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废弃物和废碱液联合进行沼气脱硫脱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7507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31520.3

    申请日:2020-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废弃物和废碱液联合进行沼气脱硫脱碳的方法,属于沼气除杂提纯技术领域。将碱性氧化物固体废弃物与废碱液制成悬浮液,将沼气通入悬浮液中进行脱硫脱碳反应,得到脱硫脱碳后的沼气净化气。利用废碱液中的碱性物质,促使二氧化碳向碳酸盐转化,促进硫化氢向金属硫化物的转化,强化钙、镁碳酸盐沉淀的形成,同时达到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永久固定。该方法采用废弃物作为原料,成本低廉,实现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反应流程简单,反应迅速,同时脱除沼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沼气提纯技术。

    一种基于紫外拉曼光谱分析的助熔剂添加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2057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1040277.6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紫外拉曼光谱分析的助熔剂添加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煤气化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煤灰取样器、煤灰进样器、紫外拉曼光谱仪、拉曼光谱分析仪、服务器和助熔剂进料器;煤灰取样器取样后通过煤灰进样器制样送入紫外拉曼光谱仪进行在线检测生成紫外光谱,采用拉曼光谱分析仪对得到的紫外光谱进行分析,服务器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实时生成助熔剂添加量调整策略,助熔剂进料器根据服务器所传输的助熔剂添加量调整策略确定助熔剂进料量进行添加,可实现助熔剂添加的在线实时控制,实现气化炉膜式水冷壁上正常的挂渣,保证气化炉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适用范围广,适于大规模推广。

    一种高温高选择性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21354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601495.7

    申请日:2017-07-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高选择性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传统的浸渍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以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镁铝尖晶石载体,再以镍的硝酸盐为浸渍液,将含镍组分均匀负载到载体上;最后对浸渍后的催化剂前体进行酸洗处理,使得氧化镍在载体上分布呈“蛋黄型”;氢气由于分子小,扩散系数大,更有利于扩散到催化剂内部,从而提高催化剂内部的氢碳比,而氢碳比的提高可以明显的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制备的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在600℃、常压评价条件下,当H2/CO2=1时,H2转化率仍然可以达到58%以上。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的小型反应器在线催化评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730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0868160.1

    申请日:2017-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Abstract: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的小型反应器在线催化评价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小型反应器,小型反应器的入口和进料系统的出口连接,小型反应器的出口和尾气保温系统的入口连接,尾气保温系统的出口和在线气相色谱分析系统的入口连接;在线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包括二位切换阀、定量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方法是保温的尾气依次经过二位切换阀、定量管、色谱柱后进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二位切换阀是具有两个阀位的换向阀,色谱柱包括至少一根将水与烃分离的色谱柱及用于不同烯烃组分进一步分离的色谱柱;本发明避免产物冷凝及离线分析带来的实验误差和效率低下,具有精确、快速、高效的优点。

    一种耐高温的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07075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510257699.4

    申请日:2015-05-19

    Abstract: 一种耐高温的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镍为主活性组分,六铝酸钡为载体,稀土金属为助催化剂,然后利用沉淀法并结合微波干燥技术制备出六铝酸钡载体,再引入活性组分氧化镍制备出催化剂半成品,之后添加由高岭土、碳酸钾和碱土金属等抗烧结组分,最后添加铝酸钙水泥一起混合焙烧研磨,打片成型制备出成品甲烷化催化剂,其组分按照质量分数为:NiO 5%‑15%、SiO25%‑30%、BaO 2‑30%、K2CO37‑12%、CaO 5%‑30%、La2O30.5%‑5%、MgO 5%‑15%、Al2O330%‑65%;该甲烷化催化剂在300‑700℃的使用温度范围内保持较好的甲烷化活性,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积碳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