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4441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06820.2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7D209/86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酶催化氧化断裂叔胺C‑N键的方法,属于化学与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芳基叔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利用廉价金属Fe、Mn为卟啉活性中心,转化氧气为过氧结构与四价Fe、Mn的络合物;利用NHPI等助催化剂活化底物N‑亚甲基为自由基;二者协同作用下生成苯甲醛等苄基氧化产物,实现C‑N键的选择性断裂,生成咔唑等仲胺产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断裂叔胺C‑N键困难,反应条件苛刻的问题,有效提高C‑N键断裂产物咔唑的产率,同时采用绿色的氧气、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即可实现C‑N键断裂,具有绿色温和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8193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48831.0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7D307/52
Abstract: 一种生物催化体系中糠胺的分离纯化方法,属于生物质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生物催化体系糠胺分离纯化的空白,重点解决高菌体、蛋白、无机盐及共存副产物的转氨反应液糠胺分离的难题。提供了一种生物催化体系中糠胺的分离纯化方法,具体为固液分离获得转氨反应清液;吸附分离糠胺;吸附分离丙酮酸。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简单的固液分离去除菌体、蛋白,通过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材料的物理尺寸匹配、π‑π‑共轭相互作用特异性吸附生物催化体系糠胺,并经脱附获得高纯度糠胺,收率达到95%;并且对转氨反应液的副产物丙酮酸进一步吸附分离,回收高附加值丙酮。
-
公开(公告)号:CN11580691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653913.4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12N1/20 , C12P13/00 , C02F3/34 , A62D3/02 , C12R1/01 , C02F101/38 , A62D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株红球菌及其应用,属于含能材料微生物法处理的技术领域。提供一株具有降解RDX并利用RDX产3‑氨基丁酸的红球菌。本发明提供一株红球菌(Rhodococcussp.),名称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LMD,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210。本发明使用的红球菌Rhodococcus sp.LMD转化RDX为高附加值含氮有机物的能力,提示其在RDX废水资源化利用上有一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52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009608.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氟化酶突变体和细胞表面展示氟化酶的微生物细胞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为了能够解决全细胞催化过程中底物跨膜受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基因,以大肠杆菌工程菌是以大肠杆菌作为出发菌株,表达冰核蛋白N端编码基因和氟化酶编码基因获得的大肠杆菌工程菌,该工程菌可以将氟化酶基因稳定表达在大肠杆菌中,并自动展示于细胞表面,将酶直接与底物接触,避免了底物通过细胞膜的限制,最大限度提高酶的利用率,表面展示降低了外源蛋白对于宿主的影响,可以获得更大的细胞量,提高了工程化应用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055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0670577.3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胺‑N乙酰转移酶的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酶工程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了芳胺‑N乙酰转移酶的催化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将来自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芳胺‑N乙酰转移酶第231位赖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而获得芳胺‑N乙酰转移酶的突变体,本发明还公开了芳胺‑N乙酰转移酶突变体的酶学性质及底物特性,公开了包含芳胺‑N乙酰转移酶突变体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芳胺‑N乙酰转移酶的突变体高效催化芳胺化合物发生乙酰化反应,整个过程效率高、安全环保、操作简便,可用于芳胺乙酰化的绿色生物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2724455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11434459.4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C08J9/36 , C08J9/28 , C08F212/08 , C08F212/36 , C08F8/42 , C08F8/32 , C08F8/24 , C08L25/08 , B01D15/08 , B01J20/26 , C07C29/76 , C07C31/20
Abstract: 一种高效高选择性多元醇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树脂制备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多元醇及具有邻二醇、间二醇结构的其他高附加值衍生物提取分离过程,存在吸附材料选择性差、吸附容量低、价格较高,材料改性过程缺乏精确调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步骤1、油相制备;步骤2、水相制备;步骤3、氯球制备;步骤4、胺球制备;步骤5、硼酸树脂制备。本发明的方法避免了经氯甲基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为前体的改性过程中,氯甲基碱性条件水解、硼酸功能基负载率低等缺点,是一条路线短、成本低、官能团负载率高的硼酸功能基树脂制备技术。所得产物可简单高效的脱附再生,是一种高效高选择的多元醇吸附分离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046396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911377003.6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利用烟草水解液生产2‑苯乙醇的方法,属于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为解决上述烟草废弃物堆积以及菌株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发提供了一种利用烟草水解液生产2‑苯乙醇的方法,将烟草经过不同种类的酶制剂处理后,制得水解液,利用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A4,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177,发酵生产2‑苯乙醇。此发酵工艺方法实现了一次发酵生产22.2mg/L的2‑苯乙醇,使得培养基得到了较好的地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有助于有效降低发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9132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910749161.3
申请日:2019-08-14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联产香叶醇和橙花醇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能够产生牻牛儿基焦磷酸的受体菌株中导入烟草香叶醇和橙花醇合成酶基因,得到重组菌;从所述重组菌中获得所述用于生产香叶醇和橙花醇的工程菌。本发明成功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实现了香叶醇和橙花醇生物合成途径的异源重建及产物的联产,摇瓶发酵法香叶醇和橙花醇产量分别达到137.3mg/L和62.8mg/L;同时并通过重组菌株的高密度发酵技术,香叶醇和橙花醇产量分别提高约10倍。
-
公开(公告)号:CN11212660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910554388.2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利用乙醇生产聚羟基丁酸的重组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如何利用乙醇高效合成聚羟基丁酸PHB的问题,本发明以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过表达突变了两个关键位点的乙醇脱氢酶基因adhE(A267T,E568K)(267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568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β‑酮基硫解酶基因phaA,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phaB,聚羟基脂肪酸合成酶基因phaC。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重组菌的制备方法及该重组菌利用乙醇作为碳源生产聚羟基丁酸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实现了利用乙醇作为碳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HB的合成。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69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811637025.7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生产β‑法尼烯的玉米水解液培养基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发酵生产β‑法尼烯的玉米水解液培养基,不需要额外添加碳源、氮源以及诱导剂,节约了发酵成本且能够绿色、环保地生产高密度燃料β‑法尼烯,通过添加特定种类和浓度的微量元素,及特定pH值调整,利用同样的菌株发酵生产β‑法尼烯,产量达到89.1mg/L,提高了约3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