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4643C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01123651.5
申请日:2001-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5 , Y02P70/56
Abstract: 一种制备阳极负载型LSGM薄膜基平板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电解质-阴极三合一部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电解质薄膜制备采用低成本易于放大的流延法,在高温下使电解质薄膜致密化;采用特殊的制备工艺有效地避免了在高温电解质薄膜烧结致密化过程中阳极催化剂Ni与LSGM间发生化学反应;制备出的阳极负载型LSGM薄膜厚度为5-100微米,均匀而致密;以制备出的负载型LSGM薄膜为电解质隔膜的平板型中温SOFC单体电池,800℃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850mW/cm2(H2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471188A
公开(公告)日:2004-01-28
申请号:CN02126556.9
申请日:2002-07-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电解质超细粉料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首先用络合剂将金属离子络合,然后加入有机成胶剂,同时又作为辅助络合剂和燃料,最后加入适量的NH4NO3。在约40-100℃下浓缩后,将胶体加热至发生类似爆炸的剧烈燃烧反应,生成超细的复合氧化物前驱粉。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合成粒度在数十纳米的具有良好烧结性能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超细粉料。如采用这种方法将La0.9Sr0.1Ga0.8Mg0.2O3-δ(LSGM9182)的成相温度(合成出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SGM超细粉末的粒度在100纳米以下)从固相反应法的1500℃降至1120℃。
-
公开(公告)号:CN1118879C
公开(公告)日:2003-08-20
申请号:CN98113759.8
申请日:1998-0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基膜,其特征在于:该阳极基膜为以NiO和YSZ复合的多孔陶瓷材料,其中NiO的重量占30~80%,平均孔径为30~60,孔隙率为30~50%,基膜厚度为0.5~5mm。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大渗透率、高电导率的阳极材料,在其上印刷YSZ薄膜和阴极材料,可使电池工作温度降低至800℃,从而降低了无机密封和双极连接材料的选择要求,使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进入商品化阶段。
-
公开(公告)号:CN11581074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111071909.2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58 , H01M10/054
Abstract: 一种NaZr2(PO4)3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组成为NaZr2(PO4)3@C,其中,组分NaZr2(PO4)3具有NASICON结构,C质量含量为5‑50%。所述负极材料可以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也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本发明所获得的负极材料具有较低的工作电压,较高的比容量、倍率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NaZr2(PO4)3@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0‑3V的电压范围内,50mA g‑1时的比容量为215.5mAh g‑1;8000mA g‑1时的比容量为166.5mAh g‑1,100mA g‑1倍率下经过700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4%。
-
公开(公告)号:CN1160534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111267662.1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金属负极用3D梯度集流体及其制备和应用,以多孔导电材料为3D导电骨架,以有机物作为上层,以亲锂金属作为下层,上层采用分子层沉积制备,下层采用溅射法制备;制得的憎锂‑亲锂3D梯度集流体具有高表面积和大储锂空间,有利于降低锂沉积实际电流密度,避免锂枝晶刺穿隔膜;另一方面,上层憎锂材料的引入有利于抑制锂金属的不均匀沉积,下层亲锂性材料的引入能够实现锂金属定向沉积,增强沉积均匀性。该3D集流体用于锂金属电池负极集流体,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协同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锂金属负极循环稳定性以及电池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6016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311155418.5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得到的复合碳材料和应用。将含有有机粘结剂、金属单质、添加剂和溶剂的混合粘结剂与活性炭材料混合,烘干,得到所述复合碳材料。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有机配体可以与粘结剂形成充分的混合体,π键使金属单质与粘结剂充分结合,提高了粘结性。粘结剂的存在可以制成含有疏水层的改性碳材料。该疏水层有助于阻碍碳材料活性位点与氢离子接触,提升碳材料的析氢过电位。此外,金属单质可以形成金属铅的结晶位点,铅酸电池充放电过程是金属铅和硫酸铅之间的转化过程,更多的金属铅结晶位点可以细化充电产物金属铅的晶粒尺寸,可以间接达到细化放电产物硫酸铅晶粒的目的,最终延长铅炭电池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5910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311155436.3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碳材料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含有聚环氧乙烷、铅源和水的原料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反应,烘干,得到所述碳材料。利用醚键两端分别与碳元素形成的C‑O键以及与铅元素形成的O‑Pb键以铅原子为结晶位点,有效改善硫酸铅结晶过程,细化硫酸铅晶粒,延长电池循环寿命。此外,大量的C‑O‑Pb键可以有效占据碳材料的析氢活性位点,提升碳材料的析氢过电位,减少铅炭电池使用过程中氢气的析出量,减少电池电解液的消耗,进一步提升铅炭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17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10497652.X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电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硝酸镍、氢氧化钠、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甜菜碱溶于水中,得到溶液B;步骤(2)、将所述溶液B与含碳源的水溶液混合,反应I,得到电极浆料。制备的高浓度碳纳米球复合材料电极浆料具备非离子导电/储能的特性,利用碳材料本身吸附和脱附电子形成双电层达到快速充放电的目的,所制备的碳纳米球浆料利用表面修饰的方式使其可以保持电解液的均一稳定,可以有效避免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发生聚沉堵塞电池管路增大电池内阻最终致使电池失效的问题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303613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1360374.3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碳材料包括碳基材料,碳基材料表面负载纳米硫酸钡。本发明碳材料表面负载纳米硫酸钡,通过将其用于铅炭电池负极,能够在电池放电末期提供大量的硫酸铅结晶位点,从而提高电池在低温下的放电容量,同时还能提高铅炭电池在低温下的充电接受能力。本发明提出的碳材料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多种多孔碳基材料,包括活性炭、石墨烯、碳纳米管、有序介孔炭材料等。采用本发明碳材料制备的铅炭电池,在‑40℃~0℃的低温条件下,依然能能够保持优异的电池性能,拓展了铅炭电池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10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923407.6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极性蓄电池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双极板包括金属骨架和镀于所述金属骨架的表面的N+1层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骨架选自镍骨架、铜骨架、铝骨架中的一种;所述金属保护层的金属元素选自铅、锡、铋、锌、镓、铟、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为0~10之间的整数。本申请有效降低了电池内阻,解决了双极板基底材料的腐蚀穿孔问题,解决了双极板基底运行过程中的析氢问题,降低了相同容量电池的总质量,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循环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