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8497782U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22205934.1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懿朵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IPC: G10K11/17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厂的多通道空间主动降噪系统,包括总控制单元、若干个次级声源和若干个参考传感器,所有参考传感器连接总控制单元参考噪音信号检测输入端,每个次级声源均配备有主动降噪控制单元和传声器,每个次级声源的传声器均连接对应的主动降噪控制单元,所有主动降噪控制单元的噪音检测信号输出端均与总控制单元连接,总控制单元对应连接各次级声源的主动降噪控制单元降噪指令接收端,每个次级声源均配备有电源及功放模块和扬声器,电源及功放模块集成有功放电路,主动降噪控制单元降噪信号输出端对应连接功放电路信号输入端,功放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扬声器信号输入端。布置灵活,能够对核电厂内的噪声进行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216899223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23124164.X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江苏联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H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三轴测振传感器,属于振动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少位点监测、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弱的问题,包括感应设备或管道振动的三轴压电敏感元件,三轴压电敏感元件上方连接有上盖,上盖内设有锂电池包,锂电池包外周套设有电池盒,电池盒顶部设有置于上盖内的天线板,下部设有与锂电池包电性连接的主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X、Y、Z三轴方向设置三轴压电敏感元件,使设备或者管道得到多位点、全范围的振动监测,传感器将受振动激励后产生的电荷信号转化为灵敏度高的电压信号,提高管道振动检测的灵敏度,采用压电纳米陶瓷工艺制备,并对压电敏感单元采用法拉第屏蔽和对地隔离处理,使传感器免受外部信号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214895044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0467967.6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保温包扎结构隔声性能试验台架,包括包括扬声器系统、扬声器和试验管道之间的过渡管段、弹性支撑件、消声室和混响室;所述扬声器系统由扬声器、功放和信号源组成;所述弹性支撑件固定试验管道于扬声器系统内;试验管道位于所述混响室内,试验管道末端吸声结构位于所述消声室中。本实用新型将管道保温包扎结构隔声性能试验系统各部件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系统进行设计,尤其适合具有高隔声性能的管道保温包扎结构试验台架。
-
公开(公告)号:CN214305020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3337683.X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陕西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16F1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振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设置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弹性体,弹性体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固定连接;弹性体内形成空腔,弹性体上连接有管道,管道与空腔连通,空腔内设置有芯块,芯块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管道连通;管道且远离空腔的一端穿出上连接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置具有空腔的弹性体并在所述空腔内设置芯块,向芯块与空腔内壁面形成的间隙内充入介质改变间隙体积,形成可变膜腔,实现阻隔振动传递的作用,解决核电大型设备和管道的振动传递问题,解决因振动造成的设备运行过程精度降低和产生噪声等问题,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334973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20669507.6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贺小明 , 邵长磊 , 朱自强 , 景益 , 李岗 , 刘鑫 , 奚梅英 , 曹艳芳 , 黄然 , 刘建文 , 李雷 , 王志勇 , 高雷 , 党哈雷 , 刘家正 , 崔士钢 , 汤春桃 , 钱浩 , 谢永诚 , 李晨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插式中子吸收装置的乏燃料贮存系统,包括具有仪表导向管的燃料组件、用于贮存所述燃料组件的乏燃料贮存格架、中子吸收装置,所述中子吸收装置插入在所述燃料组件的仪表导向管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乏燃料贮存系统,该乏燃料贮存格架方案能够实现更密集的乏燃料贮存,具有更高的临界安全性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同时可对中子吸收材料进行更换。燃料贮存腔之间的间距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205209714U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20746235.5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浙江创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一种容器及封头金属保温层抗震试验件,它主要包括四块弧形的保温块,所述的四块保温块通过上下左右拼接形成一个十分之一半球面结构体,其中在两两保温块的拼接边分别用搭扣固定在一起,而在四块保温块的其它侧边上安装有可与试验支架固定连接用的连接搭扣;所述的保温块外部是由不锈钢板材制成的壳体,内部填充有不锈钢反射箔片,在壳体内表面设有用以与试验支架形成结构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的四块保温块均形成有18°角的弧形面,并在上下拼接端面分别设置有相配的阶梯台嵌接结构,并连接成一体后形成所述的十分之一半球面结构体的试验件,使抗震试验接近真实工况;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模拟性强,能进行有效抗震试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5157796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829029.0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陕西卫峰核电子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01V1/00
Abstract: 一种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包括地震传感器、数字强震记录仪、光电转接盒和时程分析仪机柜,其特征在于:其中地震传感器由第一地震传感器、第二地震传感器、第三地震传感器、第四地震传感器和第五地震传感器组成;其中数字强震记录仪由第一数字强震记录仪、第二数字强震记录仪、第三数字强震记录仪、第四数字强震记录仪和第五数字强震记录仪组成;其中光电转接盒由第一光电介质转接盒、第二光电介质转接盒、第三光电介质转接盒、第四光电介质转接盒和第五光电介质转接盒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205067038U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20740173.7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浙江创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一种稳压器金属保温层抗震试验支架,该试验支架主要由铝镁合金板材组成,所述的试验支架由至少三块立板、至少三条用于支撑金属保温层的弧板以及至少两条环向加强板相接形成一框架体,在该框架体上设置有至少五块用于固定金属保温层的U型固定块,且所述的框架体被焊接在一块作为承接的底板上,形成一用于进行金属保温块抗震试验的支架体;所述的弧板有四条,且为压制成型的弧面板,该四条弧板横向固定于由三块立板外侧弧形面构成的同一半球面上;所述的环向加强板有三条,且也为压制成型的弧面板,该三条环向加强板横向固定于三块立板内侧弧形面上,并且四条弧板、三条环向加强板与所述三块立板一起构成了十分之一半球的框架体。
-
公开(公告)号:CN205002943U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20744858.9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浙江创想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01M7/02
Abstract: 一种压力容器筒身段金属保温层抗震试验件,它主要由一块保温块和两块壳体固定块组装而成,所述保温块的两侧边各相接有一块壳体固定块,相接处一外侧面用一片搭接板覆盖,搭接板的一侧边用电焊与保温块或壳体固定块固连、另一侧边通过自供螺丝与壳体固定块或保温块连接,并使保温块与两侧边的壳体固定块相互连接形成一平板状或大弧度的结构体;所述的保温块外部是由不锈钢板材制成的壳体,内部填充有不锈钢反射箔片,两块壳体固定块外部也是由不锈钢板材制成的壳体,内部中空,即内部不填充任何物体,其连接方式使抗震试验接近真实工况;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模拟性强,试验效果好,可应用于大型容器、平板型金属保温层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3658188U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20760268.6
申请日:2013-11-2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01N3/56
Abstract: 一种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微幅冲击磨损试验装置,由电磁激振驱动装置、调平升降装置、环境控制装置、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和机架构成,其中:电磁激振驱动装置的主要组成为:电磁激振器悬挂在机架的中梁下,其端部通过测力传感器与夹持块状上试件的上夹具相连,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在上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激振器上;调平升降装置的组成为:夹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V”型槽下夹具固定于电热板上,电热板底部依次通过隔热板、升降台、调平台、过渡底座与底座相连。该试验装置能更有效模拟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微幅冲击磨损,从而为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设计、制造与维护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