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水中细颗粒运动观测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5738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397211.3

    申请日:201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0 G21C17/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水中颗粒物质运动观测实验装置,包括:由压力容器外壁(4)制备的压力容器,其内填充有带有颗粒物质的水;探头(5),其发射的X射线透过压力容器外壁(4),并以图片形式记录和收集压力容器内颗粒物质的运动情况;防护层(3),其防止探头(5)的射线辐射,并加强压力容器外壁(4)的结构强度;升压泵(1),其将带有颗粒物质的水加压注入压力容器中;和,固定设置于压力容器底端的加热板(6),其对压力容器内的带有颗粒物质的水进行加热。所述装置耐压强度大,通过探头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对超临界状态的颗粒物质的运动沉积变化进行直观的、明确的研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高。

    一种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67526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259917.8

    申请日:2015-05-20

    Inventor: 陈娟 杨旭 周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该系统包括内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和设置在外层安全壳顶部的冷却装置,在内层安全壳上设置的热管导液装置、和在所述内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之间设置的疏导空气流通方向的导流装置,冷却剂从顶部喷洒在内层安全壳上形成液膜,通过热管导液装置一方面可以抑制液膜的断裂,提高液膜与空气进行的热交换效率,从而将安全壳表面的热量排出安全壳内;另一方面,可以将未被液膜覆盖的安全壳表面上的热量导入内层安全壳与外层安全壳的换热空间最终排出安全壳内,从而完成本发明;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热管导液装置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具有高效换热、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一种核燃料元件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01311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46847.3

    申请日:2016-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3/60 G21C3/08 G21C3/58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燃料元件,所述核燃料元件(100)包括外壳层(1)和内壳层(2),所述外壳层(1)和内壳层(2)之间形成封闭结构以填装燃料芯块(3);核燃料元件(100)为管状结构,其内壳层(2)内部形成中空流道区(4),所述中空流道区(4)和外壳层(1)外部通以冷却剂。本发明中核燃料元件具有中空流道区,核燃料元件内外均通过冷却剂,极大提高了核燃料元件的传热效率,可有效避免核燃料元件冷却效果不足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一种铅基反应堆控制棒配重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629790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82954.9

    申请日:2016-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基反应堆控制棒配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包括第一配重板(1)、设置于第一配重板下表面的缓冲件(2)和任选地附加配重板(3),其中,所述第一配重板配重组件卡套于星型架上,从而在不改变反应堆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控制棒的重力,当发生紧急情况需要落棒停堆时,配重组件使控制棒能达到足够的加速度,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落棒过程。(1)上开设有与星型架相匹配的星型槽(11),使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颗粒脱除器

    公开(公告)号:CN10589518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43006.5

    申请日:2016-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质的颗粒脱除器,其包括流体通道(11)和冷却水通道(12),用于在冷却水作用下形成热泳效应;在流体通道(11)的管道内壁设置有“碳海绵”吸附层(111),所述“碳海绵”吸附层(111)为有机高分子气凝胶,用于吸附经热泳效应移动至流体通道(11)内壁处的颗粒;其中,所述过度段(2)的内径大于工作段(1)的内径,用于产生突扩突缩效应,使颗粒在突扩突缩过程中进行凝并;在本发明中,所述流体通道(11)为多个,其可以为圆形柱体或多边形柱体。本发明所提供的颗粒脱除器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脱除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中小于2.5μm的小颗粒物。

    一种螺旋流式防沉积倒U型管

    公开(公告)号:CN104344758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322644.8

    申请日:2013-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用螺旋流式防沉积倒U型管,包括筒状倒U型管管壁及其内部设置的螺旋折流板,螺旋折流板的螺旋面通过与倒U型管中心线垂直正交、其长度为倒U型管半径的直线段做螺旋运动而形成,螺旋折流板的外边缘与倒U型管内壁相接,螺旋折流板的螺旋角为20°-50°。增加螺旋折流板,这样流体由原来的直线流动变成连续的螺旋状流动,以螺旋流的方式冲刷传热管束,防止颗粒物沉积于管壁。该倒U型管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拆装的特点,可有效提高蒸汽发生器U型管的经济性及安全可靠性。

    防液态铅铋合金中颗粒物沉积的一回路冷却剂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03531257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415444.7

    申请日:2013-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能装备领域,公开一种防液态铅铋合金中颗粒物沉积的一回路冷却剂管道,包括一回路内管道及其外设置的加热层。增加设置在一回路内管道外面的加热层,可通过加热层给内管道加热,使内管道的温度比冷却剂铅铋合金流体温度高,利用热泳原理,冷却剂内不熔细微颗粒物会从温度高的一侧移动到温度低的一侧,即颗粒物从管道内壁向管道中心移动,而不会向管道内壁移动,从而防止颗粒物沉积于管道壁。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维护的特点,可有效地提高一回路管道的安全性和换热性。

    使用石墨烯层的反应堆控制棒

    公开(公告)号:CN105448355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245878.1

    申请日:2014-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和核能领域的使用石墨烯层的反应堆控制棒,本发明改变控制棒材料,在传统的Ag-In-Cd材料基础上,增加一些石墨烯材料,石墨烯材料为多层石墨烯结构,可放置于传统的Ag-In-Cd材料制成的棒料外表面、内表面或者中部,这样既保证了传统控制棒的中子吸收截面,又提高了反应堆控制棒的机械强度,进一步确保核电的安全性,反应堆安全、有效运行,也保证了控制棒的外观尺寸,不会导致整个压力容器的结构改变。控制棒吸收反应堆中子,在正常运行时调节反应堆功率,事故下引入负反应性。同时,从整个控制棒的制造和加工来看,加入石墨烯层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一种具有石墨烯层的U型管
    9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2211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245405.1

    申请日:2014-06-04

    Inventor: 周涛 宋明强 刘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石墨烯层的U型管,该U型管用于核电站一回路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中,其管壁设置石墨烯层;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石墨烯层的U型管具有热阻小,发电效率高,机械强度大和经济实用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