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8993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211556641.6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后堆芯非能动冷却系统,涉及核电站安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非能动冷却系统寒冷地区冬季无法对安全壳有效冷却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具体方案如下:包括屏蔽厂房、设置在屏蔽厂房内的安全壳和设置在安全壳内的压力容器,安全壳顶部中部位置固定设有冷却水分配盘,屏蔽厂房顶部设有与冷却水分配盘连接的冷却水箱以及贯穿屏蔽厂房顶部的空气流道,屏蔽厂房的筒体上设有若干空气入口,安全壳周侧设有导热板,导热板内含有传热工质以及用于隔热的隔板,导热板的下端与屏蔽厂房底部之间具有允许空气通过的空间,部分导热板的顶部与屏蔽厂房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并设有气体通道,部分导热板的顶部延伸至冷却水箱内。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5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47749.X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跨季节余热供暖系统及方法,供暖系统包括核电机组、储热机构、热泵以及取热机构,核电机组提供温排水;温排水流入储热机构,储热机构用于存储温排水中的热量;热泵与储热机构相连接,储热机构内的储热介质输送至热泵,热泵对其热量提取后再返回储热机构;取热机构与热泵相连接,热泵用于将储热机构内的热量转变为供暖热水并将供暖热水输送至取热机构。上述核电站跨季节余热供暖系统,利用储热机构可以将核电机组的温排水热量进行收集,并利用热泵将热量的品质进行提升,进而温排水热量转变为便于取热机构直接应用的供暖热水,满足了取热机构的供暖需求,减少了原本供暖所需的抽汽量和电量,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9515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438630.6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D18/00 , G21D9/00 , F01D17/10 , F24D19/10 , F24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压水堆核能热电联产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供热蒸汽控制、汽轮机控制和反应堆功率控制;供热蒸汽控制计算额定供热抽汽流量与实际供热抽汽流量的供热偏差,将供热偏差作为反馈调节量调节实际供热抽汽流量;汽轮机控制计算额定电功率与实际电功率的功率偏差,将功率偏差作为汽轮机控制的反馈调节量,结合热负荷偏差控制主蒸汽调节阀开度以调节汽轮机的实际功率;反应堆功率控制根据蒸汽发生端平均温度信号、供热偏差、压力信号以及反应堆功率信号调节反应堆功率。本发明增加了供热蒸汽控制以控制供热蒸汽流量,并且在汽轮机控制统与反应堆功率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前馈调节,使压水堆核能热电联产机组可以更快更好地满足热电负荷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32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12596.2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3/00 , F01K7/00 , F01K17/02 , F01K21/00 , F01K27/00 , F25B29/00 , F25J1/0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商业楼宇的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主要由压缩机、冷却器、气液分离器、液态空气储罐、深冷泵、气化器、再热器、膨胀机、发电机、储热罐、储冷罐组成;在谷电时间段,环境空气经压缩机多级压缩,并经冷却器多级冷却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将液化空气存储到液态空气储罐;在空气压缩液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存储在储热罐中;这部分热量可直接或间接为楼宇提供热水和热风;在非谷电时段,存储在液态空气储罐中的液化空气,经深冷泵加压后,经过气化器、再热器吸热后进入膨胀机多级膨胀,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为楼宇提供电力供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665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06009.4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热处理机构,每一组热处理机构包括串联的蒸发器模块和过热器模块,热处理机构上游连接给水管,经热处理机构产生的过热蒸汽进行热电联产;经热电联产后的蒸汽汇流至冷凝器并经给水管返回至热处理机构的入口端;其中,蒸发器模块包括第一反应堆和蒸发器,过热器模块包括第二反应堆和过热器。上述热力发电系统,对老旧火电厂进行改造,利用老旧火电厂原有的热力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反应堆,如此可以将老旧火电厂改造为基于热管反应堆的热力发电系统,且可以实现热电联产,不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无需完全新建核电厂,降低了改造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06805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110852029.2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能源梯级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核电站余热蓄能和分配再利用系统及方法,其利用包括核电厂乏燃料池的乏燃料余热、余热排出系统的停堆冷却余热和主蒸汽旁排系统的主蒸汽旁排系统热量,形成回收再利用系统。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过合理可行的装置和措施重新提取出热量,实现了稳定的梯级利用,在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也能降低核电厂的温排水效应,有效的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06652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55987.2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2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水堆的工业供汽系统及供汽方法,供汽系统包括进气流道和第一分支流道,进气流道,接收压水堆的低温低压蒸汽;第一分支流道,与进气流道连通,第一分支流道上设有热管堆,热管堆用于对第一分支流道内流通的蒸汽进行加温;热管堆下游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支流道,第二分支流道用于对流出热管堆的蒸汽进行加压或者与进气流道的蒸汽进行混合以得到不同品质的输出蒸汽。上述基于压水堆的工业供汽系统,基于现有压水堆提供的低温低压蒸汽,结合热管堆的固有安全和高温优势,利用第一分支流道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支流道对低温低压蒸汽进行处理,以获得不同品质的输出蒸汽,实现全范围的压力工业供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68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47750.2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余热利用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热泵、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设备冷却水流经热泵后流回设备冷却水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管路和冷水机组,热泵的输出端与冷水机组的输入端连通,冷水机组的输出端与热泵的输入端连通,冷水机组用于接收已加热的循环水,并在吸收热量后将降温后的循环水返回至热泵,第一循环管路在热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第一切换阀;第二循环系统包括第二循环管路和至少一个用户端,第二循环管路流经热泵,并用于将已加热后的循环水输送至用户端,然后将由用户端流出已降温的循环水返回至热泵,第二循环管路在热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第二切换阀。由此提升核电机组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61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867661.X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A01G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核电供能的农业系统及农业供能方法,农业系统包括核电站循环水系统、传输机构及农业系统,核电站循环水系统用于产生余热;传输机构用于将余热进行传输;农业系统包括换热机构和至少一个待供热单元,换热机构用于与余热进行换热并将换热后得到的热量传输至待供热单元。本发明基于核电供能的农业系统,利用核电站循环水系统产生的余热作为热源,可以满足对农业系统的持续供热,减少了热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且稳定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0710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90327.1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时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明瑶 , 闫磊 , 宋春景 , 陈健华 , 倪依雨 , 潘新新 , 马娟 , 王岳 , 叶成 , 姜旭东 , 张晋 , 顾先青 , 王晨晨 , 桂璐廷 , 张荣华 , 陈晨 , 丁雪莹
IPC: G06Q30/0202 , G06Q50/06 , G06F18/22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供热需求预测算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实时运行数据和实时环境参数数据;通过实时运行数据、实时环境参数数据和训练好的供热需求预测模型,获得供热需求预测结果,其中,选取与实时运行数据的相似度大于等于设定值的历史运行数据及该历史运行数据对应的环境参数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构建的供热需求预测模型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好的供热需求预测模型。实现了对供热需求的准确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