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可溶性β-1,3-葡聚糖的根瘤菌基因工程改造及双阶段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550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1630621.3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产可溶性β‑1,3‑葡聚糖的根瘤菌基因工程改造及双阶段发酵方法,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菌株ZB01,发掘到能够四个可以明显影响β‑1,3‑葡聚糖产量的基因,其中gluA表达与β‑1,3‑葡聚糖产量呈现负相关而gluN表达与β‑1,3‑葡聚糖产量呈现正相关趋势。通过敲除gluA以及过表达gluN,获得基因工程菌株;针对产物粘稠带来的传质阻力以及生长抑制问题,设计双阶段发酵体系(先生长后促进合成),即在菌株进入对数期末期添加诱导剂IPTG,使得β‑1,3‑葡聚糖的产量达到6.62g/L,有效解决了可溶性β‑1,3‑葡聚糖产量低的难题,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高产可溶性β-1,3-葡聚糖的根瘤菌基因工程改造及双阶段发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55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30621.3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产可溶性β‑1,3‑葡聚糖的根瘤菌基因工程改造及双阶段发酵方法,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菌株ZB01,发掘到能够四个可以明显影响β‑1,3‑葡聚糖产量的基因,其中gluA表达与β‑1,3‑葡聚糖产量呈现负相关而gluN表达与β‑1,3‑葡聚糖产量呈现正相关趋势。通过敲除gluA以及过表达gluN,获得基因工程菌株;针对产物粘稠带来的传质阻力以及生长抑制问题,设计双阶段发酵体系(先生长后促进合成),即在菌株进入对数期末期添加诱导剂IPTG,使得β‑1,3‑葡聚糖的产量达到6.62g/L,有效解决了可溶性β‑1,3‑葡聚糖产量低的难题,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热稳定性提高的双果糖酐水解酶突变体E160F

    公开(公告)号:CN11423151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548787.1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稳定性提高的双果糖酐水解酶突变体E160F,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来源于微生物Arthrobacter chlorophenolicus A6的双果糖酐水解酶(AcDFA‑IIIase)作为亲本酶,利用基因突变技术,将其氨基酸序列的第160位谷氨酸Glu替换成苯丙氨酸Phe,获得单点突变体酶E160F,在最适催化条件下(pH 6.5,55℃)突变体热稳定由55℃条件下半衰期为2小时提高到在55℃条件下酶活基本保持不变,在65℃下半衰期由30分钟提高到8小时。突变体E160F为进一步工业应用双果糖酐水解酶提供了有利保障,尤其适合长时间固定化催化生产。

    一种肠道中埃氏巨型球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51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375963.0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道中埃氏巨型球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aera elsdenii)pSML于2022年10月1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902。该埃氏巨型球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粪便悬浮液;S2富集培养;S3制备样品稀释液;S4菌株筛选;S5分离纯化培养;S6体外发酵。本发明利用的是人类的粪便,在进行分离纯化前进行了富集培养,提高了筛选过程中目的菌的比例,降低了分离难度提高了分离效率。利用该菌进行体外发酵,发现其可以利用益生元产生谷胱甘肽有改善体内氧化应激的潜力,为该菌未来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一种缓释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6381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1326576.3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缓释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1)将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D‑MOF与硝酸银短链醇溶液共混反应,制备负载纳米银的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记为中间材料A;(2)将所得中间材料A与咖啡酸短链醇溶液共混反应,制备得到同时负载纳米银和咖啡酸的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记为中间材料B;(3)将所得中间材料B分散于溶剂中,然后依次加入PDMS主剂和PDMS辅剂,搅拌混匀,得到铸膜液;(4)将所得铸膜液涂覆于膜支撑材料上,真空干燥后从所述膜支撑材料上剥离即得。本申请的缓释抗菌膜基于CD‑MOF及PDMS,首次制备了两者物理共混的混合基质膜材料,可应用于食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