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体电化学池的氧还原催化剂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2152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946011.1

    申请日:2019-10-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体电化学池的氧还原催化剂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一种基于微流体电化学池的氧还原催化剂测试平台,包括微流体电化学池、数据采集器、微泵、电子电路和参比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电化学池包括从上往下顺序设置的阴极盖板、电解液流道板和阳极底板;所述阴极盖板上设置有阴极空气呼吸孔,阴极空气呼吸孔内放置待测阴极;所述待测阴极由疏水多孔碳纸以及氧还原催化层构成;阴极空气呼吸孔的前后侧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所述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与电解液通道板上设置的电解液流道相连通,所述电解液流道内放置金属阳极;阳极底板设置在电解液流道板的下方;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利用微气泡强化传质的具有多孔泡沫结构的三相微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061407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952594.9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气泡强化传质的具有多孔泡沫结构的三相微反应器,包括按从上往下顺序设置的上盖板、流道板和下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中部设置有长方形凹槽,该长方形凹槽的底部为镂空结构,该长方形凹槽的四周向上凸起,形成台阶,该台阶上水平放置陶瓷膜;多孔泡沫板放置于陶瓷膜上,多孔泡沫板上负载有催化剂;多孔泡沫板的顶部与流道板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下底板与陶瓷膜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作为气体流动空间;下底板中部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位于陶瓷膜下方;在流道板上位于长方形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树形流道一、二,作为液相反应物的进入和出口通道;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

    太阳能驱动生化热化学转化制取微藻燃料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45293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27365.4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太阳能驱动生化热化学转化制取微藻燃料方法及系统;一种太阳能驱动生化热化学转化制取微藻燃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完成:步骤一:在微藻高密度培养及采收系统中进行微藻培养及定期收获;步骤二:将收获的藻浆通入太阳能水热预处理系统中进行水热水解,所得产物在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得到水热水解液和藻渣;步骤三:水热水解液通入生物质发酵制气系统中产生物气,藻渣首先进行油脂萃取,所得的油脂进入生物质生物油炼制系统中用于生产生物柴油,脱脂后的藻渣通入生物质发酵制气系统中产生物气;步骤四:利用碳酸钠进行生物气提纯并回收CO2用于微藻培养;系统由太阳能光伏供电。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等领域。

    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1316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46000.X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及处理方法;一种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包括阴极腔室、阴离子交换膜和阳极腔室,阴极腔室内设置有阴极泡沫铜电极和阴极电解液,阳极腔室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阳极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由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该印制电子线路板上所有的覆铜线通过外接短路线连通,同时,其中一条覆铜线通过导流片与外部负载的一端连接,外部负载的另一端与阴极泡沫铜电极连接;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环保等领域。

    可拆式模块化防磨除灰三维肋管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7543434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701541.0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式模块化防磨除灰三维肋管换热器,包括与烟道连接的换热器壳体;在换热器壳体前端板上设置有进气口,后端板上设置有出气口;换热器壳体外部设置有冷工质进口集管和冷工质出口集管;其特征在于:在换热器壳体内位于进气口端布置有整流栅,整流栅的后侧布置有若干条沿高度方向层叠布置的防磨假管,所述防磨假管的两端通过螺纹或压接的方式固定在换热器壳体的左、右端板上;防磨假管的后侧布置有若干条沿高度方向层叠布置的声波清灰器,声波清灰器的后侧布置有若干个三维肋管换热单元,所述三维肋管换热单元沿高度方向层叠布置,同时还沿水平方向层叠布置;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烟气的余热回收领域。

    基于pH调节的微藻生物膜的快速接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365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81408.9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pH调节的微藻生物膜的快速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取纤维丝状的藻种作为待接种藻种所需的辅助藻种;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对待接种藻种和辅助藻种这两个藻种分别进行活化和预培养,并取细胞活性较好的对数期微藻细胞用于接种;将待接种藻种和辅助藻种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将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分别用酸、碱溶液进行pH调节,并且得到的酸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的Zeta电位为正,得到的碱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的Zeta电位为负;再将等体积的酸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和碱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混合,并接种到待接种的微藻生物膜培养系统中;可广泛应用在微生物培养与发酵、污水处理、物质分析等领域。

    基于梯度蜂巢体和三维肋管的除尘换热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946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84513.9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梯度蜂巢体和三维肋管的除尘换热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属于工业节能环保技术领域。该装置从外到内依次由复合梯度孔金属蜂巢体、金属支撑体以及三维内外肋管。复合梯度孔金属蜂巢体由耐热金属丝通过编制加工而成,孔隙率呈横纵向梯度变化,通过层叠堆置而成的蜂巢式过滤蓄换热体;三维内外肋管是在换热腔室或换热管表面加工出三维离散肋结构的三维肋平板腔室或三维内外肋管。该装置突破性地实现了对600℃-1200℃的高温高含尘烟气连续除尘与蓄换热一体化处理,具有高效净化、稳定蓄换热、连续工作、寿命长等优点,余热回收效率可达70%以上,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

    一种三腔室电渗析产氢发酵反应器及产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488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94741.X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腔室电渗析产氢发酵反应器及产氢方法,一种三腔室电渗析产氢发酵反应器,包括阳极腔室、发酵腔室、阴极腔室、阴极电极、阳极电极、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阴极腔室和发酵腔室由阳离子交换膜隔开;阳极腔室和发酵腔室由阴离子交换膜隔开;阴、阳极电极分别置于阴、阳极腔室中;所述阴、阳电极为惰性的石墨电极,其电极表面积与离子交换膜表面积相同,所述阴、阳电极分别外接直流电源负极和正极,阴极腔室上部设置第一排料排液口,下部设置第一进水口;本发明能够有效的移除并富集高氨氮有机废水中氨氮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可广泛应用在生物、能源、化工等领域。

    基于整体式碳质自呼吸阴极的无膜甲酸燃料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925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521669.3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整体式碳质自呼吸阴极的无膜甲酸燃料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阴极制备:步骤1竹管碳化;步骤2对竹炭管进行刻蚀扩孔;步骤3对竹炭管进行P元素掺杂和N元素掺杂;步骤4对竹炭管进行Fe元素掺杂;步骤5对竹炭管进行疏水性处理;二、阳极制备:采用反复沉积浸渍方法对石墨棒进行镀钯处理,获得镀钯石墨棒阳极;再将镀钯石墨棒阳极进行循环伏安法活化;三、电池组装:将阳极沿阴极中心轴方向插入清洗干燥后的阴极内;在阴极两端分别安装上、下端面密封板;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DFFC的成本,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池的氧还原性能,优化了碳质电极的传质特性;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基于高炉渣余热回收及渣料利用的CO2减排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44457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610980162.5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炉渣余热回收及渣料利用的CO2减排系统及方法;基于高炉渣余热回收及渣料利用的CO2减排系统,包括:粒化单元、CO2吸附单元、解吸附单元、炉渣磨制单元、炉渣资源化利用单元、第一空气预热器、第二空气预热器和燃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CO2吸附单元的吸附剂出口连接解吸附单元的吸附剂进口,CO2吸附单元的吸附剂进口连接解吸附单元的吸附剂出口;CO2吸附单元设置烟气进口,CO2吸附单元的烟气出口连接第二空气预热器进气口;CO2吸附单元的第二吸附剂进口连接炉渣资源化利用单元的沸石材料出口;解吸附单元的进风口连接炉渣磨制单元的出风口,解吸附单元的出风口连接燃气预热器的进风口;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与钢铁冶炼领域的节能减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