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28018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611024417.7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航式大型构件运输安装一体船及施工工艺,属于大型构件水下安装施工技术领域。该自航式大型构件运输安装一体船包括骑跨于大型构件上方的双体船和安装装置;双体船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第一船体的上部和第二船体的上部通过甲板桥相连接,所述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的尾端分别设置有推进器;安装装置包括设置于甲板桥上的绞车和缆索升降机构,以及位于甲板桥的下方的吊钩,绞车、缆索升降机构和吊钩通过缆索依次连接;安装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大型构件的支墩,支墩设置于甲板桥的底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自航式大型构件运输安装一体船及施工工艺,能够缓解航道交通,且无需另搭设安装装备,施工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719077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0521316.9
申请日:2017-06-30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对接系统及对接方法,用于将最终接头连接于两节待对接管段之间。该对接系统包括对接导向装置,所述对接导向装置包括横向导向组件和纵向导向组件;所述横向导向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最终接头的横向导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待对接管段的横向导向架,所述横向导向架与所述横向导向杆相匹配;所述纵向导向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最终接头的纵向导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待对接管段的纵向导向架,所述纵向导向架与所述纵向导向杆相匹配。该对接系统及对接方法能够实现最终接头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准确就位,无需采用长度较短的最终接头,降低了止水难度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44137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253686.9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沉管沉放对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预定沉放位置,利用沉放驳将待安装沉管运输至所述预定沉放位置,所述预定沉放位置处的水深大于所述沉放驳的吃水深度;将所述待安装沉管伸出所述沉放驳并使之呈悬挑状态,以靠近暗埋段沉管;将所述待安装沉管沉放至与所述暗埋段沉管相同标高处;移动所述沉放驳带动所述待安装沉管向所述暗埋段沉管靠近直至对接。该方法不受暗埋段水深和沉放驳吃水深度限制,可适用于暗埋段水深浅而沉放驳吃水深的施工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509952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075905.4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L5/00
Abstract: 一种钢缆拉力实时动态监测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安装有辊轮,所述的辊轮包括自前向后依次平行安装的前托辊、中间压辊和后托辊。主体上安装有压辊支座,一侧铰接在主体设置的安装座上,所述中间压辊通过销轴传感器安装在压辊支座内。钢缆拉力实时动态监测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灵活性强,在需要对钢缆进行监测时,将其送到对应位置,安装后即可进行监测;能够进行动态监测,不影响钢缆以及钢缆上的卸扣等连接结构的移动,保证施工正常进行;拆装容易,通过打开和关闭压辊支座即可进行钢缆的拆装,工作效率高,操作容易,安装后中间压辊的位置固定,使其对钢缆的施压程度固定,运行误差小,测量精度高;不受到主体设备的影响,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吨位大,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5696538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0210200.9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海上移动平台打桩施工工艺,包括搭设打桩平台;打桩平台推进测设置直桩梁,通过直桩梁打设下一排架的中间直桩,在中间直桩上安装总梁,组成打桩平台,将打桩平台向打桩方向循环移动。海上移动平台打桩施工装备包括打桩平台、履带吊、导向架、柴油冲击锤。通过逐渐向海上搭设平台的方式,完成钢管桩沉设,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沉桩精度≤10cm,打桩精度高,在涌浪、中长周期波海况下,施工不会受到影响,效率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8240001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810083457.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及其对接施工方法,该最终接头包括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用于连接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的连接组件,以及用于止水的止水带;第一管节远离第二管节的一端为第一对接端,第二管节远离第一管节的一端为第二对接端;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相互靠近的一端,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管节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管节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互套接,并可沿轴向相对滑动;止水带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处的第一止水带,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对接端端面和第二对接端端面的第二止水带。该最终接头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吊装,操作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793870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429504.5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及其对接施工方法,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利用水压实现临时止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风险,还能够实现可逆施工。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包括顶推管节和用于连接顶推管节的连接管节,连接管节预制于最后一节管段的待对接端,顶推管节套接于连接管节内;顶推管节背离最后一节管段的一端可伸出于连接管节以与已安装管段的待对接端匹配对接,顶推管节可伸出端的端面设有第一止水带;顶推管节内设有封门,封门、连接管节的管壁以及设置于最后一节管段待对接端的端封门之间形成可储水的储水腔。
-
公开(公告)号:CN10732695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600144.4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F3/88 , E02F3/885 , E02F3/90 , E02F3/92 , E02F3/9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碎石基床清淤系统及清淤施工方法,能够在不破坏碎石基床的前提下,快速全面地清除碎石基床垄沟内和垄顶表面的淤泥。该碎石基床清淤系统包括母船、清淤装置和吊放装置,所述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放装置连接于所述母船;所述清淤装置包括可支撑于所述碎石基床床面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围住所述碎石基床的部分床面;所述清淤装置还包括横跨于所述支撑框的台车,所述台车连接有用于扰动淤泥的扰动组件、用于冲洗所述碎石基床床面的冲淤组件以及用于吸除淤泥的吸头,所述台车可带动所述扰动组件、冲淤组件和吸头在所述支撑框内移动;所述吸头、冲淤组件和扰动组件沿所述台车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704413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253686.9
申请日:2017-04-18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沉管沉放对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预定沉放位置,利用沉放驳将待安装沉管运输至所述预定沉放位置,所述预定沉放位置处的水深大于所述沉放驳的吃水深度;将所述待安装沉管伸出所述沉放驳并使之呈悬挑状态,以靠近暗埋段沉管;将所述待安装沉管沉放至与所述暗埋段沉管相同标高处;移动所述沉放驳带动所述待安装沉管向所述暗埋段沉管靠近直至对接。该方法不受暗埋段水深和沉放驳吃水深度限制,可适用于暗埋段水深浅而沉放驳吃水深的施工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94789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97185.3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方驳存桩条件下吊车吊桩系统,包括吊车、安装在甲板上用于将待吊装的钢管桩移动到吊桩位置的移位装置、吊桩位置上铺设的轨道、轨道上设置送桩小车、送桩小车上连接牵引装置、轨道下方设置枕木。本发明所公开海上方驳存桩条件下采用送桩小车等装置辅助吊车吊桩装置,由于设置了轨道和送桩小车,在起吊时,桩尾端放置在小车上,小车在起吊过程中在轨道上移动,使桩尾端不会直接摩擦甲板,钢管桩对甲板的压力作用到轨道,增大了受力面积,避免造成甲板塌陷;起吊过程中由于轨道的限制,桩避免了横向移位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