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8119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335166.X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苗期快速筛选根肿病抗性品种的接种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待接种的发病肿根进行活化、扩繁;然后将十字花科植株种子均匀的铺在培养皿里进行催芽;然后选取发芽一致的种子放入充分吸营养液后的侵染钵播种孔内培养;将扩繁的新鲜发病肿根制作得到根肿菌休眠孢子;采用十字花科植株根部组织提取液将根肿菌休眠孢子稀释;得到根肿菌菌液;待侵染钵内幼苗2片子叶伸展开后,采用注射法将根肿菌菌液注射至侵染钵播种孔内,培养观察统计分析。本发明采用由压缩海绵制成的侵染钵接菌,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室内接种鉴定实验,也可在生产上用于大批量抗性品种的快速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02318493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34614.2
申请日:2011-08-1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Inventor: 符明联 , 李根泽 , 和爱花 , 王敬乔 , 付丽春 , 奚俊玉 , 原小燕 , 董云松 , 李劲峰 , 陈苇 , 王丽芳 , 罗延青 , 赵凯琴 , 吕耀优 , 和晖 , 张美华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膜玉米残膜种植旱地油菜的方法。该方法在地膜玉米收获后保留残膜,根据原有的1.0~1.2米垄宽、0.3~0.5米垄间距规格,按行距20~23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亩用种0.2~0.3千克、每塘播种5~8粒的破膜点播油菜;油菜3~5片真叶时一次完成定苗,每塘留苗2株,控制密度1.8~2.0万株/亩;6~8片真叶时揭除残膜,结合施尿素8~10千克提苗进行中耕松土,并将垄间土提到垄上培植油菜。该方法通过对残膜的再利用,有效解决了旱地油菜从播种到生长至8片真叶期间土壤水分不足、地温偏低,出苗不整齐、幼苗长势差及田间管理劳动力投入大的问题,实现油菜免耕、抗旱栽培,达到培育壮苗、节本增效生产油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77240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02689.9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型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选用新育成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杂交种及其不育系作为育种材料;再以上述杂交种为供体进行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小孢子单株,构建重组恢复系DH群体,以上述杂交种不育系为母本,以小孢子培养获得的重组恢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制新组合;最后通过产量鉴定、品种比较及多点试验多重鉴定,创制强优势杂交种。本发明通过选用优良杂交种及其不育系为育种材料及育种技术创新,应用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杂种优势基因聚合的重组恢复系,创制油菜强优势杂交种,有效简化了育种程序、加快了育种速度、降低了育种成本,为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857538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0165320.0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在大田条件下鉴定早熟油菜薹花期耐旱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地的准备;待鉴定材料种植;两种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处理;材料耐旱性鉴定。本发明耐旱性鉴定,采用简易移动雨棚遮雨,在大田鉴定,除土壤含水量外,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他条件与大田种植完全一致,试验结果实际应用价值高;设置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综合鉴定材料耐旱性,筛选出的材料耐旱性更可靠;本发明的方法主要用于鉴定早熟油菜薹花期耐旱性,制定了早熟油菜薹花期综合耐旱评价公式;采用大田鉴定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4472149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652527.2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油菜宽窄行小壮苗单株条栽方法,其特征在于移栽油菜苗苗龄控制在25天;采用宽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和株距13厘米的规格单株宽窄行条栽,种植密度在1.0万株/亩;在油菜开花后30天,叶面兑水喷施磷酸二氢钾和速效硼,用量为: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和50g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兑水50千克。本发明方法在168亩连片连片示范中,实现平均亩产360.80千克,平均含油量44.67%,与非示范区比较,平均亩增产111千克,增产44.44%,含油量增加2.43个百分点,亩增收666元。
-
公开(公告)号:CN102318493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34614.2
申请日:2011-08-1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Inventor: 符明联 , 李根泽 , 和爱花 , 王敬乔 , 付丽春 , 奚俊玉 , 原小燕 , 董云松 , 李劲峰 , 陈苇 , 王丽芳 , 罗延青 , 赵凯琴 , 吕耀优 , 和晖 , 张美华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膜玉米残膜种植旱地油菜的方法。该方法在地膜玉米收获后保留残膜,根据原有的1.0~1.2米垄宽、0.3~0.5米垄间距规格,按行距20~23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亩用种0.2~0.3千克、每塘播种5~8粒的破膜点播油菜;油菜3~5片真叶时一次完成定苗,每塘留苗2株,控制密度1.8~2.0万株/亩;6~8片真叶时揭除残膜,结合施尿素8~10千克提苗进行中耕松土,并将垄间土提到垄上培植油菜。该方法通过对残膜的再利用,有效解决了旱地油菜从播种到生长至8片真叶期间土壤水分不足、地温偏低,出苗不整齐、幼苗长势差及田间管理劳动力投入大的问题,实现油菜免耕、抗旱栽培,达到培育壮苗、节本增效生产油菜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049081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65867.5
申请日:2007-05-1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模化获得十字花科作物小孢子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小孢子培养胚充分成熟,同时在非无菌条件下进行小孢子胚的萌发与再生,从而获得小孢子培养植株。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步骤及结果:(1)小孢子的分离;(2)小孢子的培养;(3)小孢子幼胚的成熟培养;(4)小孢子成熟胚的萌发与再生方法;(5)成熟胚的再生频率为20%至100%。
-
公开(公告)号:CN11277240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0102689.9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蓝型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选用新育成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杂交种及其不育系作为育种材料;再以上述杂交种为供体进行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小孢子单株,构建重组恢复系DH群体,以上述杂交种不育系为母本,以小孢子培养获得的重组恢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制新组合;最后通过产量鉴定、品种比较及多点试验多重鉴定,创制强优势杂交种。本发明通过选用优良杂交种及其不育系为育种材料及育种技术创新,应用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杂种优势基因聚合的重组恢复系,创制油菜强优势杂交种,有效简化了育种程序、加快了育种速度、降低了育种成本,为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69296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16952.9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油菜Ogu‑CMS恢复系选育高含油量品种的方法,该方法包含:(1)以恢复系16C花粉为诱变材料,采用ARTP诱变技术进行辐照;(2)将诱变后的花粉授予恢复系16C自交产生的少量不育单株,并单株收获M0代种子;(3)将收获的M0代种子种植,自交收获M1代种子,筛选含油量高于亲本的M1材料;(4)将高含油量的M1代种子种植,单株自交收获M2代种子并测定其含油量,筛选获得诱变改良后遗传稳定高含油量的恢复系16C株系;(5)选取高含油量的恢复系16C株系为父本,以不育系26A为母本杂交,获得云油杂15改良后的高含油量新品种。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够获得提高原油菜品种含油量,并且可以提高杂交品种的选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44945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0182717.0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IPC: G01N21/359 , G01N33/02
Abstract: 一种特定大田种植条件下的油菜含油量精准鉴定方法,选择种植季节气温、光照强度适宜的地域,无遮光、灌溉便利的田块,播种前平地整墒,墒宽2‑3m,深开沟0.35‑0.45m,稀植,苗行间距0.5‑0.7m,株距0.4‑0.6m,油菜初花后保持沟中持水0.05‑0.15m深,直至收获;对不同生育期、不同初花期的株系材料,在初花期时挂牌,标记初花时间,初花期差异2‑3天视为同一类材料进行含油量分析、比较;对不同生育期、不同初花期的品系材料、品种材料以及分类后的株系材料,根据生育期的不同,调整播种期,使初花期差异不超过2‑3天进行含油量分析、比较。本发明可实现含油量的精准鉴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