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9300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7236.6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 北京玖天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郭禹琛 , 王博 , 王雪 , 孙世军 , 何晓凤 , 朱坤双 , 张永山 , 韩洪 , 韩乐琼 , 李莉 , 高峰 , 巩晓静 , 李嫣然 , 沈倩 , 李晓琦 , 李广 , 董新 , 乔荣飞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单点风速短临风速外推方法涉及风速预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预测风速不够准确的问题,包括:获得历史风速样本并分成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取训练样本集中的历史风速样本得到多个时间序列,时间序列之间的时间长度不同但样本总量相同;训练载有集成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型得到初级集成机器学习模型;采用测试样本集测试初级集成机器学习模型得到测试结果;选取最优测试结果对应的初级集成机器学习模型作为集成机器学习模型,最优测试结果对应的时间序列间隔点数作为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长度;将满足输入长度的历史风速数据作为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集成机器学习模型输出预测的短临风速。本发明预测风速的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13763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16842.4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 北京玖天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闪电和雷达数据的雷暴中心踪迹的集合概率预报方法涉及雷暴预测技术领域,其步骤为:根据三维雷达数据获取多个仰角的雷达回波数据;根据雷达回波数据的雷达反射率得到组合反射率CR;根据每个仰角雷达反射率和CR得到对流单体,并计算对流单体的几何中心和强度中心;根据闪电数据获得雷暴单体和雷暴密度中心;建立雷暴单体与对流单体的一一映射关系;根据对流单体的几何中心、强度中心以及雷暴密度中心计算出历史时刻下对流单体所对应的历史点;根据历史点计算出预报路径;得出最优预报路径和边界预报路径。本发明深度应用多源数据,可以快速的对识别到的雷电进行外推,在预报雷暴影响区域有着明显效果和预测精度。应用于电网、储油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86135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80282.8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集输电通道对局地气候影响的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密集输电通道沿线作为研究区域,将不受密集输电通道影响,且气候条件、下垫面环境与研究区域类似的区域作为对比区域;分别获取研究区域和对比区域的相关数据;基于获取到的相关数据,采用时空要素对比分析的方法,计算密集输电通道沿线局地气象要素因子的变化情况;基于所述密集输电通道沿线局地气象要素因子的变化情况,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实现密集输电通道对局地气候的可逆及不可逆影响分析。本发明填补了现有密集输电通道对局地气候影响分析的空白,也为局地气候恢复、密集输电通道设计阶段防护等级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751880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1018976.0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IPC: G09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杆组立或扶正培训装置及方法,包括:杆槽本体: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杆槽本体上表面依次开设有第二凹槽和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穿过第一凹槽并与第一凹槽垂直设置,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深度;电线杆:能够置入第一凹槽中;第一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竖直状态;第二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一凹槽并放置在第三凹槽的底部槽面上,用于同第一凹槽的端部槽面及底部槽面共同作用,使电线杆保持设定角度的倾斜状态,使用本发明的培训装置,缩短了培训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944032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0973949.2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Abstract: 一种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自组网综合感知智能识别预警方法,通过构建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立体通信自组网。构建立体定位体系,利用自组网确定无人机与便携式智能监测端的GIS信息。根据电力应急处置现场根据地形情况,利用便携式智能监测端或者无人机上的传感器采集环境因素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将环境因素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数据输入智能专家库或者神经网络模型获得报警等级。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警等级进行告警提示。有利于应急处置人员的风险预控,提高了实时监测数据的处理能力,提高现场处置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应急处置信息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881061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0973473.2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Abstract: 一种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臂式终端综合感知及智能交互应急处置方法,每个臂式交互终端的位置与中心服务端实时信息交互,进行基于灾情现场的全域监测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后方服务器上,基于现场的气象信息和环境信息给出预警等级,基于现场的经度、纬度、海拔和方向给出最近的撤退点以及撤退路径,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在无线通信模块中设置有4G、5G、WIFI、DMR、LORA等通讯方式,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一些无网络和基站的地方,现场人员在遇到任何突发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其他设备取得联系。
-
公开(公告)号:CN110864727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048572.6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网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线缆传感器的GIS电网精细预警系统。包括GIS服务器、GIS数据库模块、气象预警模块、基站控制模块、综合预警模块、多个基站模块以及多个线缆传感器模块;综合预警模块将GIS数据库模块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后显示在其显示屏幕上。可以在线测定线缆的老化率,同时并不影响线缆的输电;结合线缆老化率可以提供针对不同老化情况的线缆的高精度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9471911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216976.7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电网山火监测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同步轨道卫星的遥感图像,GIS监控平台分析遥感图像,在确认疑似发生山火灾情后,获取第一区域范围现场摄像头视频数据,对山火灾情进行确认。同时,通过模拟火焰的粒子算法,结合风速和风向数据,实时计算山火蔓延范围,并预测山火到达电网设施的时刻。本发明通过双重确认方式对山火灾情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同时在确认疑似山火灾情信息后再启动现场摄像头,减少了数据的传输量。实现了对火灾到达电网现场时刻的预判,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71465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18563.2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线路水域抢险培训的杆塔结构及方法,包括水平底盘,所述水平底盘顶面中部固定设置固定筒,固定筒竖向设置,固定筒内置有竖向的电线杆;所述固定筒侧壁设置多组用以将电线杆紧固并调节电线杆垂直度的线杆夹紧组件,每一线杆夹紧组件包括多个沿固定筒周向设置的紧固件,多个紧固件朝向固定筒中心移动以将电线杆夹紧,调节多个紧固件朝向固定筒中心的移动距离进而调整电线杆垂直度;所述水平底盘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漏水孔。该杆塔结构可以快速在水下建设,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且该杆塔结构的电线杆固定牢靠,角度可以调整,维护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4951585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410448359.5
申请日:2014-09-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应急管理中心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设备的台风预警方法及装置,包括:在电网GIS平台里,对预警区域的电网设备坐标进行定位;根据电网设备的坐标确立电网设备图层;实时监测预警区域台风灾害信息,并将所述信息存储至电网GIS数据库;建立区域电网台风评估模型;根据当前的实时风速、电网设施抗风强度信息做出不同等级的预警,生成电网台风灾害预警结果并通过防灾减灾综合检测预警系统发布文本文档,以滚动信息直观展示出来,发布预警结果。本发明有益效果:建立专业的电力台风预警模型,实现了针对电力设施的精细化预警,有效降低灾害的破坏性,有助于形成有针对性的防风措施规范,减少电网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