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历史时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762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366683.9

    申请日:2011-11-18

    Inventor: 杨志峰 郭通 陈贺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湖泊历史时期生物物种数据短缺的问题,发明了一种以湖泊表水理化因子、水中浮游植物群落及表层沉积物理化因子为依据,运用小波分析、遗传算法、典范对应分析的数学模型构建历史时期浮游植物群落的方法,从而了解历史时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与理化因子的作用关系,对理解历史时期湖泊环境演变及生态系统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一种土壤环境中痕量天然及合成雌激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36001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154070.4

    申请日:2010-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中痕量天然及合成雌激素的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土壤样品中痕量天然和合成雌激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本方法将采集好的土壤品进行冷冻干燥,采用丙酮进行快速溶剂萃取,得到萃取液,采用固相萃取柱浓缩富集其中的雌激素,采用乙酸乙酯将雌激素从固相萃取柱上洗脱下来,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雌激素浓度。该方法环境友好、易于操作、且回收率较高,能够快速分析土壤样品中痕量天然和合成雌激素的含量。

    一种流域累积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64508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110194177.6

    申请日:2011-07-12

    Inventor: 杨志峰 张力小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流域环境风险风险源多样,上下游累积,风险受体复杂繁多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GIS技术有效插元的流域累积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以流域范围内沿江化工园作为环境风险评价点源,通过相关的量化模型,如火用(Exergy),对环境风险源危险性进行量化;然后,建立GIS空间累积模型,并耦合流域水质扩散的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环境风险累积场,将流域风险累积场通过取水口作用于取水口的服务范围;对沿江环境受体的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风险强度与受体脆弱性评价等级的运算结果,确立区域风险高低,基于GIS的空间显示功能,生成流域环境风险分级图。该评价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风险管理以及污染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中。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生物膜功能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454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99472.0

    申请日:2011-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生物膜功能调控方法,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水污染防治领域。它是以易降解有机物进行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产电菌种的富集培养,然后以携带可移动功能基因片断(其上含有编码难降解有机物降解的基因)的微生物作为基因供体菌,通过基因供体菌与阳极生物膜微生物杂交,使功能基因片段转移到阳极生物膜微生物中,从而使阳极生物膜具有了分解难降解有机物产电的功能。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通过驯化培养难降解有机产电菌时间长、困难大的缺点,具有简单、快捷、高效等优点。

    厌氧-好氧一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废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276064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99476.9

    申请日:2011-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好氧一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处理系统,它是通过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内构建兼性产电菌和兼性降解菌,并通过厌氧、好氧交替的运行模式,达到利用有机物厌氧产电及将其好氧降解的目的。它克服了以往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利用有机废水产电时,有机物降解不彻底的问题,实现了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它具体特征在于:燃料电池系统包括阴极室,阳极室,阳极室的阳极,阴极室的阴极,阴阳两极间有分隔膜,阴极室和阳极室均设置曝气头;阳极室的阳极附着兼性产电微生物,阳极室溶液中有兼性降解微生物,通过厌氧、好氧交替的运行方式,实现厌氧条件下废水产电和好氧条件下有机物快速降解。

    一种快速吸附去除水中微量多环芳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91292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237602.0

    申请日:2010-07-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聚乳酸-己内酯(P(LA/CL),7/3)电纺纳米纤维膜快速吸附去除水中微量多环芳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利用其吸附去除水中微量多环芳烃。具体是先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己内酯(P(LA/CL),7/3,即合成时聚乳酸与聚己内酯用量比例为7∶3)为原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电纺纳米纤维膜,然后再将电纺纤维膜与不同浓度的多环芳烃混合溶液反应以吸附去除水中多环芳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吸附去除水中微量多环芳烃的方法,该方法可在20分钟内吸附去除水中80%以上的多环芳烃(浓度范围为1~10微克/升),且吸附剂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回收利用;方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高效省时。

    一种生态需水季节差异快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50763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170086.1

    申请日:2009-09-03

    Inventor: 杨志峰 孙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分析生态需水季节差异的方法,针对目前生态系统生态水文相关关系资料非常匮乏情况下,不同类型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均存在不能快速分析生态需水时间差异的不足,将生态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生态目标划分为关键期生态目标和需水量时间变化目标两部分。以生态、生产需水矛盾最突出的生物繁殖期对栖息地环境要素的要求作为关键期生态目标,并确定关键期生态需水量,采用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年内时间变化率作为生态需水量年内时间变化目标,最终确定生态需水季节差异,实现快速分析生态需水季节差异要求。本发明避免繁琐的计算工作量和资料需求量,有效实现生态需水季节差异快速分析的目的。

    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10058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297458.X

    申请日:2010-09-29

    Inventor: 全向春 杨志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一种适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补料运行和低负荷运行两个阶段,首先将絮状活性污泥接种到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反应器后,向低浓度生活污水中补充添加易降解碳源使进水COD调整到600~800mg/L,采用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的序批式运行模式培养活性污泥至半成熟或成熟状态的好氧颗粒污泥后,再以低浓度生活污水继续培养,采用进水-曝气-沉淀-闲置-排水的序批式运行模式进行好氧颗粒的低负荷驯化和培养,即可。该污泥颗粒粒径较大,对低浓度生活污水中COD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到93%以上。

    一种基于对生态系统扰动程度评价的湿地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44161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71495.3

    申请日:2010-09-03

    Abstract: 一种基于对生态系统扰动程度评价的湿地适宜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首先分析湿地形态特征,根据湿地水面面积随水位变化的变化率,得到影响湿地水面面积变化的关键水位,并根据关键水位和其离散结果构造出包括初始生态水位方案在内的多个生态水位方案。然后应用Mann-Kendall法分析水位时间序列值,找出水位变化的突变点以确定自然条件下的水位状态。在此基础上再对各生态水位方案进行修正水文指数评价,确定一系列达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要求的湿地适宜生态水位方案,最终确定适宜生态需水量方案。该发明能够提供一系列适用于不同供水条件的适宜生态需水量方案,保证不同时期生态系统不会因为缺水而剧烈退化,在水资源管理配置中可操作性更强。

    一种城市生态单元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3696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08473.2

    申请日:2010-06-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城市生态单元调控方法。该方法在城市空间更小的尺度上,即生态调控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各生态调控单元资源优势、生态问题、生态隐患,并结合单元的生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套可以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控制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污染控制、环境质量、人口控制、开发强度控制、产业控制、生态建设等方面共31个量化指标;并制定生态控制要点,以及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重点,开发利用方向与生态环境整治的方向和途径;同时针对各生态控制要点规定具体的环境控制和生态维育措施,即调控单元调控导则,使生态规划成果落到实处,具有可操作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