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型钢板-原竹-混凝土组合楼板

    公开(公告)号:CN208056422U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20534356.7

    申请日:2018-04-07

    Abstract: 一种压型钢板-原竹-混凝土组合楼板,包括压型钢板、栓钉、纵向原竹、空心管、混凝土、钢筋网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压型钢板槽部中心轴线处间隔焊接两个以上栓钉,内含天然竹节的纵向原竹横向间隔布置于压型钢板槽部中心轴线处,其上、下表面对应各栓钉位置处开设直径小于纵向原竹内径的贯穿孔,并设有空心管贯穿各贯穿孔,底端置于压型钢板的上表面,顶端不低于纵向原竹上表面,栓钉穿过贯穿孔内腔,底端焊接于压型钢板上表面,混凝土浇筑于压型钢板的上部,其内部设有钢筋网。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绿色环保,压型钢板可作为施工时的模板,兼作结构的受力钢材,原竹的使用减少了混凝土用量,低碳环保,减轻结构自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FRP-橡胶-钢复合管混凝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1762818U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1020530459.X

    申请日:2010-0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FRP-橡胶-钢复合管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FRP层(1)、橡胶层(2)、钢管(3)和核心混凝土(4)四个部分由外向内共同构成;其中,FRP层(1)、橡胶层(2)和钢管(3)三个部分通过树脂粘结形成一个复合管整体,核心混凝土(4)填充于复合管内部,复合管对内部核心混凝土(4)施加约束增强作用。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的钢管混凝土、FRP管混凝土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可设计的屈服平台及可设计的屈服后强化的二次刚度,承载力储备大,阻尼性能好,耐久性好,尤其在罕遇地震下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及良好的吸收振动荷载能量的能力,可应用于土木建筑结构领域的柱、桥墩等构件。

    一种FRP-竹集成材组合节点
    8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865442U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22707608.6

    申请日:2021-11-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FRP‑竹集成材组合节点,包括:FRP‑竹组合柱、FRP工字梁、π形连接钢、螺栓、垫板、铆钉。所述FRP‑竹组合柱采用的是FRP型材,内部嵌入竹集成材,由环氧树脂胶粘接而成;π形连接钢装配在FRP工字梁的左右两侧,并通过螺栓和铆钉分别连接FRP‑竹组合柱和FRP工字梁。在本实用新型中,FRP型材具有较好的机械和使用性能,与竹集成材结合时,可提高刚度、强度、耐久性和环境影响,材料来源广泛、绿色,π形连接钢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该结构整体受力性好,结构的耐久性能好且具有更高的刚度和强度。

    一种竹集成FRP型材装配式组合梁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16809526U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22977081.9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集成FRP型材装配式组合梁桥节点,包括:竖直腹板、斜腹杆、U型套接件、高强螺栓、下弦杆。所述节点试件由单根下弦杆、单根竖直腹杆、两根斜腹杆、高强螺栓和U型套接件装配而成,节点杆件下弦杆、斜腹杆、竖直腹杆均为竹集成FRP型材,以FRP型材为外壳,型材采用矩形截面,内部填充竹集成材作为芯材;U型套接件对节点核心区域进行包裹,利用高强螺栓将不同杆件串联组合。在本实用新型中,竹集成FRP型材具有轻质高强、局部承压能力强的特点,其芯材可以对FRP外壳进行有效支撑,在不显著增加型材质量的同时,可显著提高型材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U型套接件包裹核心节点区域,有效地提升了节点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整体刚度。

    一种预应力筋曲面CLT屋面板

    公开(公告)号:CN216196059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663618.4

    申请日:2021-1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筋曲面CLT屋面板,包括曲面CLT板、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固装置。所述的曲面CLT板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的预应力筋沿着开设的通孔贯穿曲面CLT板,预应力筋装穿于CLT通孔中。所述的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包括锚垫板、锚板、夹片。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筋曲面CLT屋面板,通过设置预应力筋可提高结构的抗弯刚度,预应力筋锚固装置可预防预应力筋回缩,从而防止预应力筋产生预应力损失,并将预应力传递到曲面CLT板上。该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材料来源广泛、绿色,可用于木结构建筑的楼板结构中。

