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电线杆

    公开(公告)号:CN10908348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935746.X

    申请日:2018-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安全防护装置的电线杆,包括杆体和防护罩,多个防护罩从上至下固定安装在杆体上,防护罩为锥形结构;防护罩包括安装环、固定件和旋转件,固定件为锥形筒的3/4,旋转件为锥形筒的1/4,固定件和旋转件组成开口向下的锥形筒,安装环套装在杆体上,且安装环的内侧面与杆体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固定件的上端与安装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旋转件的上端设置有弧形滑棱,安装环的下侧面设置有弧形滑槽,旋转件的上端通过弧形滑棱和弧形滑槽与安装环可滑动连接,旋转件设置在固定件的内侧。本发明的电线杆通过在电线杆杆体上安装防护罩,防护罩为锥形筒结构,可以在旋转件与固定件锁定的情况下起到阻挡作用,避免非工作人员攀爬电线杆。

    一种智能安全防盗充电桩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13713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0800722.9

    申请日:2017-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安全防盗充电桩,包括充电亭,充电亭的上方设有警报器和闪光灯,充电亭内设有充电桩,充电亭上设有窗口,窗口的顶部设有摄像头,窗口中设有挡板,挡板的一侧设有充电枪,挡板的另一侧设有显示屏、插卡槽、入钞口和人脸扫描仪,且显示屏、插卡槽、入钞口和人脸扫描仪均设置在充电桩的上端,充电亭上窗口所在的一侧可打开,且该侧还设有指纹开锁器,通过设置摄像头,并将拍摄的图像发送到供电公司,可以通过摄像头查看路面情况;再设置压力传感器、警报器和闪光灯,若强行打开充电亭,压力传感器将锁孔受到的压力与设定的压力值比较,压力较大,CPU处理器控制警报器响起,闪光灯发亮,能够提醒附近的人们。

    一种用于小区的防偷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4707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16717.0

    申请日:2017-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5/00 G01R11/24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小区的防偷电系统,包括工业控制电脑、进线侧电力导线、集成式电能表箱、出线侧电力导线和监控芯片模块,工业控制电脑通过数据导线连接两个电流检测器分别检测集成式电能表箱的进线侧电力导线和出线侧电力导线的电流值,并比较二者之间差值,从而整体判断电流流失量,集成式电能表箱设有监控芯片模块和电能表,电能表分别各自通过数据导线连接监控芯片模块,监控芯片模块将监控的数据通过信号发射接收器传递至工业控制电脑,工业控制电脑指令集成式电能表箱发出警报或进行断电,从而减少电能流失。本发明结构精密、检测精确具体,可以很好的防止小区的偷电行为,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的智能敷设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920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34532.0

    申请日:2015-07-22

    Abstract: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的智能敷设设计方法。其包括建立能够兼容CAD和三维展示的界面;建立接地网设计输入输出及中间结果数据库;接地网设计计算及结果展示等步骤。本发明效果:采用了形象的CAD界面和灵活的输入输出接口交互式结构,设计人员可根据变电站面积大小选择敷设接地网的区域,灵活选择所需接地材料及给定初始界面,具备自动计算接地网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和截面校验的功能,并能够自动输出接地网设计计算结果表,对敷设效果加以三维展示。还具备和其他接地材料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的功能,推荐出最优接地方案,具有准确、高效、灵活、经济、形象的特点。

    一种变电站光伏容量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60580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565909.7

    申请日:2013-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光伏容量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由:(1)建立光伏容量与站用负荷容量的匹配模型,(2)根据站用负荷总量的约束条件初步确定光伏系统容量范围;(3)建立光伏容量与紧急运行负荷的功率匹配模型;(4)光伏系统容量确定;本发明提出一种既考虑站内正常生产负荷又考虑紧急事故状态负荷的变电站容量确定方法,综合了不同工况下负荷特性求解变电站光伏系统的容量,该方法能够有效匹配变电站负荷需求,对提高变电站光伏系统利用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