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施工的预制混凝土模块化建筑

    公开(公告)号:CN11933280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761788.8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施工的预制混凝土模块化建筑,采用预制混凝土模块拼装形成整体建筑。预制混凝土模块由剪力墙、薄壳墙、填充墙、隔墙、顶板和底板围合而成,薄壳墙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模块剪力墙拼装位置,与同层相邻模块拼接形成空腔,空腔内采用大直径纵筋直接连接与箍筋局部约束的构造形式,空腔内后浇混凝土形成连接节点,模块间通过上下层模块连接节点、同层模块间连接节点连接组成整体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同层相邻模块拼接位置剪力墙厚度的有效缩减与控制,显著提升建筑使用空间,其现场安装与节点连接构造简单,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此外,本发明结构整体性强,体系受力模式清晰,可有效解决目前已有预制混凝土模块建筑适用高度受限的问题,为高层和超高层模块化建筑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一种模块化易拓展的大规模集约手术区

    公开(公告)号:CN11862205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963245.8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院,诊所或类似建筑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易拓展的大规模集约手术区,手术室复杂的连接关系导致模块难以设计的问题采用分组多核的方式解决,确保基层模块以较小的面积实现短时间内不依赖其它部分完成手术,并借助构型实现不同模块科室共用。建筑结构以及手术室之间的差别导致无法通过增加模块数量来增加手术区规模的问题采用模块层级化的方式解决,增加两个新的模块层级,楼栋模块的拼合规则确保了在不同建筑中增加基层模块数量的同时确保所有基层模块发挥作用,分区模块的拼合规则确保了增加基层模块数量的同时满足不同手术室的差异性需求。以上各点结合,实现了手术区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增加模块数量来拓展手术区规模。

    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021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0772586.9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一种带环形阻尼器的面外约束耗能钢板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为三层组合结构,包括中间的钢内板和分设于两侧的约束板,钢内板包括环形耗能阻尼器、钢连接板带和边界连接板带;环形耗能阻尼器分散设于外框内部;相邻环形耗能阻尼器之间、耗能阻尼器与边界连接板带之间通过钢连接板带实现固定,整个墙板等厚并工厂预制完成;约束板包括混凝土板和钢罩板,约束板与钢内板边沿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制备方便,钢板剪力墙内设环形耗能阻尼器,与边界连接框架配合后整个结构耗能佳、延性和抗侧性能好,可以更好的吸收地震能量,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建筑理念,适用于高层和抗震设防地区。

    用于复合保温单面叠合墙板的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431965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13858.6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保温单面叠合墙板的连接节点,复合保温单面叠合墙板用于建筑外墙,由内侧预制混凝土壁板、外侧复合保温板及连接二者的拉结件组成,中间形成空腔。纵横墙连接位置,相邻复合保温单面叠合墙板的复合保温板连续、形成封闭空间,可实现外墙外立面免支模,提高建造效率,预制墙水平分布钢筋直接伸入竖向后浇段实现相邻预制墙的连接;或相邻复合保温单面叠合墙板的复合保温板不连续时,外挂独立复合保温板实现外墙外立面免支模,预制墙水平分布钢筋直接伸入竖向后浇段或另设水平连接钢筋实现相邻预制墙的连接。本发明可兼顾外墙外立面免支模和建造效率,同时保证纵横墙连接节点传力的可靠性。

    预制构件界面直剪加强型竖孔、带有该竖孔的预制构件及其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1340420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802856.0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预制构件界面直剪加强型竖孔、带有该竖孔的预制构件及其制备,在预制空心构件竖孔钢筋搭接区段下部改变竖孔截面尺寸,在竖孔内壁形成锥台或凸台。锥台可在竖向钢筋受拉时增大新旧混凝土界面的正应力,进而通过摩擦作用提高竖孔新旧混凝土界面的剪力传递能力;凸台位置可通过新旧混凝土的咬合作用提高竖孔新旧混凝土界面的剪力传递能力。本发明可避免在预制空心构件竖孔内设置水洗粗糙面或键槽来改善界面剪力传递能力,同时本发明锥台或凸台可采用配套的竖孔芯模一次整体抽芯形成或采用管道占位形成,无需采用复杂机械设备,可降低生产设备的故障率,保证预制空心构件生产效率。

