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脊百合试管小鳞茎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36251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711148992.2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脊百合试管小鳞茎繁殖方法,属于生物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紫脊百合试管小鳞茎繁殖方法,以解决现有百合组织培养常用到的方法对于紫脊百合繁殖会造成幼苗生长缓慢的问题。包括鳞片外植体的消毒步骤,试管小鳞茎的诱导步骤,试管小鳞茎的膨大和生根步骤,小鳞茎催芽生长步骤。小鳞茎诱导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和激素组成,基础培养基组成如下:MS基本培养液、蔗糖60g/L、精氨酸0.5g/L、谷氨酰胺0.5g/L、活性炭2g/L、琼脂6g/L、二硫苏糖醇500mg/L、尼泊金丁酯300‑800 mg/L。本发明具有繁殖系数高、培养周期短、效率高、移栽成活率高、方便运输、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点。

    α-亚麻酸小杂粮饼干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83113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10026619.X

    申请日:2014-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饼干食品的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α-亚麻酸杂粮饼干,其特征在于以甜荞麦全颗粉、苦荞麦全颗粉、莜麦全颗粉和亚麻籽全颗粉为面粉主要原料,以亚麻籽油为油脂原料制作。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为饼干中的四种主要原料苦荞麦、甜荞麦、莜麦、亚麻籽均采用全颗粉即原料带皮研磨成粉,以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为油脂,饼干保留了主要原料的全部营养成分,更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和坚果的香味,同以往饼干产品相比,本产品粗细搭配,结构合理,充分保持了四种主要原料的全部营养物质成分,其中含有膳食纤维、芦丁、亚油酸、亚麻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槲皮素、荞醇等黄酮类物质,是一种新型的集食用与药用于一身的时尚保健食品。

    食用菌液体菌种储存接种一体机

    公开(公告)号:CN10351853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10481009.4

    申请日:2013-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储存接种一体机,它由储存装置和接种装置连接而成,所述储存装置包括液体菌种储存瓶、瓶盖和O型密封圈,所述液体菌种储存瓶的瓶口与瓶盖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接种装置包括接种针头、弯头和硅橡胶软管,所述接种针头通过弯头与硅橡胶软管连接,所述瓶盖上设有孔,所述弯头与硅橡胶软管穿过所述孔插入所述液体菌种储存瓶中,所述弯头的外径与所述孔的内径相适配。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液体菌种储存、接种与一体,操作简便,接种速度快,能显著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黄芪秸秆和芪头固体复合培养料及用其生产杏鲍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6415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405340.2

    申请日:2014-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芪秸秆和芪头固体复合培养料及用其生产杏鲍菇的方法,以解决生产杏鲍菇用的原料短缺以及现有方法生产杏鲍菇产量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杏鲍菇菌种纯化与复壮、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复合固体培养料制备及杏鲍菇栽培步骤。本发明把黄芪秸秆与农作物秸秆复合成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固体复合培养料,以杏鲍菇液体菌种为栽培种生产杏鲍菇。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菌类产品,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有利于食用菌生产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新产品,使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α-亚麻酸小杂粮饼干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83113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26619.X

    申请日:2014-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饼干食品的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α-亚麻酸杂粮饼干,其特征在于以甜荞麦全颗粉、苦荞麦全颗粉、莜麦全颗粉和亚麻籽全颗粉为面粉主要原料,以亚麻籽油为油脂原料制作。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为饼干中的四种主要原料苦荞麦、甜荞麦、莜麦、亚麻籽均采用全颗粉即原料带皮研磨成粉,以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为油脂,饼干保留了主要原料的全部营养成分,更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和坚果的香味,同以往饼干产品相比,本产品粗细搭配,结构合理,充分保持了四种主要原料的全部营养物质成分,其中含有膳食纤维、芦丁、亚油酸、亚麻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槲皮素、荞醇等黄酮类物质,是一种新型的集食用与药用于一身的时尚保健食品。

    一种球形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4445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53870.X

    申请日:2013-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在油包水乳液中制备交联酶聚集体的方法制得的酶颗粒较大、孔隙率较小的问题。该球形酶制品是由下述原料复合而成:0.4份的酶液、0.1—0.25份的酶活性位点保护剂、0.1~0.35份的表面活性剂、10份的矿物油和0.1~0.2份的交联剂。制备方法包括粗酶的纯化、乳化液体系、制备交联剂、球形酶的形成步骤;本发明球形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简单、快速,制备成本低;2)颗粒尺寸易于控制;3)酶活性和稳定性有较大幅度提高;4)适宜于多种单一酶或多种酶的固定化,具有一定的通用性;5)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固定化肠膜状明串珠菌生产粗右旋糖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05551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109337.6

    申请日:2007-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成本低、菌体活性高的固定化肠膜状明串珠菌生产右旋糖酐的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a)混合,取浓度为8%的聚乙烯醇复合凝胶90mL,在室温下与6~15ml的肠膜状明串珠菌菌液混合,搅拌均匀,倒入平皿中,厚度为4~10mm;b)冷冻、切块,在-24℃的条件下冷冻48小时,待成型后取出自然解冻,切成8mm×8mm×8mm的小块;c)发酵生产,按照重量百分含量为8%~15%的载体添加量将固定化肠膜状明串珠菌加入到生产培养基中,在25℃条件下进行粗右旋糖酐发酵生产。本发明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对肠膜状明串珠菌进行固定化后,利用固定化增殖细胞可直接进行右旋糖酐的发酵生产,不但可减少操作工序,有效的提高菌体活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培育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7037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393001.1

    申请日:2015-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肃贝母试管小鳞茎培育的方法,以解决现有贝母培养方法存在的诱导率低、培养周期长、步骤繁琐的问题。它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外植体将贝母掰成鳞瓣和鳞心,对外植体消毒,然后对外植体进行诱导,具体诱导方法是,将灭菌后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6-25℃,黑暗条件下培养,在鳞心或鳞瓣的基部诱导出原球茎;对于鳞心,诱导培养基包括如下配方:1/2MS基本培养液、蔗糖50-80g/L、活性炭2-5g/L、琼脂5-6g/L、精氨酸500-2000mg/L、玉米素(ZT)1-5mg/L、油菜素内酯(BR)0.1-0.5mg/L、茉莉酸甲酯(MEJA)1-5mg/L;对于鳞瓣,激素配方不同于鳞心,培养基的pH值为5.5-6.5。本发明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扩繁率高、方便移栽、既可作种鳞茎栽培、又可作商品使用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