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206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04092.3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基础样本;所述基础样本包括现有住宅建筑的各住宅功能区基本特征数据,以及各住宅功能区对应运营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数据;步骤2:基于基础样本,提取建筑特征数据;步骤3:建立单元预测模块;单元预测模块用于基于建筑特征数据进行目标住宅建筑的单个住宅功能区在运营阶段内预产生的碳排放量预测;步骤4:建立建筑预测模块;所述建筑预测模块用于综合单元预测模块的预测结果,并输出目标住宅建筑在运营阶段内预产生的总碳排放量。本发明能够高效且准确地完成对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预测,且方法运作方便。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159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04276.7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吸波材料领域,首先将铁氧体固废进行提纯处理,接着将其和氧化石墨烯、三聚氰胺超声混合后烘干,再煅烧得到氮掺杂石墨烯‑铁氧体复合材料。最后,利用有机硅树脂进行强化复合制备得到氮掺杂石墨烯基吸波材料。本发明将利用铁氧体固废制备吸波材料工艺与氮掺杂石墨烯制备工艺相结合,通过原位反应制备氮掺杂石墨烯‑铁氧体复合材料,继而实现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制备。所制备的氮掺杂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在1~18GHz测试频段内屏蔽效能均超过了25dB,表明该氮掺杂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一种碳包覆镍铜合金纳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相应的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644155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7718.X

    申请日:2023-04-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波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包覆镍铜合金纳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相应的材料,本发明方法包括:在氩气气氛下将铜盐、镍盐和溶剂配置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得到镍铜合金纳米片溶液;向得到的镍铜合金纳米片溶液中加入乙醇进行沉淀,对得到的沉淀物高速离心洗涤和溶解,对得到的溶解溶液超声分散和洗涤,对得到的产物进行真空干燥处理,得到镍铜合金纳米片粉末,与碳源混合,研磨后得到镍铜合金纳米片与碳源混合粉末,在保护气氛中进行高温烧结处理,得到碳包覆镍铜合金纳米片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碳包覆镍铜合金纳米片材料,在较薄的厚度下实现优异的电磁吸波性能,使其可以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了对电磁波的吸收。

    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578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010776821.X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掺杂氧化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多孔超薄纳米片结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铁掺杂均匀分布于氧化镍的晶体结构中。本发明利用化学浴沉积法在近似中性的溶液中于FTO导电玻璃表面直接生长多孔超薄纳米片阵列,铁掺杂氧化镍多孔纳米片的孔径平均直径为150‑180nm,在晶体结构中,铁离子部分取代镍离子的位置。本发明中铁掺杂氧化镍纳米片生长分布均匀,铁掺杂的位置是均匀分布的,该材料具有优秀的电致变色性能并且在褪色态有很高的光透过率,最高可达到98.8%,可以在不同电压下实现透明和黑褐色的迅速可逆转变,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可用于电致变色智能窗和静电显示等环保节能材料。

    一种二维非均质含水介质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1618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044192.7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非均质含水介质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地下水流和污染物运移规律物理模拟领域。该方法包括现场采样非均质含水介质污染区中的土样,测量其渗透系数,并计算其均值和方差;采用直接傅里叶变换方法生成网格化的渗透系数场;在一个模拟装置中,按照该网格化的渗透系数场进行石英砂的填充,构建完成二维非均质含水介质物理模型,再现野外含水介质的非均质性。本发明方法能真实模拟野外条件含水介质空间变异程度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为地下水污染修复室内试验提供更为准确的物理模型,相较于以往用简单透镜体来刻画含水介质的非均质性更切合实际地下含水介质的空间变异性。

    可减小射流冲击的气浮支承及其进气孔承压腔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80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86418.9

    申请日:2022-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减小射流冲击的气浮支承及其进气孔承压腔设计方法,其中气浮支承包括气浮平台,气浮平台中贯穿设置由进气口、节流孔、承压腔构成的进气孔,承压腔的深度z与节流孔的直径d之比满足;设计方法首先确定节流孔的直径,然后基于承压腔深径比、节流孔直径计算得到承压腔的深度,最后基于承压腔的深度和的射流边界间断面的宽度计算得到承压腔的直径。本发明通过适当设置承压腔深径比,既能有效抑制气膜底部回流现象,又能提高浮板的稳定性。

    基于中心坐标注意力模型的目标识别分类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2230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943446.2

    申请日:2022-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心坐标注意力模型的目标识别分类及应用,包括:1.选取不同种类的SAR图像作为样本集;2.采用Lenet‑5网络作为骨干网络,将中心坐标注意力模型嵌入到最后一层卷积层与全连接层之间,获得融合权重系数矩阵;3.将融合权重系数矩阵与最后一层卷积层的输出通过像素级水平进行最优特征融合,并得到最终特征;4.将最终特征输入全连接层和softmax分类器得到预测结果,并与真实结果对比,完成网络训练过程;5.将待分类的SAR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并得到对应的类别。本发明能提高位于SAR图像中心的目标特征表征的完整性,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和分类效率,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Cu-Y3Zr4O1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74728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231419.2

    申请日:2022-03-10

    Abstract: 一种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Cu‑Y3Zr4O1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固液共沉淀;(二)煅烧;(三)机械合金化;(四)放电等离子烧结。本发明通过固液共沉淀和煅烧的方法得到了复合氧化物粉末,并使用机械合金化法将复合氧化物颗粒添加到铜基体中,从而达到弥散强化的效果。与传统的氧化物不同,该复合氧化物在铜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并且这些纳米级的氧化物颗粒与铜基体之间的界面为半共格关系,良好的界面关系意味着更强的界面结合力。大大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电导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等离子体活化和烧结致密化的联合作用细化了铜基合金的晶粒尺寸,得到了晶粒结构更加均匀、密度更高的超细甚至纳米结构的铜基合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