    异形柱的梁柱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015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45740.0

    申请日:2020-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异形柱的梁柱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异形柱,H形钢梁,以及连接件;异形柱包括竖直设置的核心柱和竖向通长设置在核心柱侧面上的T型钢,H形钢梁包括水平设置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以及竖直设置的连接腹板,H形钢梁端部与T型钢连接;连接件包括连接H形钢梁的上翼缘板与T型钢的上盖板、连接H形钢梁的下翼缘板与T型钢的下支座,以及固定连接腹板与T型钢的连接角座、以及H形钢梁上方倾斜设置的上拉索。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连接可靠性好。

    角部竖孔集中配置直接连接受力纵筋的叠合柱及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69160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84141.8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角部竖孔集中配置直接连接受力纵筋的叠合柱及施工工艺,预埋定型管道在预制柱四个角部形成贯通竖孔,预制柱内仅配置构造纵筋、辅助纵筋、箍筋及拉筋,无钢筋伸出预制柱;施工现场在预制柱角部竖孔内集中配置柱受力纵筋,上下层柱受力纵筋在预制柱根部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直接连接;浇筑竖孔内后浇混凝土后,预制柱与后浇部分形成叠合柱参与结构受力。定型管道采用薄壁钢板卷折制作。柱截面较大时在预制柱截面中部设置贯通浇筑孔,保证底部水平接缝后浇混凝土浇筑密实。上述构造预制柱生产阶段模具不开孔,预制柱内不配置受力纵筋,模具、钢筋笼标准化程度高;受力纵筋直接连接,连接可靠、成本低;现场无常规灌浆施工,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保证。

    一种模块化易拓展的大规模集约手术区

    公开(公告)号:CN11862205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963245.8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院,诊所或类似建筑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易拓展的大规模集约手术区,手术室复杂的连接关系导致模块难以设计的问题采用分组多核的方式解决,确保基层模块以较小的面积实现短时间内不依赖其它部分完成手术,并借助构型实现不同模块科室共用。建筑结构以及手术室之间的差别导致无法通过增加模块数量来增加手术区规模的问题采用模块层级化的方式解决,增加两个新的模块层级,楼栋模块的拼合规则确保了在不同建筑中增加基层模块数量的同时确保所有基层模块发挥作用,分区模块的拼合规则确保了增加基层模块数量的同时满足不同手术室的差异性需求。以上各点结合,实现了手术区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增加模块数量来拓展手术区规模。

    一种预制钢框架与混凝土复合墙柱组合的装配式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9331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80868.9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钢框架与混凝土复合墙柱组合的装配式结构,属于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由模块结构拼装而成,包括立柱、横梁、端墙和预制构件;立柱间隔设置;横梁与立柱连接;端墙分别与立柱、横梁连接;预制构件分别与横梁、端墙连接;模块结构包括分肢柱、分肢梁、端墙单元和预制单元;分肢柱对应立柱竖向设置;分肢梁与横梁相对应;端墙单元包括侧板和突出部;预制单元至少设置在模块结构的一个侧面,且分别与端墙单元、分肢梁连接。本发明承重墙、立柱和横梁均通过模块结构拼接,并采用现浇混凝土进行结合,实现模块结构之间的稳固连接,提高连接强度以及结构强度,实现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结合,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一种承载分离式异形柱钢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7661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54417.X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分离式异形柱钢结构体系,属于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立柱、全铰接柱、钢梁和楼板;立柱设置在建筑结构的角部,底部立柱的底端与基础固连,顶端与最底层楼板固连;全铰接柱间隔设置在相邻的立柱之间以及建筑结构内部,其底部与基础铰接,顶部贯穿各层楼板;钢梁与立柱之间采用固定连接,与全铰接柱之间采用铰接连接;楼板设置在立柱和钢梁上,并对应全铰接柱开设预留孔。本发明以立柱的刚接柱脚和立柱与钢梁的刚接节点提供抗侧弯矩,全铰接柱仅承担竖向荷载,结构整体性由楼板协调,材料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时实现了全铰接柱的柱脚和梁柱节点的全铰接连接,大大简化连接构造,减少二次加工,避免现场焊接操作困难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