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密性通风管道及储气囊

    公开(公告)号:CN11864039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19387.2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密性通风管道及储气囊,涉及通风管道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L形通风管和直通风管,直通风管通过螺栓固定在L形通风管的一端顶部,直通风管的顶部固定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T形压筒,T形压筒通过螺栓固定在直通风管的顶部,T形压筒的内壁处固定有圆架,圆架的底部贯穿且滑动安装有T形杆,且T形杆与圆架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本发明通过密封装置的设置,在T形杆对应的弹簧弹力作用下,T形杆带动塞盘堵住T形压筒,从而避免了外界空气通过L形通风管和直通风管进入到储气内囊中,造成L形通风管通风传输二氧化碳时,外界空气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的问题。

    一种微负压气膜实验室内环境质量可控可调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1593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739753.9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负压气膜实验室内环境质量可控可调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微负压气膜实验室的特征数据信息以及动态环境数据获得气膜特性数据并提取目标环控数据获得气膜实验室内压数据,根据室内环境和实验活动技术获得的病毒活性动态特征值进行动态阈值监测并修正,以及根据检测模型预测实验人员耐受数据并阈值对比,根据结果调环境数据或改变病毒活性,以及根据实验人员耐受数据对室内环境警戒级别进行识别评级;从而实现通过对气膜实验室特性数据结合室内外环境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室内实验环境数字化监测以及实验病毒活动的动态监测以检测人员实验安全性的气膜实验室环境数字化智能调控监测技术。

    一种气密性通风管道及储气囊

    公开(公告)号:CN118640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19387.2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密性通风管道及储气囊,涉及通风管道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L形通风管和直通风管,直通风管通过螺栓固定在L形通风管的一端顶部,直通风管的顶部固定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T形压筒,T形压筒通过螺栓固定在直通风管的顶部,T形压筒的内壁处固定有圆架,圆架的底部贯穿且滑动安装有T形杆,且T形杆与圆架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本发明通过密封装置的设置,在T形杆对应的弹簧弹力作用下,T形杆带动塞盘堵住T形压筒,从而避免了外界空气通过L形通风管和直通风管进入到储气内囊中,造成L形通风管通风传输二氧化碳时,外界空气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的问题。

    基于气膜的气体储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8969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70511.0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气膜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气膜的气体储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压力响应型材料进行多层结构组装,得到自供能气膜子系统并进行形态控制系统集成和环境参数调节,得到自适应气膜构型;对待储存气体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储能气体并进行内壁功能化,得到集成式气体反应电极;根据集成式气体反应电极设计压缩储能气体的释放路径,构建双重能量转换子系统;通过双重能量转换子系统进行自修复功能整合和多模态监测,得到实时状态评估结果;进行多尺度能量管理,得到综合能源调度方案并进行子系统协调控制,得到气体储能协调控制策略,本申请提高了气膜储能系统的效率、灵活性和可靠性。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23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980653.4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储能系统及其智能控制方法,包括气膜结构以及气液转换装置,气膜结构包括地基和储气胆,储气胆与地基构成容积可变的储气空腔;地基上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上设有常闭阀,储气胆上具有多个子区域,多个第二通道与多个子区域一一对应;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目标子区域的动态变化局部图像;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动态变化局部图像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子区域的形变程度;驱动模块,用于在形变程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驱动对应的第二通道打开;在形变程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驱动对应的第二通道关闭,通过对储气空腔的局部区域进行气体补充,使每个子区域受压均匀、形变程度相近,提高储气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柔性光伏电池封装工艺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5451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39200.3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柔性光伏电池封装工艺及系统,柔性光伏电池封装工艺包括:将电池组件放置于封装机构内,并抽真空至预设真空度;驱动压合件下降并对电池组件施加预设压力,同时驱动封装机构的加热件加热至预设温度,以使第一粘结层、第二粘结层融化实现电池组件的压合;实时监测弹性按压部的变形幅度,直至弹性按压部的变形幅度到达预设形变量时,驱动压合件远离电池组件以完成电池组件的封装;其中,预设真空度、预设形变量、预设压力以及预设温度是通过目标预测模型得到的。本发明通过上述方式对电池组件进行封装既能避免在压合件的作用力下电池组件损坏,还能够使电池组件的各层良好黏贴在一起,提高电池的良品率。

    一种柔性光伏电池的检测校正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70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2187.4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电池的检测校正方法及系统,柔性光伏电池排列于柔性光伏板上,柔性光伏板上设置有补偿机构,方案通过周期性从柔性光伏板上确定若干个检测区域,并获取柔性光伏板的检测区域的当前图像数据,对当前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包含特定要素信息的处理数据,并通过检测特定要素从而确定柔性光伏板的形变程度,以当柔性光伏板的形变程度大于预设阈值时,通过补偿机构向柔性光伏板提供形变补偿。本发明通过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检测,可以保证柔性光伏板的完整性和长期性能,方案利用了检测区域中的特定要素确定柔性光伏板的整体变形情况,检测所需的计算量较小,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并及时修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一种气膜除雪系统及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321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36175.2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膜除雪系统,包括:刮雪组件,包括刮雪拉索、滚动体和刮雪工件;所述刮雪拉索沿横向方向跨越气膜;多个滚动体转动安装于刮雪拉索上并压覆于气膜上,使刮雪拉索悬于气膜上方;多个刮雪工件安装于刮雪拉索上,用于移动时刮除气膜表面的积雪;两组第一牵引组件,分别安装于气膜的两侧,且两组第一牵引组件分别与刮雪拉索的两端连接,用于拉动刮雪拉索沿纵向方向移动。本发明能够提高对气膜表面的除雪效果。

    一种气膜光伏系统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471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1512195.9

    申请日:2022-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膜光伏系统安装方法,气膜上设索网,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索网上选取安装点阵,安装点阵包括多组安装点组,安装点组包括两行间隔设置的安装点;S.2、将抱索组件安装于各安装点上;S.3、将轨道连接于抱锁组件上;S.4、将光伏单元安装于同一安装点组的一对轨道上。投入使用时,安装点无需安装在钢索交汇处,可根据受力需求随意增减固定点;还能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定位板与气膜的间距和平行度,从而满足受力和隔热的要求;另一方面将轨道设计为单元轨拼装的形式,能够降低单个部件的自重,逐节拼装的单元轨为光伏单元提供安装基础的同时也能为作业人员提供作业支撑点。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承载性能,提高安装便捷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