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组合物和产品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372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80037987.1

    申请日:2023-05-0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含丙烯基共聚物组合物和聚丁烯弹性体的共混物,并且兼具柔软度和强度的平衡以及增强的光学性能。还提供了一种膜,其包含丙烯基共聚物组合物和聚丁烯弹性体。膜可以具有丙烯基共聚物组合物和聚丁烯弹性体作为多层结构中的独立层,或者可以由丙烯基共聚物组合物和聚丁烯弹性体的共混物形成单层。还提供了制备组合物和膜的方法。

    聚合物回收物工艺和产物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97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80044163.2

    申请日:2022-06-21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加工HDPE和/或MDPE回收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组合物。HDPE和/或MDPE回收物原料可以被减粘裂化以改进加工特性和/或被脱挥发分以去除废副产物以产生经加工的HDPE回收物和/或经加工的MDPE回收物。将经加工的HDPE回收物和/或经加工的MDPE回收物与消费前聚烯烃配混以产生具有可接受的或甚至改进的加工特性的共混物组合物。这样的消费前聚烯烃还可以被减粘裂化以进一步调整这样的聚合物共混物的加工特性。挤出机和/或挤出机区的组合可以在相同或不同的位置用于HDPE和/或MDPE回收物和/或消费前聚烯烃的减粘裂化和/或配混。

    具有刚性、冲击平衡和高尺寸稳定性的低密度聚烯烃树脂

    公开(公告)号:CN11231327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980040289.0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描述了具有改善的刚性、冲击平衡和高尺寸稳定性的低密度聚烯烃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可用于制造汽车部件,例如注塑部件,以及其它制造制品。所述组合物包含(a)包含聚丙烯、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其组合的聚烯烃,其中聚烯烃共混物以约55wt.%至约72wt.%的量存在;(b)不同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其中组分(b)的组合重量百分比在约18wt.%至约33wt.%范围内;(c)以约6wt.%至约12wt.%的量存在的填料;和(d)以约0.5wt.%至约5wt.%的量存在的添加剂包,所有wt.%均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

    碳纤维增强聚烯烃组合物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8253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80029106.0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碳纤维增强的聚烯烃组合物,其可以具有相对低的密度。该组合物可以包括热塑性烯烃、填料组分、增容剂和/或添加剂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填料组分包括多个碳纤维。另外,提供了制造碳纤维增强的聚烯烃组合物的制品和方法。

    具有刚性、冲击平衡和高尺寸稳定性的低密度聚烯烃树脂

    公开(公告)号:CN11231327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80040289.0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描述了具有改善的刚性、冲击平衡和高尺寸稳定性的低密度聚烯烃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可用于制造汽车部件,例如注塑部件,以及其它制造制品。所述组合物包含(a)包含聚丙烯、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其组合的聚烯烃,其中聚烯烃共混物以约55wt.%至约72wt.%的量存在;(b)不同的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其中组分(b)的组合重量百分比在约18wt.%至约33wt.%范围内;(c)以约6wt.%至约12wt.%的量存在的填料;和(d)以约0.5wt.%至约5wt.%的量存在的添加剂包,所有wt.%均基于组合物的总重量。

    阶段性丙烯制备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0294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061989.X

    申请日:201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阶段性丙烯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常包括在第一复分解催化剂存在下,通过第一复分解反应使包含丁烯的复分解供给流与乙烯反应从而形成包含丙烯、乙烯、丁烯、和C5+烯烃的第一复分解产物流;将至少一部分丙烯和乙烯从第一复分解产物流中分离出以形成第一顶流以及形成包含丁烯和C5+烯烃的第一去丙烯化底流;在第二复分解催化剂存在下,通过第二复分解反应使至少一部分第一去丙烯底流与乙烯反应从而形成包含丙烯、乙烯、丁烯、和C5+烯烃的第二复分解产物流;以及将至少一部分丙烯和乙烯从第二复分解产物流中分离出以形成第二顶流;并且回收来自于第一顶流、第二顶流或其组合中的丙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