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09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321960.1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的电热负荷预测方法和装置,包括对电热负荷历史数据序列和天气历史数据序列分别进行平稳序列处理;根据电热负荷历史时间序列和天气历史时间序列,构建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的电热负荷预测模型,并利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确定电热负荷预测模型中的滞后阶数,得到已估计的电热负荷预测模型;将天气未来数据序列输入已估计的电热负荷预测模型,得到电热负荷未来数据预测序列。本发明能够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考虑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过程。既适用于大数据集,也适用于中小数据集,这对电热负荷预测,尤其是新建系统的负荷预测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减少训练时间,无需训练时需要的大规模计算资源,同时,能给出模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长期指导性趋势。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设备和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88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0263361.9
申请日:2024-03-08
IPC: G06Q10/04 ,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方案中包括功率型储能设备、能量型储能设备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通过结合多种储能设备,实现了多种储能装置优势互补。日内时间尺度上,超级电容作为功率型储能设备承担高频波动分量,锂电池作为能量型储能设备承担低频波动,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对功率波动进行分解,确定功率型储能设备、能量型储能设备分别承担的功率,以年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进而确定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的额定功率与额定容量。通过本方法得到的综合能源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能够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与用户电负荷的波动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27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6501.X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系统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区级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提供的园区级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法,首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各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之后分别以日前阶段、日内阶段和实时阶段为时间尺度,对初步优化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将系统的优化运行过程由“粗调”到“细调”划分为“日前‑日内‑实时”三个阶段,通过逐级协调各阶段设备运行方式,逐步降低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提高源荷能量匹配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9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3360.4
申请日:2024-03-08
IPC: G06Q10/0637 ,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负荷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零能耗建筑负荷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方法将实时气象数据分别输入三个预测模型,三个预测模型分别输出高频IMF分量预测值、中频IMF分量预测值和低频IMF分量预测值,对高频IMF分量预测值、中频IMF分量预测值和低频IMF分量预测值进行叠加重构,得到近零能耗建筑负荷预测值。本发明改进了传统的EMD将全部数据进行分解的方法,对近零能耗建筑的负荷进行逐日分解,考虑了负荷的时序特征,与传统的预测方法相比较,预测精度更高,偏差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33052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1592637.0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中宸微电子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3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栋电表分布识别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采集所有电能表之间的信号衰减值,构成表间信号衰减矩阵;将表间信号衰减矩阵转化为数据集M;将每个电能表与其他电能表的衰减值从小到大排列,相邻做差得到衰减差,基于衰减差构建所有电能表的差集矩阵G;基于差集矩阵G中的衰减差变化,计算得到每个电能表的衰减门限值;在数据集M中找到每个电能表衰减值小于各自衰减门限值的最近邻居集合,对所有最近邻居集合进行取交集合并,得到多个集合B作为楼栋电表识别结果。仅利用电能表之间的衰减值即可将同一分支开关下属的电能表进行识别归类,需要的数据量少、成本低,且不受采集时间影响,结果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06306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63498.0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采暖负荷调节优化方法、装置及储存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电采暖装置所在区域的影响参数,其中,所述影响参数对所述区域内的温度存在影响的参数;根据所述影响参数,得到所述电采暖装置的供热量;再根据所述电采暖装置的供热量,确定所述电采暖装置的负荷,根据待供暖所在区域的气候情况记录表确定所述待供暖所在区域的热负荷特性,其中,所述热负荷特性用于指示所述待供暖所在区域在预定周期内的热负荷变化。通过在获取到电采暖装置所处区域的影响参数之后,可以根据影响参数,得到电采暖装置的供热量,进一步根据电采暖装置的供热量,确定电采暖装置的负荷,实现电采暖装置的负荷预测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455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618098.2
申请日:2023-11-29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3/092 , G06N3/12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6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综合能源调度优化领域,具体涉及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基于可再生能源出力与用户负荷预测结果,构建系统多目标鲁棒优化配置模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系统多目标鲁棒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确定最优的系统鲁棒结构配置;将综合能源系统的调控过程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根据最优的系统鲁棒结构配置对三个时间阶段进行优化。考虑源荷最不利情况,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鲁棒优化配置,所得到的设备容量结果相对偏大,但是能够尽可能满足园区负荷,尽量不依靠外界大电网、大热网,减少外界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之间的交互,提高系统园区级能源系统的独立性,提高园区的近零能耗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75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88386.1
申请日:2023-08-28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生产与存储于一体的电热冷氢储综合能源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方法,基于碳排放以及各个成本,构建了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上层是配置优化阶段,在规划层面上优化得到系统的多组设备配置方案集合;下层是运行优化阶段,在运行层面上优化得到多组规划方案下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上层配置优化阶段的规划结果作为下层运行优化阶段的输入参数,直接影响下层目标函数,下层运行优化阶段的运行结果会及时反馈到上层,检验上层规划结果的准确性,并促使规划阶段模型重新寻找最优规划方案,不断循环,达到整体最优,从而实现系统的在经济、环保方面的最优容量和最优运行的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91235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18169.1
申请日:2024-09-20
IPC: F24D19/10 , G05B19/418 , G06F1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供暖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采暖集群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获取预设区域内的运行状态和室内温度;根据预设区域内的室内温度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对预设区域内的电采暖进行分组;根据运行状态建立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求解第一目标函数得到下一时段各组的开机数量;求解第二目标函数得到每组内各热泵的启停状态;根据每组内各热泵的启停状态和下一时段各组的开机数量控制各组的开机数量和各组内热泵的启停状态。本发明根据温度对电采暖集群进行聚类分组,建立第一目标函数计算各组的开机数量,再通过第二目标函数计算各组内热泵的开关状态,实现分层控制,响应速度更快,控制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27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56501.X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系统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区级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提供的园区级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方法,首先对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各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之后分别以日前阶段、日内阶段和实时阶段为时间尺度,对初步优化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将系统的优化运行过程由“粗调”到“细调”划分为“日前‑日内‑实时”三个阶段,通过逐级协调各阶段设备运行方式,逐步降低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提高源荷能量匹配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