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管安装结构及氧化亚硅生产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670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15564.X

    申请日:2024-08-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管安装结构及氧化亚硅生产设备。该导流管安装结构包括炉体、调平组件、坩埚以及导流管,调平组件包括坩埚托盘以及多根调平柱,各调平柱底端与炉体螺纹连接,顶端承托坩埚托盘,坩埚设置于坩埚托盘;坩埚侧面沿水平方向贯通开设有导流孔,导流管通过导流孔插入至坩埚内,且导流管外周面与导流孔内壁过渡配合,导流管插入坩埚一端具有环形的导向面,导向面的直径沿远离坩埚的方向逐渐增大至与导流管外周面的直径相等;上述两处结构的协同作用能够保证导流管外周面与导流孔的内壁在安装完成后紧密贴合,从而在降低导流管安装难度的同时,还提高了安装完成后的密封效果,有效避免了加热过程中的因泄漏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

    冷却收集结构及氧化亚硅生产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640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18776.3

    申请日:2024-08-15

    Inventor: 何川 高工 董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收集结构及氧化亚硅生产设备。该冷却收集结构包括水冷桶、外管、内管以及回水管,水冷桶向上开口且内部具有循环腔,外管穿过开口至与水冷桶的底壁固定,内管沿外管内部贯穿水冷桶内壁至与循环腔连通,内管内部形成进水通路,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出水通路,回水管一端与循环腔顶部连通,另一端与出水通路连通;循环腔内部沿周向环绕设置有螺旋状的导流板;以使得循环腔内部形成螺旋上升的冷却液通道,冷却液沿着螺旋状的冷却液通道上升,直至通过回水管流出,一方面能够保证冷却液与水冷桶外壁充分、均匀接触,从而避免出现死水,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冷却液在循环腔内部的流动行程,使得冷却水与水冷桶外壁的热交换更充分。

    石墨坩埚及卧式石墨反应炉

    公开(公告)号:CN11829369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23473.8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坩埚及卧式石墨反应炉。该石墨坩埚包括坩埚本体、保温部、发热体以及支撑部,坩埚本体具有沿水平方向的中轴线,保温部包覆于坩埚本体外侧,发热体包覆于保温部外侧;保温部包括多层以坩埚本体中轴线为中心同心层叠的保温层,各保温层沿坩埚本体的径向方向处于压实状态;支撑部位于坩埚本体下侧,支撑部的底部与发热体相抵,且支撑部内嵌于保温部内;通过将各保温层固定于压实状态,以使得在整体体积不变的前提设置更多数量的保温层,从而减少因沉降带来的保温效果下降等负面影响;此外,保温部内嵌设有支撑部,一方面能够对保温部以及坩埚本体提供稳固支撑,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增强防沉降效果、降低沉降风险的效果。

    溢流结构及熔盐造粒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142430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80750.4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溢流结构及熔盐造粒设备。该溢流结构包括溢流管以及设置于溢流管内部的溢流组件;溢流组件包括通过固定杆相互固定的上溢流板以及下溢流板,上溢流板与溢流管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下溢流板相对于溢流管固定且封堵溢流管,下溢流板贯通开设有多个溢流孔,上溢流板上设置有与溢流孔一一对应的多根引流针,引流针贯穿对应的溢流孔,且引流针与溢流孔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只需更换不同直径的引流针或调节引流针的位置,即可改变溢流孔与引流针之间的间隙,从而通过改变液柱直径来改变最后冷却成粒的熔盐颗粒大小,由于无需更换整套溢流结构,有效降低了调节熔盐颗粒大小所需的设备成本以及调节难度。

    溢流结构及熔盐造粒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142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80750.4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溢流结构及熔盐造粒设备。该溢流结构包括溢流管以及设置于溢流管内部的溢流组件;溢流组件包括通过固定杆相互固定的上溢流板以及下溢流板,上溢流板与溢流管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下溢流板相对于溢流管固定且封堵溢流管,下溢流板贯通开设有多个溢流孔,上溢流板上设置有与溢流孔一一对应的多根引流针,引流针贯穿对应的溢流孔,且引流针与溢流孔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只需更换不同直径的引流针或调节引流针的位置,即可改变溢流孔与引流针之间的间隙,从而通过改变液柱直径来改变最后冷却成粒的熔盐颗粒大小,由于无需更换整套溢流结构,有效降低了调节熔盐颗粒大小所需的设备成本以及调节难度。

