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28812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083405.9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合金高性能超塑性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锌0.5‑2.5,银0.05‑1.0,钙0.05‑1.0,锆0.05‑1.0,其余为镁,除镁外合金元素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总量小于3%。该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梯度温度熔炼、准快速凝固、轧制工艺和再结晶处理四个步骤,本发明突破传统超塑性镁合金设计原则,通过多元少量合金成分设计原则、准快速凝固方法和轧制工艺相结合,得到了具有低合金高性能、短流程低成本特点的超塑性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成分优化后的合金可获得抗拉强度>300MPa,延伸率>15%,室温性能优异,此外,成分优化后的合金还具有超塑性,300℃下,延伸率>300%;250℃下,延伸率>250%。
-
公开(公告)号:CN11083510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211722.0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1B32/324 , C01B32/348 , C01B32/342 , C01B32/3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低成本、微孔和介孔发达的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生物质多孔材料是通过干燥、粉碎、碳化、活化、酸洗和深冷等步骤制备的。制备的生物质多孔材料结构稳定,性能优异,有效解决了现有碳材料容量低、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陷,可广泛用于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超级电容器、水资源净化、空气净化等领域材料,其中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获得的汉麻秸秆基多孔碳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639.5mAh/g,循环100次放电容量为756.8mAh/g;另外,本发明的生物质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竹醋原液的吸附量可达128.3-161.5mg/g,脱色率达到72%以上。本发明为生物质作为电池、吸附等领域材料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制备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058324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91253.2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分检、无破损葵花籽收割方法及其收割装置,本发明的自分检、无破损葵花籽收割装置包括机架、钢筋钳口、输送机构、分检机构、脱籽机构、吸风机、液压升降机构、动力输出机构和底座。钢筋钳口用于收集向日葵盘,输送机构用于将采集到的葵盘输送到分检机构,分检机构用于分检出大直径和中直径葵盘,并将其分别输送到后续脱籽机构,双层脱籽机构用于将分检后的大、中葵盘分别进行脱籽处理;吸风机可以将葵花籽中的杂物分离出去。本发明实现了一次性完成葵盘收集、大中葵盘分检、脱籽、杂物分离和籽粒收集的葵盘收割过程,不存在拨禾轮对葵盘打击损失籽粒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8017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73787.4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弱织构高强塑性低合金含量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铸坯、低温固溶、轧制和退火处理四个工艺步骤,其轧制工艺依次为高温大压下量轧制、高温中压下量轧制和低温小压下量轧制;所述镁合金中镁的总含量大于97wt.%,且不含有稀土元素。该工艺简单、易操作,且易于批量生产的镁合金板材轧制方法,使所制备的镁合金板材织构弱化,晶粒均匀细化,具有室温高强塑性特性,显著提高镁合金材料的轧制成品率和板材成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67592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58992.3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称衬板轧制制备镁/铝/钛复合板的方法,由于钛合金强度明显优于镁合金和铝合金,轧制复合时朝变形小的钛合金一侧弯曲,严重时甚至无法复合。为此,本发明将两组镁/铝/钛合金板材按照镁/铝/钛/钛/铝/镁的次序叠放后,用上、下两块硬质合金衬板加持,两层钛合金板间涂覆高温隔离剂,将叠放的两组合金板材和衬板一起加热后轧制复合,制得两组镁/铝/钛复合板。将两组镁/铝/钛合金板材对称轧制可有效防止复合板弯曲,一次轧制出两块复合板,采用衬板轧制可增大轧制压下量,且无需将多层合金板材连接便可咬入,故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复合效率高,复合板界面质量好、强度高等优点,该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金属复合板轧制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62264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22901.3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非对称连续大变形挤压加工成型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塑性成型领域。本发明采用非对称连续挤压模具实现镁合金板形挤压成形。具体加工工艺为:板形铸料由多元少量镁合金亚快速凝固浇注得到,然后把镁合金板形铸料放在可拆卸模芯中,通过外置加热炉加热,加热后放在模架中,合模后通过挤压杆施加压力,板形铸料在模芯上部分的镦挤腔内镦挤变形,然后挤压杆继续施加压力,板形铸料通过非对称的成型通道孔发生非对称挤压变形,在连续变截面大变形挤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变形,制备出性能优化的薄板镁合金。通过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可获得组织均匀、性能优化的镁合金薄板形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333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177110.X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麻纤维复合板连续局部辊压成型工艺方法,属于麻纤维复合板成型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目前的成型工艺无法生产0.2-2mm厚度的超薄麻纤维复合板,提出了一种通过将预制体在一定温度预热后进行连续辊压,使其厚度逐渐能够达到0.2-2mm的超薄厚度。该方法制备出来的超薄型麻纤维复合板,具有内部组织致密、界面性能好、具有表面纹饰、综合力学性能好、成型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墙纸、复合板材的面饰板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291607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82019.7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模压-轧制复合成型工艺方法。其中天然麻纤维必须进行脱胶与改性处理,其中基材可以是聚丙烯、聚乳酸、聚乙烯、尼龙6、尼龙66纤维等。将天然麻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基纤维固相共混,通过气流铺网或者梳理铺网和针刺固结而成毡材(预制体),在轧制成型的基础上增设成型模具,调节压辊之间的间隙,进行复合成型。由于闭式模具作用,将沿轧制方向的剪切力一部分转化成法相方向的压力,增加压下量,也可以有效避免轧制过程中试样边缘的开裂,从而制备不同厚度的麻纤维复合板材。模具内部带有形状各异的型腔,方便成型各种形状的制品。
-
公开(公告)号:CN10898222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092400.4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金属板试样单轴拉伸试验大应变范围应力应变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构建出金属板试样单轴拉伸失稳颈缩逐级扩展的阶梯模型。只需要测量板试样拉伸失稳后瞬时标距长度和颈缩处最小截面宽度,基于颈缩阶梯模型每一时刻颈缩阶梯坐标,构建颈缩轮廓的插值曲线表达式,利用颈缩在宽度和厚度方向的力学关系,并联立体积不变定律,求解颈缩阶梯模型的参数,最后通过Bridgman法计算该时刻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本发明省去现有方法中颈缩外轮廓曲率半径的试验测量环节,并且提高了大应变范围应力应变曲线的测量精度,对于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44382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15024.6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5/02 , B32B3/08 , B32B5/06 , B32B5/26 , B32B2262/065 , B32B2307/50 , B32B2307/558 , B32B2307/56 , B32B2307/718 , B32B2419/00 , B32B2571/00 , B32B2601/00 , B32B2605/00 , D01C1/00 , D04C1/02 , D10B220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合连接的麻纤维编织增强发泡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结构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的复合材料由麻纤维材料作为芯层增强体,聚乳酸发泡材料作为芯层基体,面板则根据具体用途选取,将麻纤维材料制成麻绳,通过交叉编制形成二维编织为带有负泊松比效应的芯层,将芯层与面板缝合,将缝合后预制件置于模具型腔内并通过超临界发泡技术将其内部填充聚乳酸发泡材料。本发明将负泊松比增强纤维结构、缝合工艺与聚乳酸发泡材料的优点相结合,可设计性较强;本材料是具有比强度高、质量轻、吸能和环保等突出特点的功能复合材料,一定程度上满足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和室内装饰等领域对新材料的迫切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