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evit的BIM构件施工编码创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922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439604.6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的BIM构件施工编码创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Revit项目文档的项目名称、轴网信息、所有标高信息和所有构件信息;按照“项目名称{轴网信息‑标高信息}”形成项目唯一的ID,根据项目ID创建项目数据文件夹;根据轴网信息,通过几何计算确定项目中所有由轴网组成的最小区间,并将组成区间的轴网名称按照ASCII码排序确定分区编码;获得Revit文档中所有构件,读取并整理构件的定位点/线,通过几何计算判断定位点/线在最小区间中所属分区;获得构件对应的分区编码;将Revit构件以类别、标高名称、区间编码名称的组合得到构件编码,将构件编码写入Revit软件中该构件的编码参数中。本发明实现BIM模型中构件的快速编码。

    基于WRF和XFlow耦合的多精细度融合污染物扩散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9109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394304.0

    申请日:2021-04-13

    Inventor: 张慎 程明 王义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RF和XFlow耦合的多精细度融合污染物扩散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多精细度耦合机制,即在城市级三维污染物扩散分析模型中,将建筑物微尺度污染物浓度代表值升尺度为城市级模型的污染源入口边界条件,将WRF中尺度三维气象驱动场降尺度为城市级模型的初始条件和大气边界条件;最终进行城市污染物扩散多精细度融合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污染物定量评估。本发明的基于WRF和XFlow耦合的多精细度融合污染物扩散分析方法,既能考虑气象因素的城市级污染物扩散过程,还能够考虑建筑物室内微尺度污染物扩散过程,实现城市级和建筑级的多精细度融合污染物扩散模拟,为化工厂、防疫医院等存在污染物排放的企业的科学选址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Grasshopper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参数化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967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72404.8

    申请日:2021-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rasshopper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参数化建模方法,包括:获取待建立肋环型索穹顶结构的建筑表皮三维模型;确定索穹顶结构的几何与类型控制参数,利用输入运算器表示各个参数;基于输入的参数,调用封装好的肋环型单撑杆节点模型生成运算器、肋环型双撑杆节点模型生成运算器或肋环型四撑杆节点模型生成运算器;基于生成的节点模型与输入的参数,利用肋环型单撑杆线框模型生成运算器、肋环型双撑杆线框模型生成运算器或肋环型四撑杆线框模型生成运算器,形成对应的索穹顶结构三维模型。本发明能快速生成不同索穹顶结构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建模效率,为肋环型体系索穹顶结构的方案比选、受力分析与设计优化提供了极大便利。

    基于BIM和异构系统的建筑风荷载快速迭代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206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28476.4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和异构系统的建筑风荷载快速迭代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基于本地机开展BIM三维设计,并提取建筑几何参数信息;基于Web技术在云端开发API通信接口,并建立包括建筑几何模型和CFD计算参数的CFD分析任务数据库;利用BIM参数化编程工具直接连接云端API通信接口,上传本地建筑几何模型并配置CFD计算参数;利用云端的CFD软件计算建筑风荷载,通过编程技术实现建筑几何模型网格自动划分和并行计算;将风荷载计算结果反馈回本地BIM软件,并可视化呈现风荷载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修改建筑几何参数,继续进行步骤S1‑S5的迭代计算,最终确定优化后的建筑设计参数,并同步修改本地BIM模型。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初步设计阶段复杂建筑风荷载评估效率。

    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935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39793.7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风作用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建筑结构抗风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1)建立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结构自振特性分析;2)利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WRF建立区域多尺度网格嵌套模型,进行三维台风风场模拟计算分析;3)在XFlow无网格流体分析软件中确定计算域尺寸,导入目标建筑模型文件和城市干扰建筑模型文件,建立城市三维流体分析模型;4)实现中小尺度流场信息耦合;5)针对目标建筑有限元模型,定义流固耦合接触面信息,在XFlow软件中设置流固耦合参数,开展基于分区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本发明方法实现从工程场地气象大尺度、城市风环境中尺度到建筑结构小尺度的风效应数据信息耦合传递,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抗台风灾害水平。

    一种基于Revit的BIM构件施工编码创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92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39604.6

    申请日:2021-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的BIM构件施工编码创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Revit项目文档的项目名称、轴网信息、所有标高信息和所有构件信息;按照“项目名称{轴网信息‑标高信息}”形成项目唯一的ID,根据项目ID创建项目数据文件夹;根据轴网信息,通过几何计算确定项目中所有由轴网组成的最小区间,并将组成区间的轴网名称按照ASCII码排序确定分区编码;获得Revit文档中所有构件,读取并整理构件的定位点/线,通过几何计算判断定位点/线在最小区间中所属分区;获得构件对应的分区编码;将Revit构件以类别、标高名称、区间编码名称的组合得到构件编码,将构件编码写入Revit软件中该构件的编码参数中。本发明实现BIM模型中构件的快速编码。

    一种可以支承楼面梁的分段式钢筋混凝土连梁

    公开(公告)号:CN204781592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341647.0

    申请日:2015-05-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支承楼面梁的分段式钢筋混凝土连梁,包括加强段和耗能段,加强段比耗能段高,并且高度差通常不超过400mm,所述加强段与耗能段连接段底部的坡度为1:1,楼面梁离加强段外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00mm;所述加强段还设有附加梁面抗弯钢筋和抗剪加强箍,附加梁面钢筋在加强段端部弯下,弯折段长度不小于15d,其中d为纵筋的直径。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分段式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标准模板,耗能段在中、大震下率先屈服耗能,形成塑性铰。加强段在中震下基本保持弹性,在大震下仅轻微损伤。分段式钢筋混凝土连梁,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连梁相比,可以直接支承楼面梁,避免了将楼面梁布置成斜梁,施工方便,节约材料用量,设备安装方便,适应性强。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和圆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4781355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337418.1

    申请日:2015-05-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和圆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所述圆钢管与单侧混凝土梁连接的位置开有四个洞,钢筋混凝土梁的梁顶单排或双排钢筋及梁底单排或双排钢筋从洞中穿入圆钢管内,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钢筋直接锚入圆钢管混凝土柱内,在圆钢管的开孔区设有与钢管紧贴焊接的内衬补强钢板或内衬管段,所述圆钢管的内外壁均设有抗剪环。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钢筋混凝土梁与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的标准模板,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与圆钢管混凝土柱环梁节点相比,传力直接,安全度高,制作简单,施工方便,易满足建筑效果要求。

    张弦立体桁架非球形全焊接张拉支座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03701285U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320782464.3

    申请日:2013-1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弦立体桁架非球形全焊接张拉支座节点,它包括支座和穿索钢筒,穿索钢筒内设有拉索;支座支撑于穿索钢筒的下侧壁上,穿索钢筒的端部固定设有环形端板,拉索从端板中空部穿过。本实用新型支座节点传力直接,安全度高,制作简单,可显著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

    装配式胶合木梁柱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16041730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2450095.5

    申请日:2021-10-13

    Inventor: 陈州 张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胶合木梁柱连接节点,包括胶合木矩形梁、胶合木矩形柱以及角撑连接件,角撑连接件为金属构件,角撑连接件具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胶合木矩形柱和胶合木矩形梁的外表面贴合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螺孔,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与胶合木矩形柱连接,第二连接板上的螺孔上安装有自攻螺钉以将其固定于胶合木矩形梁上。本装配式胶合木梁柱连接节点,其施工简便工序少,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及施工周期。通过钢木组合结构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梁柱构件之间的稳固性及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因螺栓屈服及梁端木材横纹劈裂导致的梁柱整体承载力下降与破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