    一种自复位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15253516U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20764069.7

    申请日:2021-04-14

    Inventor: 王立彬 赵珉 丁祥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复位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带肋工字梁、预应力筋、弧形角钢、螺栓、锚垫板、加劲肋。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设置预留孔道;预留孔道和加劲肋孔道内穿过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一端与钢管混凝土柱固定连接,并张拉预应力;弧形角钢分别设置在带肋工字梁的上下两侧,并通过螺栓连接钢管混凝土柱和带肋工字梁。在本实用新型中,预应力筋可使结构在地震作用后恢复到初始状态,加劲肋可提高结构的抗扭性能,弧形角钢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该结构整体受力性好,结构的震后残余变形较小,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

    一种槽口连接的正交胶合板

    公开(公告)号:CN212978658U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20413256.6

    申请日:2020-03-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槽口连接的正交胶合板,包括纵向齿形锯材和横向齿形锯材。所述的一种槽口连接的正交胶合板,通过聚氨酯胶黏剂将纵向齿形锯材和横向齿形锯材粘结成正交胶合板。所述的纵向齿形锯材粘接的一侧间隔分布槽口。所述的横向齿形锯材粘接的两侧间隔分布槽口。所述的一种槽口连接的正交胶合板,通过槽口的分布,减少了胶合板的整体厚度,增加了纵向与横向锯材的连接性能,增强了整体性。该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材料来源广泛、绿色。

    一种新型低频高效路面集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486403U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20975399.6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一种新型低频高效路面集能装置,所述的路面集能装置包括封装保护装置、多个压电换能器和金属模具,封装保护装置为开槽的圆柱体结构;压电换能器为钹式压电换能器,置于封装保护装置中,各换能器之间采用电学并联方式连接;钹式压电换能器和封装保护装置均置于金属模具中。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新型低频高效路面集能装置能够将交通轴载振动产生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进行收集利用,在低频荷载条件下仍拥有较好的压电发电性能,减少了由路面振动变形带来的损害,克服了以往路面集能装置易受损的问题,延长了路面集能装置的使用寿命,与路面协同性好,能量转化效率高。

    一种钢木组合箱梁
    8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854530U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20499974.7

    申请日:2019-04-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木组合箱梁,包括:CLT桥面板、钢木组合箱梁块、钢腹板、CLT边腹板、螺钉、H型钢、翼缘板和螺栓。所述CLT桥面板、H型钢和翼缘板开设有螺栓孔,CLT桥面板与翼缘板分别搭接在H型钢槽内并用螺栓锚固;所述CLT桥面板与CLT边腹板通过螺钉连接,CLT边腹板与钢木组合箱梁块通过E1级酚醛胶进行粘接,CLT桥面板下部与钢木组合箱梁块上部通过E1级酚醛胶进行粘接,钢腹板与钢木组合箱梁块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钢木组合箱梁块由若干异形钢板和细长窄梁组成,异形钢板的两端通过E1级酚醛胶粘接在上下交错的细长窄梁的边缘。CLT桥面板、钢木组合箱梁块、钢腹板、CLT边腹板构成单箱多室空间箱梁,充分利用了钢木结合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抗弯和抗扭性能,适用于大跨人行及摩托车等轻型交通桥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木结构螺栓钢珊板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9099532U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21895966.6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结构螺栓钢珊板节点,包括:两块连接钢板、两块钢珊板、钢端托板、木构件、螺栓、螺帽、钢板螺栓孔、木构件螺栓孔组成。所述两块钢珊板通过环氧树脂胶粘接在木构件两侧,钢端托板粘贴于木构件端部,两块连接钢板、两块钢珊板和木构件通过螺栓锚固在一起。钢珊板和钢端托板改善木构件节点部分的应力分布,提高木构件局部抗剪承载力和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木结构螺栓钢珊板节点构造简单、易于生产与安装。(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