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58319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610614949.X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8
Abstract: 一类具有多阴离子官能团的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非水二次电池电解液。所述制备方法,以Li[PF2(PO2F2)2(C2O4)]为例,包括以下步骤:1)将Li3PO4溶于碳酸二甲酯中,加入LiPF6,反应后回收澄清溶液重结晶,即得LiPO2F2;2)将步骤1)制得的LiPO2F2溶于二甲醚中,然后通入PF5气体,回收澄清溶液重结晶,即得LiPF4(PO2F2)2;3)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将步骤2)得到的LiPF4(PO2F2)2溶于二甲醚中,然后加入草酸,反应即得产品LiPF2(PO2F2)2(C2O4)。所述一类具有多阴离子官能团的电解质可在制备非水电解液和非水二次电池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37314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242600.7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B21/0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氟磺酰亚胺锂的除氯提纯方法。本发明中的除水温度较低,且采用的是与水反应型的除水剂二氯亚砜,可保证在除水过程中,生成的都是气体且并不会导致产物发生变质,由于除水试剂直接与水反生反应,所以即便是分子络合结晶水,也能顺利的除去。本发明将粗品用有机溶剂溶解后,采用加入无水碱将体系pH调至大于7,在将酸除去后有利于体系的旋干,且采用的无水碱使得反应后不会再次产生水,同时又能有效的除去体系中的氯。
-
公开(公告)号:CN10609919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63170.7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22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由六氟磷酸锂LiPF6、有机溶剂和有机添加剂组成,六氟磷酸锂LiPF6在其中的浓度为0.5mol/L~2mol/L。本发明的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可以明显提高锂离子电池在3~4.4V之间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改善正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热稳定性,提高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热反应温度,降低放热量,达到延缓电池热失控速度,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018757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385321.2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金属熔融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金属熔融工艺。金属熔融保护剂按质量百分比的组成为:碳酸钠5%~60%,碳酸钾10%~70%,碳酸锂5%~60%,辅料0~20%,总量为100%。所述辅料可选自硼酸、氯化钙、氟化钙等中的至少一种。将各组分均匀混合后,加热至300~800℃,得熔融混合物,冷却后,经粉碎、干燥,即得金属熔融保护剂。所述金属熔融保护剂可在熔融纯铅或铅合金的生产中以及在熔点为200~800℃范围内的除铅以外的其它金属或其合金熔融工艺中的应用。既能有效节约铅及铅合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又能减少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减少铅污染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593516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210091971.2
申请日:2012-03-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7
Abstract: 阻燃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池电解液。提供一类阻燃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这种电解液具有阻燃甚至完全不燃特性,能够提高电解液对隔膜润湿性,同时又与电极材料兼容性好。阻燃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原料组成为锂盐5%~20%,溶剂60%~90%,烯基磷酰胺1%~20%。用二烷氧基磷酰氯与含烯基的二级胺,或用氢亚磷酸二酯、含烯基的二级胺、四氯化碳和碱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制得烯基磷酰胺类化合物;将烯基磷酰胺类化合物与锂盐、溶剂进行配制,即得阻燃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
公开(公告)号:CN103611692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493735.8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厦门华锂能源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一致性配组筛选方法。其步骤为:根据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对电池进行评定,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初步筛选成组;之后进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大电流测试,通过测试剔除电池组中电压异常的电池;最后进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自放电率筛选测试,通过测试剔除电压下降的电池,筛选出一致性较好的电池。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组电池容量、静态内阻、开路电压等参数的一致性;同时可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组在大电流放电过程中电化学极化的一致性;还可快速实现磷酸铁锂电池组电池自放电率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03921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34000.3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氟化碳为正极的水系电池,涉及一种水系电池。设有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体系,所述正极采用含有氟化碳材料作为活性物质,所述负极采用金属或金属的改性、掺杂产品,所述电解液体系采用以水为溶剂主体的电解液体系,电池的隔膜采用亲水性隔膜。采用以水为溶剂的电解液体系,采用氟化碳材料作为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以金属材料作为电池的负极,具有放电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安全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85142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89564.3
申请日:2011-04-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133 , H01M4/1393
Abstract: 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提供一种可减少SEI膜对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影响,也可部分避免正极溶解金属离子在负极材料表面沉积后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在较大充电电流条件下仍能提供高比能量型的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设有至少3层的核壳层结构,外层为金属层、合金层或碳层,中间层为锂化金属氧化物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内层为碳材料层。将制备金属氧化物的原料与碳材料混合后干燥;将干燥后的原材料在气氛保护下加热烧结,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锂化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层与碳材料的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表面镀覆上具有可逆机械延展性的金属、合金或碳导电层,即得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863484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09796.6
申请日:2010-02-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提供一种锂电池用正极材料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的水热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颗粒小、纯度较高,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周期短、效率高,对设备要求低,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纯度较高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将氢氧化锂和氧化硅加入水中;将锰盐和铁盐混合物分散于水中;将上述所得到的物质混合,搅拌后移入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后,水洗,过滤,烘干即得到目标产物硅酸铁锰锂-硅酸锰铁锂。
-
公开(公告)号:CN100452501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10091986.3
申请日:2006-06-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亲水区表面改性的阻醇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提供一种应用于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具有良好阻醇和质子电导性能的基于亲水区表面改性的阻醇质子交换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为纳米无机有机复合膜,以全氟磺酸为骨架,质量含量为79%~97%;在离子簇亲水区中化学复合表面具有不同功能化基团的纳米硅氧化物,质量含量为3%~21%。制备时将全氟磺酸膜依次放置在H2O2、H2SO4和水中,烘干后取出置入甲醇水溶液中水合,得到处理好的全氟磺酸膜待用;以硅烷偶联剂与有机溶剂配成混合溶液,将处理好的全氟磺酸膜浸入混合溶液中,浸渍后取出干燥得到基于亲水区表面改性的阻醇质子交换复合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