7

    申请日:2023-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内组装注塑模具和注塑组装方法,涉及注塑装置技术领域。注塑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动模组件可相对于定模组件做开、合模的平移运动,且包括动模块以及设于动模块一侧的至少两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往复移动的动模滑块组件;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块以及设于定模块一侧的至少两可沿垂直于开模的方向往复移动的定模滑块组件;动模块、至少两动模滑块组件以及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可围合形成第一注塑腔,定模块和至少两定模滑块组件可围合形成第二注塑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注塑模具可实现注塑件在组装动作方向上或组装动作方向和组装动作反方向上的倒扣脱模,适应范围广,适用性强。

    多料注塑成型模具和多料注塑组装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73014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73276.7

    申请日:2023-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料注塑成型模具和多料注塑组装模具,涉及注塑装置技术领域。多料注塑成型模具包括第一前模组件、第二前模组件、后模组件、抽芯组件和用于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转运后模组件的转运机构;抽芯组件包括沿垂直于开模方向的第一方向可相对移动的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具有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的第一状态,以及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的第二状态;后模组件在不同工位时可与不同前模组件合模,且可改变第一镶件和第二镶件的所处状态,以在后模组件与第一前模组件、第二前模组件之间形成不同的注塑型腔,实现包含多个部件的注塑总成件的注塑成型。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在降低模具结构要求的同时提高多料注塑件的生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