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683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312252.2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nv1D‑MGU热误差预测模型,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层、MGU层、全连接层和输出层;所述输入层与所述MGU层之间设有残差块,所述残差块包括主路和捷径支路,所述主路和捷径支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输入层相连、另一端与累加层相连;所述主路上设有位于所述输入层与所述累加层之间的一维卷积池化单元和一维卷积层Ⅱ,所述一维卷积池化单元串联设为至少一个,所述一维卷积池化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一维卷积层Ⅰ、一维池化层和激活函数层Ⅰ;所述累加层与所述MGU层之间设有激活函数层Ⅱ,所述激活函数层Ⅱ与所述MGU层之间设有展平层;所述捷径支路上设有下采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数据‑边缘‑云构架的热误差控制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305183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355462.5
申请日:2021-04-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7/18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机床热误差自学习预测模型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输入机床热误差数据,初始化机床热误差数据并构建D1:t={(x1,y1),(x2,yx)…,(xt,yt)};2)构建概率分布模型;3)最大化AC函数以获得下一个评估点,并最小化目标函数和真实函数之间的总损失;4)评估目标函数以获得;5)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若是,则输出参数集;若否,则将(xx+1,yt+1)添加到概率分布模型内以更新概率分布模型,返回步骤3)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最优解;6)将通过BOA算法获得的最佳超参数用于Bayesian‑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Bayesian‑LSTM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自学习误差预测模型,输出预测的热误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床热误差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2371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21117.3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ONT‑GCN时空模型的热误差预测模型及其建模方法和霾‑边‑雾‑云误差补偿系统。本发明基于ONT‑GCN时空模型的热误差预测模型,利用LSTMN神经网络捕捉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的时间依赖性,利用GCN神经网络捕捉拓扑结构的空间特征,可以将捕获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保留在ONT‑GCN单元中;ONT‑GCN单元的独特排序特性允许保留重要的热误差信息,因此,ONT‑GCN单元可以有序地传递热误差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从而提高热误差的预测精度。本发明的霾‑边‑雾‑云误差补偿系统,云计算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用于解决耗时问题;通过设置雾计算层和边缘层等分布式计算层,可缓解工业互联网的带宽压力;通过霾计算层以加快信息获取过程,从而以保证系统执行效率和机床的加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8975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20498.3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形磨削综合误差模型创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获取磨齿机的误差项:11)测量得到磨齿机的与位置相关的几何误差以及与位置无关的几何误差;12)针对车身(X轴)和Z轴建立闭环有限元模型以模拟温度场,通过温度场模拟获取:13)建立热误差预测模型,利用热误差预测模型分别预测得到:步骤二:根据多源误差理论,利用磨齿机的几何误差项和热误差项分别建立磨齿机各相邻的系统体之间的误差变换矩阵;步骤三:根据磨齿机的拓扑结构,得到工件与砂轮之间的误差变换矩阵,也即为构建得到成形磨削综合误差模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磨齿机几何‑热误差控制方法,实现了几何误差和热误差控制,能够显著提高齿面磨削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7030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50021.2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目标交付同步优化模型建模方法,通过构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中最小总物流成本目标函数、最小搬运矩目标函数和最大满意度目标函数,通过利用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求解,求解得到的多目标交付同步优化模型可以确定每个路径段的方向、工作站布局以及单向引导路径网络(UGN)设计、工作站布局和交付路径;即本发明的多目标交付同步优化模型建模方法,针对配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的问题,对UGN设计、工作站布局、配送路径进行同步优化,构建具有拆分需求的多目标交付同步优化模型,降低搬运矩和物流成本,提高工作站满意和执行效率。本发明还提出了面向订单制造的车间物料配化边缘‑雾‑云系统构架。
-
公开(公告)号:CN11356935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50022.7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度残差LSTM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重塑层;LSTM层;Dense层;输出层;所述LSTM层与密集层之间设有n个预激活残差块,且n≥1;所述预激活残差块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BN层、第一权重层、第一卷积层、第二BN层、第二权重层和第二卷积层;所述第一BN层和第二BN层用于解决网络无法收敛的问题;所述第一权重层和第二权重层用于提取特征;所述第一BN层与第一权重层之间以及第二BN层与第二权重层之间分别具有用于减少参数之间的相互依赖的激活函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热误差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迁移学习方法。本发明能够避免网络深度增加导致的预测精度饱和问题,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2346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103223.3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双驱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及散热方法,所述散热方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步骤1:设计合理的振荡热管,并在振荡热管中加入具有相变能力的冷却介质加以密封;步骤2:在需要散热的装置内部套设如步骤1所述的振荡热管;步骤3:在如步骤2所述的振荡热管一端设置冷却装置。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高效率的散热方法以及基于此散热方法的散热装置,提高了散热装置的冷却效率,并使冷却系统对环境更加友好,同时设计了设置此散热装置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通过调整低温冷却气体的流量和温度以控制振荡热管低温段温度差,实现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温度场和热变形的实时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131037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086512.X
申请日:2020-02-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08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解析法的轴系统热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创建轴系统的瞬态热特性模型;2)根据轴系统的初始运行条件和与温度相关的变量的初始值,计算得到轴承的热负荷强度、轴系统中所有温度节点的接触热阻和润滑剂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初始值;3)利用轴系统的瞬态热特性模型对轴系统进行瞬态热分析;4)比较相邻两个迭代子步骤中的滚动元件的温度,满足收敛条件,则进入步骤5),不满足收敛条件,则进入步骤6);5)结束分析;6)通过轴系统温度场更新接触热阻、对流传热系数和与温度相关的变量;7)循环步骤3)和步骤4),直至满足收敛条件。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轴系统热误差建模方法和热误差补偿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189608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121765.6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转螺旋桨试验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对转螺旋桨单元、传动轴系统、齿轮传动箱和动力装置;对转螺旋桨单元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轴旋转天平和外轴旋转天平;传动轴系统包括内轴组件和外轴组件,内轴组件与内轴旋转天平相连并同步转动,外轴组件与外轴旋转天平相连并同步转动;齿轮传动箱包括相互平行的输入轴、齿轮轴和反向齿轮轴,输入轴上设有输入齿轮,齿轮轴上设有被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反向齿轮轴上设有反向传动齿轮,内轴组件上设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内轴齿轮,外轴组件上设有与反向传动齿轮啮合的外轴齿轮,传动齿轮与内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等于传动齿轮与外轴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轴同轴并采用联轴器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74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15254.2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配置振荡热管电主轴系统及其热-结构耦合特性建模方法,包括主轴,设置在所述主轴壳体内部,前轴承和后轴承,实现主轴与主轴壳体的固定,所述主轴与电机转子连接,以实现所述主轴的旋转,设置在所述主轴内部、所述冷却水套与所述主轴壳体之间设置振荡热管,与所述主轴壳体的一端连接的冷却装置。本发明提供了配置振荡热管的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的电主轴系统,其建模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高速电主轴系统热-结构耦合特性,优点在于模拟了电主轴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修正热源载荷和热边界条件的方式精确有限元模型,减少了配置有振荡热管的高速主轴系统热-结构耦合特性建模误差,使得有限元分析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