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6664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86445.X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1R3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长空气间隙雷击放电电子温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用于获得精度较高的流注?先导转换过程的电子温度,提高长空气间隙雷电冲击下的放电物理机理研究的深入程度,最终提高电力系统的防雷能力。所述长空气间隙雷击放电电子温度的测量系统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电容分压器、测量电阻、第一棒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一棒电极上方的第二棒电极、光谱仪、ICCD相机以及示波器。所述长空气间隙雷击放电电子温度的测量方法应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测量系统。本发明提供的长空气间隙雷击放电电子温度的测量系统及方法用于电力系统的雷电防御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586664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85232.5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注?先导转换过程的特征参数的测量系统及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用于获得精度较高的流注?先导转换过程的特征参数,提高长空气间隙雷电冲击下的放电物理机理研究的深入程度,最终提高电力系统的防雷能力。所述流注?先导转换过程的特征参数的测量系统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电容分压器、测量电阻、板电极和位于所述板电极上方的棒电极、光谱仪、ICCD相机以及示波器。所述流注?先导转换过程的特征参数的测量方法应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测量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流注?先导转换过程的特征参数的测量系统及方法用于电力系统的雷电防御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73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126703.4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跳闸线路雷击自动查询诊断及诊断结果发布的实现方法,包括EMS系统跳闸线路信息筛选方法、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线路名称匹配方法、跳闸线路雷电自动查询诊断规则及结果发布方法。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信息效能,提高雷击跳闸故障点定位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电网的安全运行。本发明基于能量管理系统、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与雷电定位系统的实时共享数据,是一种应用效果好,具有跳闸线路雷击自动查询、诊断及发布功能,能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更好服务的跳闸线路雷击自动查询诊断及诊断结果发布的实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04443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81946.9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南阳金冠电气有限公司
IPC: G01R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阻性电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电场感应板采集电压信号;(2)利用线圈传感器采集避雷器底部的泄漏电流信号;(3)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分别进行放大、滤波处理;(4)按照容性电流补偿法计算避雷器阻性电流的3次谐波值,按照矢量投影法计算避雷器阻性电流的基波值。本发明采用电场感应法采集施加在避雷器两端电压的感应量,从而能可靠、安全地获得在线运行避雷器的阻性电流基波及其3次谐波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941125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63713.X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分布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第一及第二开关、第一及第二分压器、分流器、第一及第二测量单元,其中发电机通过第一开关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第一分压器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端,第二分压器通过第二开关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端,第二测量单元与第一分压器及第二分压器连接,若干由试品与分流器串接组成的电路通过第二开关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端,且试品与分流器连接的公共端和第一测量单元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开关的分闸时间来控制施加到试品上的工频电压时间,解决在工频电压下串补装置MOV元件的多柱并联电阻片柱的工频电流分布测量问题,为MOV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的试验数据和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03530453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57779.5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特高压直流系统发生闭锁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归纳出雷击闭锁过程中电气量特征及直流线路保护的动作特征;2)建立特高压直流系统雷击仿真模型;3)建立换流站测量系统仿真模型;4)建立控制系统和线路保护仿真模型;5)将上述三个仿真模型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闭环实时仿真系统;6)利用上述仿真系统研究雷击引起特高压直流的闭锁情况。本发明提出了包括长达数千公里线路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雷击仿真建模方法,并实现了雷击仿真模型和线路保护模型的耦合实时仿真,从而为特高压直流系统雷击闭锁机理研究以及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定值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736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26703.4
申请日:2013-04-1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跳闸线路雷击自动查询诊断及诊断结果发布的实现方法,包括EMS系统跳闸线路信息筛选方法、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线路名称匹配方法、跳闸线路雷电自动查询诊断规则及结果发布方法。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信息效能,提高雷击跳闸故障点定位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电网的安全运行。本发明基于能量管理系统、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与雷电定位系统的实时共享数据,是一种应用效果好,具有跳闸线路雷击自动查询、诊断及发布功能,能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更好服务的跳闸线路雷击自动查询诊断及诊断结果发布的实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9946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95013.7
申请日:2025-02-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接件和深井型垂直接地极电气连接总成,转接件包括馈电钢管套管和导流电缆连接部,导流电缆连接部连接在馈电钢管套管的管周壁上;管周壁上还开设有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焊接孔,焊接孔构造为贯通管周壁的贯通孔,馈电钢管套管通过焊接孔连接馈电钢管;导流电缆连接部上设有连接槽,连接槽贯通导流电缆连接部背离馈电钢管套管的一侧表面以形成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用于连通焊接治具,连接槽用于焊接导流电缆的铜芯。本申请中,铜芯可以在连接槽中进行焊接,缩短了导流电缆与馈电钢管的连接结合部位,大大降低后续的防腐密封难度;同时,在放热焊接时,连接槽更容易形成对导流电缆铜芯的包裹,热量更集中,融化焊接得更充分。
-
公开(公告)号:CN11937558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53442.9
申请日:2024-11-0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子元器件老化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寿命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老化试验工况下待测薄膜电容器两端在当前预测周期时段的电压信息;提取电压信息中的电压直流分量和电压谐波分量,并基于电压谐波分量确定老化加速因子;基于电压直流分量、当前预测周期时段的热点温度和老化加速因子,确定待测薄膜电容器在当前预测周期时段的老化速率;在确定老化速率满足预设寿命终止阈值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当前预测周期时段对应的总时长确定待测薄膜电容器的寿命。通过本申请,实现了对薄膜电容器寿命的自动预测,而无需人工参与,可以大大提高薄膜电容器寿命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4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36115.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吴泳聪 , 廖民传 , 屈路 , 陈怀飞 , 胡上茂 , 刘刚 , 赵林杰 , 贾磊 , 陈喜鹏 , 邬蓉蓉 , 黄志都 , 刘浩 , 姚成 , 胡泰山 , 孟森 , 蔡汉生 , 祁汭晗 , 梅琪 , 胡健 , 田松 , 王玉贺 , 姚露露 , 李珊 , 崔志美
IPC: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11/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电流特征参数反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相关特征参数反演方法中存在的反演精度较差、实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雷电定位系统的回击模型、通道基电流模型、观测点位置数据以及电磁场观测数据;根据回击模型、通道基电流模型以及观测点位置数据,构建电磁场时域传播模型;基于电磁场时域传播模型以及电磁场观测数据,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参数组合最优解;将参数组合最优解代入回击模型,获得雷电通道基电流波形;从而基于构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对监测到的雷电电磁场数据进行雷电流特征参数反演,不仅提高了计算精度,还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