    立式热压炉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5924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110161659.5

    申请日:2021-02-05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热压炉,能够将光纤预制棒成品的退火和制造一起实施的立式热压炉,而且,光纤预制棒成品的退火跟随着立式热压炉中的压制距离移动,实现压制多少长度的光纤预制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纤预制棒成品制造出来以后,然后在将制造出来的光纤预制棒放入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制造过程中经历降温以后,然后在经过升温这样的过程,往往在退火的再次加温的过程中,导致光纤预制棒开裂,影响其产品的外观和质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光纤预制棒的压制和退火同步进行。

    碳化预热炉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287977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78208.7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预热炉,采用了在炉体上连接冷却过滤装置;在冷却过滤装置上连接真空装置;冷却过滤装置对真空装置从炉体抽取的气体进行冷却;在炉体内设置碳化预热装置;碳化预热装置与真空装置真空连接;在炉体的上方设置炉门升降装置;在真空装置不工作的状态下,炉门升降装置驱动所述炉体上方的封头,对放置在碳化预热装置中的碳化材料,进行置换。实现了快速将碳化预热炉的顶部打开并将其移动的碳化预热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碳化预热炉的加料和出料,均采用人工将碳化预热炉的顶部依靠人力将其打开,并将其抬下来,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碳化预热炉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879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78208.7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预热炉,采用了在炉体上连接冷却过滤装置;在冷却过滤装置上连接真空装置;冷却过滤装置对真空装置从炉体抽取的气体进行冷却;在炉体内设置碳化预热装置;碳化预热装置与真空装置真空连接;在炉体的上方设置炉门升降装置;在真空装置不工作的状态下,炉门升降装置驱动所述炉体上方的封头,对放置在碳化预热装置中的碳化材料,进行置换。实现了快速将碳化预热炉的顶部打开并将其移动的碳化预热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碳化预热炉的加料和出料,均采用人工将碳化预热炉的顶部依靠人力将其打开,并将其抬下来,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减压蒸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56232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24357.4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压蒸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在不锈钢双工位手套箱的上方固定XZ滑动平台;在不锈钢双工位手套箱内,在XZ滑动平台的下方设置镍基反应釜;镍基反应釜设置在炉膛内;炉膛对镍基反应釜进行加热;在镍基反应釜上通过气路连接设置在低温恒温箱上方的冷阱;在镍基反应釜上通过冷却管道连接水冷机,对镍基反应釜进行冷却;冷阱连接至尾气处理系统上;尾气处理系统对镍基反应釜排除的气体进行处理;手套箱真空泵与不锈钢双工位手套箱相连接;手套箱真空泵对不锈钢双工位手套箱进行抽取真空;解决了目前针对碱土金属的提取、提纯设备,存在提取效率不高、提取纯度不足、无法连续生产等技术问题。

    一种熔体粘度和密度的一体式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926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978299.8

    申请日:2024-12-31

    Inventor: 张鹏 董峰 张益博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熔体粘度和密度的一体式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测量仪包括真空腔室、振荡装置及置于真空腔室内密度测量组件、粘度测量组件;振荡装置包括悬丝、连杆以及驱动元件,悬丝两端分别与驱动元件、密度测量组件连接;连杆一端与密度测量组件铰接,另一端与粘度测量组件固定,密度测量组件和粘度测量组件分别在悬丝和连杆带动下做周期扭转振动运动。测量方法包括装样、密度测量和粘度测量的步骤。通过设置振荡装置将密度测量组件和粘度测量组件连接到一体,先根据密度测量组件计算出熔体的密度,根据熔体的粘度测量组件的运动数据计算出熔体的粘度。即可以通过一台设备同时测量熔体的粘度和密度,降低了熔体粘度测量的成本和时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