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570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20822.X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5 , H01M50/184 , H01M50/1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端子板位于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电极引出孔;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端子板,以将电极端子固定于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包括主体和连接于主体且朝远离端子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主体与第一固定件接合,第一连接部与顶盖板接合。能够实现简化顶盖组件的结构,增加极柱与顶盖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升顶盖组件的密封性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428823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710765946.0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84 , H01M50/188 , H01M50/15 , H01M50/198 , H01M50/193 , H01M50/5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电极端子、固定件、密封件和连接件,其中:所述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顶盖板;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端子板,所述端子板的外周面至少部分地被所述固定件包围,以将所述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端子板位于所述顶盖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所述端子板的外周面凸出于所述电极引出孔的内壁;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端子板和所述顶盖板之间,以密封所述电极引出孔。因此,能够实现提高电池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电极引出孔的密封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4134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80038651.2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4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电极端子、端子板以及绝缘件。端盖设有第一通孔;电极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和凸出于端子主体外周面的环形的第一凸部,端子主体的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通孔,第一凸部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端子板设置于端盖的背离第一凸部的一侧并连接于端子主体;绝缘件,环绕端子主体设置,绝缘件包括绝缘主体和阻挡部,绝缘主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端子板和端盖之间,阻挡部凸出于绝缘主体背离端子板的一侧、伸入第一通孔并设于端盖与端子主体之间。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提高了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32603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1143400.9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342 , H01M50/1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涉及电池领域。外壳包括多个壁部,多个壁部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相邻的两个壁部的连接位置形成棱部。其中,至少一个棱部形成有第一薄弱部,第一薄弱部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泄压时裂开。该外壳的至少一个棱部上形成有第一薄弱部,第一薄弱部能够在电池单体泄压时裂开,以使得外壳内部的气体能够排出泄压。由于棱部位置的强度相对于壁部其他位置的强度较高,因此,设置在棱部的第一薄弱部不易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时受到气体作用而产生变形,能够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达到起爆压力时正常裂开实现泄压,使得电池单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487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80092666.2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端盖、绝缘件和导热件。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用于容纳于壳体内。端盖用于盖合于开口。绝缘件位于端盖面向电极组件的一侧,绝缘件用于隔离端盖和电极组件。导热件嵌设于绝缘件内,导热件被配置为与端盖贴合。电极组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件传递给端盖,导热件的设置提高了电极组件与端盖之间的传热效率,使得电极组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件能够更容易地传递给端盖,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散热性能,增长了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845473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1119994.4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30 , H01M10/0525 , H01M50/249 , H01M50/20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电极组件。外壳包括第一壁部,第一壁部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N个泄压机构。电极组件容纳于外壳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极耳,主体部包括多个子区域,沿第一方向,主体部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极耳,多个子区域连续设置,主体部的长度为L,子区域的长度为L1,L=L1×N,L≥400mm,N≥2。沿第一壁部的厚度方向,每个泄压机构的投影对应位于一个子区域内。每个泄压机构可以将对应的一个子区域热失控产生的排放介质排出,每个子区域热失控产生的排放介质都可以快速地通过对应的泄压机构排出,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泄压及时性,进而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26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65313.2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88 , H01M50/152 , H01M50/559 , H01M10/04 , H01M50/15 , H01M50/553 , H01M10/4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组以及装置,涉及电池领域,用于优化端盖组件的结构。端盖组件包括盖组件、端子组件、密封件以及第一连通流道。盖组件具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沿自身轴向贯穿盖组件;端子组件安装于安装通孔;密封件用于密封安装通孔;第一连通流道设置于端子组件和盖组件至少其中之一,第一连通流道被构造为:当密封件密封失效时,第一连通流道使得壳体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安装通孔连通。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端盖组件的质量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12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38762.5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93 , H01M50/586 , H01M50/528 , H01M50/531 , H01M50/107 ,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50/152 , H01M50/627 , H01M50/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池组、用电设备和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电池,包括:转接部件,包括用于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第一转接部和用于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的第二转接部,第一转接部沿折痕相对于第二转接部呈折叠状态;其中,折痕位于第一转接部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转接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端面和第一端面沿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基于此,有利于减少转接部件对电极组件端面的遮挡,提高浸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2232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942551.9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93 , H01M50/586 , H01M50/528 , H01M50/531 , H01M50/107 ,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50/152 , H01M50/627 , H01M50/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池组、用电设备和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电池,包括:转接部件,包括用于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的第一转接部和用于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的第二转接部,第一转接部沿折痕相对于第二转接部呈折叠状态;其中,折痕位于第一转接部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转接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端面和第一端面沿长度方向排列设置。基于此,有利于减少转接部件对电极组件端面的遮挡,提高浸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814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855435.3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02 , H01M50/14 , H01M50/34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单体包括外壳、泄压机构及加强件,外壳具有第一壁部,第一壁部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泄压机构设置于第一壁部。加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凹槽,加强件围绕泄压机构设置。通过将加强件容纳于第一凹槽内,能够降低加强件凸出于第一壁部的高度。第一凹槽的设置能够减轻第一壁部的重量,加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一凹槽,可补强设置第一凹槽的位置的刚度和强度,在不大幅增加第一壁部重量的情况下提升其强度和刚度。在第一壁部受到外部冲击时,加强件可吸收外部冲击的能量,降低泄压机构因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的风险,使得泄压机构能够实现正常的泄压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