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水组件、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0707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56182.9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除水组件、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除水组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能将所述底盘上水输送至室内送风风道或排出;所述室内送风风道内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分水水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第一连接管能将所述底盘上的水输送至所述导流件,多层所述分水水道能将所述导流件内的水导流至所述出水口,并通过所述出水口流入所述室内送风风道内,以调节室内湿度。根据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存在底盘采用排水孔处增加排水管的形式,其需要室外作业,并对水管进行保温处理等,从而产生高昂的人工费用的缺陷。

    空调器
    82.
    发明公开
    空调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75148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9370.X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部,室外换热部具有外换热腔,室外换热部包括设置在外换热腔内的外换热器、变频电器盒和散热器,外换热腔用于供室外的气流进出以对外换热器换热,散热器设置在变频电器盒上,以对变频电器盒进行散热;室内换热部,室内换热部用于对室内的气流进行换热;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一端穿设在外换热腔内并朝向散热器设置,散热风道的另一端和室内连通,以将室内的空气导向散热器。采用该方案,散热风道的两端分别和外换热腔、室内连通,室内的气流通过散热风道流向散热器,实现对变频电器盒、散热器以及散热器周围环境的散热,提高对变频电器盒的散热效果的同时,保证了室内换热部对室内气流的换热效果。

    空调器
    8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1374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066080.2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体,机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室内侧风道,室内侧风道包括室内侧第一风道和室内侧第二风道,室内侧第一风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室内侧第二风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第一端;室外侧风道,室外侧风道包括室外侧第一风道和室外侧第二风道,室外侧第一风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二端,室外侧第二风道设置在第二壳体的第二端;其中,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和/或第二壳体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为曲形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的出风量较小的问题。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移动设备、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087724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08740.5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移动设备、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移动设备向智能设备发出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智能设备进入预设的工作模式,移动设备与智能设备通过网络信号进行通信,移动设备确定与智能设备之间的位置信息、判断位置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在位置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动设备接收智能设备返回的控制结果,智能设备通过响应控制指令并执行预设的工作模式来生成控制结果。采用该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提高了信息交互效率,智能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快速、高效,实现了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精准通信与控制,有效防止产生误操作的问题,使得智能设备的控制更加方便、快捷和智能化。

    一种减振装置以及压缩机
    8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32027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0934590.0

    申请日:2020-0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装置以及压缩机。该减振装置包括: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或排气口相连通的减振管,所述减振管与压缩机顶部相平行且回旋弯折若干段,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有效分散管路的应力分布,从而减小管路在压缩机运行以及停机过程中的应力,提高管路可靠性,并且消除因为应力集中导致的振动。

    变频空调频率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21246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88298.8

    申请日:2020-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频空调频率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判断压缩机的当前运行电流值是否小于电流保护阈值,若是,判断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且处于上升状态;若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频率且处于上升状态,则获取当前运行模式下压缩机的当前运行功率;根据当前运行功率所处的功率区间对当前运行频率进行控制。该计算机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变频空调频率控制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控制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变频空调频率控制方法。应用本发明可提高空调机组运行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检测空调电机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89179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811394274.8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空调电机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空调电机的转速波动值小于转速波动阈值的情况下,获取上述空调电机的当前运行数据;在需要检测空调电机的情况下,输出用于控制转速的控制信号至上述空调电机,并通过负载干涉量控制上述空调电机的负载;获取在上述控制信号和上述负载干涉量控制下的上述空调电机的反馈数据;依据上述当前运行数据、上述负载干涉量和上述反馈数据,确定上述空调电机是否与空调器中的贯流风叶脱扣。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空调电机脱扣运转导致空调内机不出风,同时极易对相关的负载部件造成机械损伤的技术问题。

    转子及永磁电机
    8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670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295293.5

    申请日:2018-11-01

    Inventor: 王敏 肖勇 史进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2766 H02K221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及永磁电机,包括:转子铁芯;至少两块第一永磁体及至少两块第二永磁体,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的矫顽力不同,且至少两块第一永磁体及至少两块第二永磁体均沿转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于转子铁芯的轴向端面上,沿转子铁芯的径向上每个第一永磁体与每个第二永磁体串联布置并形成永磁极;其中,每相邻两个永磁极之间形成交替极,永磁极形成穿过定子及交替极的磁路。通过磁化电流改变具有低矫顽力的第一永磁体的磁场强度,实现了永磁电机磁场可调,从而永磁电机实现了兼顾高频与低频时的效率;由于在交替极处未存在永磁体,降低了具有低矫顽力的永磁体的磁化难度,且由于交替极的存在,大幅减小了永磁体的用量。

    空调器及其电器盒结构
    8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04705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10851214.9

    申请日:2016-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器盒结构,包括:安装盒,包括安装底板及三个安装侧板,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扩容盒,所述扩容盒包括扩容底板及三个扩容侧板,所述扩容侧板上设置有扩容折边,所述扩容折边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所述扩容侧板上设置有扩容翻边,所述扩容翻边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及前隔板;所述前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本发明的电器盒结构通过扩容盒的扩容折边与扩容翻边来限制前隔板与电器盒的位置,实现扩容盒、安装盒与前隔板的固定连接,装配方便可靠,保证装配到位,提高装配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蒸发器和空调设备
    9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8954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347286.4

    申请日:2017-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 F25B2339/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发器和空调设备。所述蒸发器包括多根U形管,每根所述U形管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管段和连接两个直管段的U形弯管,所述多根U形管的直管段从前至后布置成多排管排,所述多根U形管中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上半部分的各U形管连接形成上部流路、所述多根U形管中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半部分的各U形管连接形成下部流路,其中,所述上部流路的管路走向与所述下部流路的管路走向上、下对称;或者,所述上部流路和所述下部流路的管路走向一致。本发明的蒸发器出风侧各部位的出风温湿度均匀,缓解凝露现象并提升换热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