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220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70003.5

    申请日:2019-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L3/5027 B01L220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微流控系统包括键合设置的密封层、微通道层和基底层;微通道层位于密封层和基底层之间;微通道层上设置有储液腔室、反应腔室和液体出口,在储液腔室与反应腔室之间,反应腔室与液体出口之间均设置有微通道;密封层具有与储液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与反应腔室连通的第二开口,以及与液体出口连通的第三开口;第一开口为进液口,在液体进入储液腔室后连接第一盖体;第二开口连接第二盖体;第三开口为排液口。基底层对应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控流件,对应第二开口设置有第二控流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液体采集量,进而提高液体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避免液体采集后在运输和进样时造成污染。

    防眩光装置和后视镜
    8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9170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01420.4

    申请日:2019-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眩光装置和后视镜。防眩光装置包括反射层、透镜组件、感光器和控制器;透镜组件包括液晶分子和位于液晶分子两侧的驱动电极,至少一侧的驱动电极包括多个子电极;反射层设置于透镜组件的入射侧的对侧;感光器配置为采集透镜组件的入射光的光强信号;控制器配置为根据光强信号调节子电极的驱动电压,以改变透镜组件的光轴方向。在本发明中,控制器能根据感光器采集的光强信号控制是否施加于子电极上的驱动电压以调整透镜组件的光轴;当透镜组件的入射光的光强信号过强时,控制器能够调整透镜组件的光轴,从而改变反射光的路径,使得光强信号过强的反射光能够偏离人眼,防止光强信号过强的反射光进入人眼造成眩晕。

    集成电路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9270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64600.9

    申请日:2018-09-12

    Inventor: 王志东 兰荣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封装结构,属于电子元器件领域。该集成电路封装结构包括:半导体芯片;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半导体芯片,所述封装层包括交替层叠的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封装层的数量之和至少为3;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封装层中的一个的热膨胀系数为正,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所述第二封装层中的另一个的热膨胀系数为负。本发明能避免封装层受热变形,便于集成电路的封装。

    一种光谱检测仪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739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56067.9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谱检测仪和检测方法,所述光谱检测仪包括一种光谱检测仪,包括光源;分光装置,对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进行分光处理;用于放置待测物的样品池;用于检测经过所述待测物的吸收光谱的检测器和微处理器;所述光谱检测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样品池内部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待测物的高度;和高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微处理器根据所述传感器测量的待测物的高度来指令所述高度调整装置调整所述样品池的高度直至待测物的中心位置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中心轴重合。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能够将待测物完全处于光束的照射范围内,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全方位检测,并提高检测精度。

    成像设备、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911665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012562.2

    申请日:2018-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成像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可读存储介质。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空间姿态传感器、处理器、液晶透镜和控制电路;液晶透镜设置在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光路上,且与控制电路连接;空间姿态传感器用于获取成像设备的空间姿态,并将空间姿态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空间姿态计算成像设备的偏移矢量,并根据偏移矢量确定液晶透镜的出光方向,以及根据出光方向获取第一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液晶透镜进行摆焦。本实施例中可以解决由于用户拍摄过程中的抖动而引起的图像模糊的问题,达到光学防抖的目的,有利于提升用户拍摄体验。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背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公开(公告)号:CN10903730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074915.1

    申请日:2018-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背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背板包括设置在基底上的共面结构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共面结构层上的发光结构层,所述共面结构层包括通过同一次制备过程形成的共面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和薄膜电池。本发明通过将薄膜晶体管和薄膜电池构建成共面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集成度,有效减小了整体模组厚度,通过同一次制备过程形成薄膜晶体管和薄膜电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构图工艺次数,简化了制备流程,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产品缺陷检测系统
    8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14235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1422182.9

    申请日:2020-07-17

    Abstract: 一种产品缺陷检测系统,涉及产品缺陷检测技术,包括载台、光源、光调制器、图像获取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所述载台配置为承载待检产品;所述光调制器配置为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入射光进行调制后,发射到所述待检产品的待检区域;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载台的上方,配置为获取及输出所述待检产品的待检区域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配置为接收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输出的图像信息,并确定所述待检产品的缺陷信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系统,通过设置的光调制器来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调制,以改变照射在待检产品上的光的照射方向,从而可以对待检产品的待检区域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如此,可减少光源的设置数量,且可降低对光源位置调整的频率。

    真空载物台
    8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444940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258454.6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物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载物台,该真空载物台包括:基台;设置于基台的上表面的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真空阀和真空吸嘴;设置于基台的上表面、位于吸附装置至少一侧的刚性支撑装置。使用时先将产品放置于真空载物台上,用真空吸嘴吸附产品,再令产品与刚性支撑装置接触,以令刚性支撑装置起到支撑产品的作用。由于吸附装置对产品有吸附力,刚性支撑装置又会给产品一个与吸附力方向相反的支持力,能够保证产品受到的力互相平衡;且由于产品与刚性支撑装置之间为硬接触,当真空载物台高速移动时,有效减小了产品的抖动和偏移。

    显示面板检测装置
    8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41030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21246136.8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检测装置,属于显示屏领域。显示面板检测装置包括传输机构、面阵相机组和线阵相机组。传输机构具有用于承载显示面板的承载面,显示面板具有平面部和与平面部的边缘连接的曲面部。面阵相机组用于拍摄显示面板的平面部,面阵相机组与传输机构间隔布置;线阵相机组用于拍摄显示面板的曲面部,线阵相机组与传输机构间隔布置。通过正面图像和侧面图像确定显示面板是否存在缺陷。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检测装置可以检测曲面显示面板的曲面的缺陷,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玻璃运输箱
    9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199436U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20139154.X

    申请日:2013-03-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运输箱,包括箱体,与所述箱体盖合以形成内部空间的盖板,和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内部空间内、且可相互拼接的多个内隔板,其中,所述内部空间形成显示屏玻璃承载空间;在所述多个内隔板的分隔拼接状态下,所述多个内隔板与所述箱体以及所述盖板配合,将所述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子显示屏玻璃承载空间。当上述玻璃运输箱需要承载子显示屏玻璃时,将上述多个内隔板进行分隔拼接,使其处于分隔拼接状态,将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承载子显示屏玻璃的子显示屏玻璃承载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玻璃运输箱既能够承载整块的显示屏玻璃,又能够承载切割后的子显示屏玻璃,能够节约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