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04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129842.0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 F28F9/24 , F28F9/22 , G21C15/18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堆核电源的余热排出换热器及热管堆核电源,热管堆核电源的余热排出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腔体和与腔体相通的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水口;多个套管,布置在腔体内且沿轴向延伸,每一套管内形成沿轴向延伸的通道;以及多个热管夹持部,布置在壳体沿轴向的两侧,其中每个通道两端各与一个热管夹持部相邻,每一热管适于穿过一个通道以及通道两端的热管夹持部。本申请提供的余热排出换热器及热管堆核电源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堆芯余热的有效导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5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32046.1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温部件蠕变断裂寿命预测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待测件的试验参数,并根据待测件的试验参数和实际断裂寿命,获取待测件的蠕变断裂寿命历史实验数据;步骤S2,基于有限元软件,获取待测件的相关应力分布云图;步骤S3,对相关应力分布云图进行后处理,获取测试数据集和训练数据集;步骤S4,将训练数据集输入至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调参,获取高温部件蠕变断裂寿命预测模型;步骤S5,将测试数据集输入至高温部件蠕变断裂寿命预测模型,获取待测件的预测寿命,并将预测寿命与真实寿命进行对比,若预测寿命的误差在预设范围内,则结束流程;否则,更新训练数据集,返回步骤S4。
-
公开(公告)号:CN1171073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29383.X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天红科技有限公司
IPC: C30B3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尺寸单晶硅的径向匀照装置及方法,包括桶体、设置在所述桶体外侧的中子屏、设置在桶体内的至少一个反射块以及设置在桶体内的旋转驱动机构;用于放置硅碇的桶体外侧的中子屏,以及在桶体内的至少一个反射块和旋转驱动机构;中子屏周向上开设有缝隙,进行辐照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带动中子屏中的硅碇不停旋转,硅碇径向外侧部分不断交替进入不同程度的中子通量区域;反射块位于硅碇的端部,进入反射块中的中子,经过散射,从端面对硅碇进行辐照。在单晶硅外部位置放置中子屏和反射块,从而改变中子进入硅碇的位置和方向,辐照中配合对硅碇进行转动,实现对大尺寸单晶硅辐照掺杂的径向均匀化。
-
公开(公告)号:CN220893063U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22643075.9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一种采用纵向翅片管的热管换热器,使热管在轴向全长度与传热介质无直接接触,也无需承受介质压力,并同时提高结构传热效率,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采用纵向翅片管的热管换热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管箱、第一套管组件和出口管箱,所述第一套管组件套设在每个热管外侧,所述第一套管组件包括第一保护套管和第一外套管,所述第一保护套管外侧设置第一纵向翅片,所述第一纵向翅片外侧安装有第一外套管,传热介质在第一纵向翅片与第一外套管间隙中纵向流动,与所述热管进行传热。
-
公开(公告)号:CN307960198S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30702956.1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带核电事故仿真图形用户界面的显示屏幕面板。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信息显示和交互。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形用户界面。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界面变化状态图4。
5.显示屏幕面板为惯常设计,省略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
6.图形用户界面的用途:用于核电厂严重事故仿真。
主视图为主界面;点击主视图导航栏中的“事故工况”,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1;点击主视图导航栏中的“状态管理”,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2;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2中的“回溯工况”,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3;点击主视图导航栏中的“系统流程”,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4;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4中的“主系统立体图”,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5;点击界面变化状态图4中的“安全壳”,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6;点击主视图导航栏中的“参数管理”,进入界面变化状态图7。
7.该显示屏幕面板用于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
-
-
-
-